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玳瑁梁
西晋,洛阳街头。一辆车缓缓驶过,车上坐着一个衣饰考究、美如冠玉、姿容宛妙的翩翩少年,手里还闲闲地捏着一柄弹弓。随之而来的,是不亚于今日粉丝团们的尖叫和**。
“快来呀!潘郎来啦!姐妹们手拉手组成人墙别让他走了啊!”
来的是谁?不是别人,正是把自己的名字活成了千古美男子代名词的潘安。洛阳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妈妈们全都跑了出来围着美人看,还热情地往车里投喂,啊不,献上水果,数量之多,竟然能达到装满一车的地步。如果潘安有志于开个生鲜超市什么的,这倒是一条勤劳致富的新路。
美男子潘安是不是一个人美心更美的典范呢?才不是哩。他没什么政治节操,只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庸人。他拼命巴结当时的权相贾充,那股“望尘而拜”的谄媚劲,和他标榜志趣高洁的诗文相比,落差实在太大。一千年之后的元代诗人元好问,读到这段历史也忍不住叹息:“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可是这都不影响他成为洛阳人民的大众情人。你跟魏晋的吃瓜群众说什么心灵美才是真的美这种废话,保准人家扔你一车石头:“长得美就是王道,哪来的疯子妖言惑众,快滚!”
北方如此,南方也一样。西晋灭亡之际,很多中原人都逃到了吴地(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其中就有盛产美男的庾亮一家。庾亮姿容俊秀,他侄子庾统也风姿出众。庾统和几个弟弟一起赶路,好不容易到了吴地,得找个宾馆住。正好路边有一座驿亭,就打算在那里休息。几个弟弟先进去了,看见满屋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一点回避的意思都没有。
弟弟们灰头土脸地出来了:“赶上逃难黄金周,房间订满啦!”
庾统说:“我试着进去看看吧。”他拄着手杖,扶着一个小童,范儿十足地走进驿亭。刚一进门,旅客们望见他的神采,一下子都退开了。
“有美人进来了!老乡们,咱别处歇着吧,哪配得上跟他一个屋子里待着呀!”
完美清场。相比之下刷卡太低端了吧?人家靠刷脸就轻松搞定。
长得美,就是VIP!
普通群众如此奔放,见过世面的妹子也挺直截了当。有个叫宋祎的歌姬,长得漂亮,擅长吹笛。她以前做过大将军王敦的姬妾,后来归属谢尚。谢尚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从兄弟,貌美旷达,多才多艺。谢尚有一次参加宴会,主人问他:“听说你会跳鸲(qú)鹆(yù)舞,大家都想一睹风采,不知你能不能满足众人的心愿呢?”谢尚爽快地应了声好,站起身来,穿好衣服,戴上头巾就跳了起来,舞姿矫健,赢得满堂击节称赞。就是这么风流倜傥。谢尚问宋袆:“我比王敦怎么样?”宋祎回答道:“王敦比你,就如同乡巴佬比大贵人。”要说侍奉新主贬低前任,一句“固不如也”就足够了,这踩旧主踩得也太发自内心了吧。谢尚固然是建功立业镇守一方的人才,但王敦也曾经是支撑起东晋江山的人物,怎么就成了乡巴佬呢?《世说新语》记载这段,结尾处非常适时地补充道:“她这么说,正是因为谢尚长得妖艳动人呀!”
什么也别说了,长得好才是真的好。功业?功业是啥,可以吃吗?
魏晋社会,全民唯美。如果自己长得俊,那肯定要变着法儿地秀给大家看。要是能生个好看的儿子,也可以坦然地拿出来显摆。
《晋书》记载,名士王濛长得特别英俊,时人评价“如神仙中人”。这个王神仙呢,经常对着镜子照个没完,还自言自语地说:“王文开竟能生下这么漂亮的儿子!”王文开者,他爸爸也。
我怎么长得这么好看呀!我都替我爸爸自豪啊!爸爸你能生下我这个儿子真是三生有幸哟!我叫你的名字这种小事你肯定不会介意是不是!
不知道这个王老爹究竟怎么想的。另一位西晋名臣王浑,他倒是确实对生了个漂亮儿子很自豪。有一天,王浑和夫人钟氏坐在一起,正值儿子王济从庭前经过,王浑见儿子风姿俊爽,欣喜地对夫人说:“看咱儿子多漂亮,生儿子能如此,足够令人宽慰了。”
按理说每个母亲都应该点头附和才是吧?并不!只见夫人启朱唇,发皓齿,微笑着款款说道:“我要是嫁给你弟弟王沦,生的儿子比这还漂亮呢!”
