最美味的汤,都是"熬"出来的。人生也是"熬"出来的!磨炼、忍耐、拼搏,倾其精髓就一个字——"熬"!所谓成功,其实就是俗话说的"熬出了头"。
青春因挫折而精彩
从生理学角度看,人流眼泪是心理宣泄和生理排毒的过程。而男人从小就坚信“男儿有泪不轻弹”。
在当今竞争的年代,男人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各种郁闷、挫折的事很多,但碍于大男人的面子,长期得不到宣泄和交流,长此以往,容易憋出病来,从而影响健康和寿命。
因此,心理专家给出的“药方”是,劝男人要经常与人交流和宣泄思绪,不要活得太累,绷得太紧。
心里实在委屈和精神压力太大的时候,找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大哭一场。这也是一种自我保健和心理调节的过程。
这个发现让我们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眼泪不光只能清洗眼睛,还能够清洗心灵。
这要看哭过之后心里是什么状态:
如果是灰心丧气,那眼泪恐怕也只能是清洗一下眼睛了;
如果是从头再来、重拾勇气,那眼泪不但清洗了眼睛,连心里的烦闷也一同洗去了,让心灵又一次感受到了阳光。
挫折来了,想躲躲不掉,这个时候怎么办?
大哭一场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释放掉部分压力,让心变得轻盈一些。
但是,释放压力后不是压力就不存在了,也不是挫折就此别过了,而是依旧挡在面前等着你去解决掉。
压力、挫折还都在,甚至还可能变得更大,但是你的心态变了,所以面对起来也就变得容易一些了。
北大法律系二年级的小飞(化名)回想起自己的高三岁月,大摇其头,却也透着一股子得意。
小飞在高三的三次模拟考试中都发挥失常,在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连分数线都没过。
在老师的震惊中,在家人的不解中,在自己的怀疑中,小飞觉得天都要塌了。
谁都知道,第三次模拟考试距离高考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要想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弥补那么大的差距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以小飞平时的成绩来看,三次模拟考试都不理想可能是心理问题,这就更让人头疼了。
老师和家长频繁地联系,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难受的小飞躲在屋子里不出来,胆战心惊、泪如泉涌、茶饭不思。
直到有一天,好朋友小兵将小飞从**拉了起来,将他叫到了他们常去的小河边,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才使小飞猛醒过来。
小兵几乎是声嘶力竭地冲着小飞大吼:“不就是模拟考试吗?你就怂成这样,那要是最后的高考,你还不得自杀去呀?”
后来他又进一步想到:“再说了,不就是模拟考试吗,毕竟不是真正的高考,现在发现问题反而是好事,虽然时间短,但还来得及。如果你就这样堕落下去,那高考真的就没戏了!"
其实,小飞也不甘心,凭自己平时的成绩是不可能这么惨的。
但是,眼看着高考马上就要到了,着急上火的他感觉快要窒息了。但小飞知道,好朋友提醒地对,如果就这么放弃了,那就真的成了终生遗憾,这一辈子都可能会为今天的决定赎罪。
与其一辈子背负这么大的心理压力,还不如重拾信心再来一次。
退一万步讲,即使最后真的落榜,至少自己没有放弃过,也会少些遗憾。
想通后,小飞开始拼命地复习,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小飞的信心又回来了。
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晃而过,高考终于来了。
小飞心里非常紧张、激动,又有些期待,他想要为自己正名,不想让人看扁了。
成绩下来后,小飞考上了北大。看看现在春风得意的自己,小飞都会为那时的自己脸红。他知道,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他绝不会再像那时一样胆怯、羞涩、害怕,而是勇敢地站起来,再来一次,即使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而不是被吓死在战壕里。
不是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
面对失败,有的人选择了否定自己,因为失败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据”;
有的人选择了不服气,因为失败了说明自己做得不够好,如果做得再好一些、更好一些,那就很可能成功。
于是,前者放弃再去尝试,从此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过着看似“心满意足”的日子;
后者可能会不断地经历失败,但是每一次失败后重新出发就是一个更高的起点,虽然看似失败,却不断地为成功积蓄着力量,做好了准备,成功不过是时间问题。很多成功者的经历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史泰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是人们心目中的超级偶像。他的成功也是无数次失败后的结果。只不过面对失败,他选择了坚持。
年轻时,史泰龙立志要当电影明星,但没有人看好他,更没有人相信他能在好莱坞那样群星荟萃的地方取得成功。只有他自己始终坚信:我一定会成功!
初入电影圈的史泰龙,只能接触一些跑龙套的小角色,当时生活的来源是一个又一个的零工:
在动物园清洗狮子笼,送比萨饼,帮助别人钓鱼,在书店帮人照看书摊以及在电影院当领位员。
与此同时,为争取更宽广的表演空间,他四处向人推销自己做主角的剧本,前前后后被人拒绝了一千八百多次。不过,他没有让自己在低潮中“待”得太久,而是选择继续奋斗。
最后,一位曾拒绝他二十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我要把你的剧本改编成电视剧,不过,先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吧!但,先看看效果再说,如果不好,你从此就断了当演员的念头吧!"
他终于在出演自己编写的剧本《洛基》后一炮而红,并且在奥斯卡电影奖中获得殊荣,他本人获得了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编剧的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好莱坞顶尖影星的地位,成为“自我超越、顽强拼搏、个人奋斗”的美国精神的象征。
史泰龙在叙述自己的奋斗历程时告诉大家,“这个世界没有失败,只是暂时还没有成功”的信念对他影响至深。
在史泰龙的眼中,是没有失败的。因为他知道,要想不再延续父母卑微的命运,自己就必须成功,不管经历怎样的艰难,即使尝尽世间所有的苦难,他也不会放弃要成为电影明星的梦想。
他不相信失败,所以尽管失败了1800多次,他也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因为他确信成功就在自己坚持的下一次。
他在心里还相信,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实现自己期待的成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成功者都首先是一个失败者,因为只有经历失败才可能获得成功。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同样不会有送到手的成功,任何的成功都是挫折过后的掌声。
所以,面对失败时,不要急着下定论,不要忙着否定自己,而是多给自己一次机会,试着再来一次,要时刻铭记"不是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这一信条,将成功看成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哲学家罗素说过:
“遇到不幸的威胁时,认真而仔细地考虑一下,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是什么?正视这种不幸,找到充分的理由使自己相信,这毕竟不是那么可怕的灾难。这种理由总是存在的。因为在最坏的情况下,在个人身上发生的一切绝不会重要到影响世界的程度。”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沙凡被保送进了北大,保送的原因除了她优异的成绩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她的屡败屡战的精神。
从小学到高中,沙凡做了11年的班长。老师对她的评价是“一只永远充满电的金霸王小兔子”。
在同学眼里,她既是认真负责的“老班长”,更是“知心友”,同学之间闹矛盾了会找她,和父母吵架了也找她。
不过,在南外,沙凡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励志帝,因为她总是在起起落落中不断前进。
六年级时的数学冬令营,沙凡因1分之差与一等奖无缘,从而失去签约南外的机会;
高二学生会主席答辩,沙凡的回答语无伦次,台下的初中生嘲笑她;灯火晚会,沙凡作为指挥在台上给游行方阵指方向,居然弄错了南北……
然而,一次次的失败让沙凡不断完善自己。沙凡笑着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屡战屡胜,北大正是看中了她的这种品质,面试时给了她94分的高分。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中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有怎样的命。”但是,有的人将这个命抓在自己手中,而有的人则任凭所谓命运的摆布,得过且过、随波逐流。
人有命,因为命是自己的,是自己能够掌控和改变的;人也有运,但是运不是自己的,不过可以通过积极准备,来抓住稍纵即逝的运,从而改变自己的命。
失败固然很让人受打击,但是,这种打击就像经历风雨的考验,经受住一次你就比原来更强一些。
拿破仑曾经说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永远站不起来,在失败面前勇敢站起来的才是生活的强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失败并不是坏事,相反还是一件好事。因为,正是一次次的失败铺就了通向成功的路。
北京大学小百科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辛亥革命后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五四时期李大钊为馆长。1919年,毛泽东经在北大任教的恩师杨昌济介绍,在此任助理员,负责登记新到的报刊和阅览者的姓名,管理十五种中外报纸。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图书馆随北京大学迁至原燕京大学址,原燕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并吸收了部分其他单位的馆藏,形成以原燕京大学图书馆馆舍为中心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