王浑一脸黑线:你你你,你一句话踩了我们爷俩!扎心了啊老伴儿!
用儒家伦理衡量,妇女理直气壮地称赞小叔子比丈夫好看,绝对已经算是伤风败俗了。然而《世说新语》欣然将其列入“排调”篇,认为这是幽默的调侃。既然美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女人凭什么为了避嫌就不能审美了呢,谁说女子不如男。
名士山涛的夫人韩氏也是这样想的。山涛和两个大帅哥嵇康、阮籍是好朋友,请他们来家里作客,韩氏就劝丈夫把他们留下来过夜,并要求见识客人的风采,山涛欣然同意了这个一听就是蓄谋已久的主意。韩氏凿通了隔壁的墙去偷窥,“达旦忘返”——直到天亮都忘了回来。
夫人你看的时间也太长了吧?熬夜追电视剧也不是这么个追法啊。可是山涛却不急,他进屋问妻子:“你觉得他俩怎么样?”韩氏也直截了当地回答:“你才情志趣远不如他们,正应当以见识气度和他们结交。”山涛点头认同,完全不觉得妻子偷看帅哥一晚上有什么不对。两口子志同道合,家庭其乐融融。
长得美,甚至微妙地动摇着权势者的心意,影响着政局。这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红颜祸水”,而是单纯的欣赏和怜惜。说白了,纯粹就是以貌取人。
比如简文帝司马昱,风度华美,器量高雅。他美到什么程度呢?史书称其“轩轩如朝霞举”,同事们都说,办公室采光不好缺乏照明,大家上朝也没精打采,结果司马昱一进来,整个朝堂像是亮起来了。好家伙,漂亮得自带聚光灯。据说,权臣桓温向来到了他面前就不大会说话,想来应该是一副痴汉脸的样子,把词都给忘了吧。后来桓温废掉司马晞,立司马昱为帝,需要自己去跟司马昱说明此事。桓温想起自己这个爱忘词的老毛病,就预先准备了一个讲话稿,洋洋洒洒几百句。结果到了简文帝司马昱那里,刚一露面,简文帝就默默流泪不止。桓温感到十分羞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跑了。
好了好了,美人别哭了,我什么都不说了行不行。
要知道,桓温可是手握重兵,司马昱却手无缚鸡之力,处理政务慢吞吞,没有实干经验,连稻子都不认识,没有任何外在的实力可以压制桓温。所以桓温这种反应,除了“颜控”,还能怎么解释。
只要长得好,办事水平和人缘也能抢救回来。
例如像是“丰年之美玉”的庾亮。他是东晋皇室的外戚,曾经大权独揽担任辅政,然而他措置乖谬,大失人心,后又执意行事,酿成了苏峻之乱,导致朝廷倾覆。捅了这么大娄子,赶紧跑路吧!庾亮便和同事温峤一起到权重兵强的陶侃那里求援。陶侃就是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当然这是后话了。陶侃觉得苏峻之乱就是庾亮一手造成的,加上此前有些私怨,还没见到庾亮,就放出话来说:“杀了庾亮都不足以平民愤。”庾亮听说,十分害怕,不打算去冒险了,温峤却劝庾亮去见陶侃。庾亮还在犹豫,温峤说:“那个江西佬我了解他,你尽管去见就是了,根本用不着担心!”
庾亮只好横下一条心,前去见陶侃。他做了充足的准备,态度诚恳,言辞得体,加上容貌的加持,让陶侃一看到庾亮的风姿神态,马上就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两个人叙谈宴饮了一整天,陶侃对庾亮喜爱推崇到了顶点,之前那些想法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颜值攻略再次成功。
大家看脸看成了习惯,审美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文学家陆机有一次度假结束返回洛阳,携带了不少行李,结果走到半路,遇到了一群强盗。陆机坐在船蓬里往外看,只见一个少年坐在岸上,手持宝剑指挥抢劫,有条不紊,令出如山。再看脸,啧啧,这小伙子真是非同凡俗啊……
家人:“老爷!老爷您发什么呆啊!行李都抢没了!”
一句话提醒了陆机,他远远地对少年喊道:“你的才能如此杰出,甘心做强盗吗?”
对方听到这话,竟然停下了指挥的手势,打量了陆机片刻,丢下宝剑上了船。家人吓得不轻,却见来者并无敌意。强盗少年叹息说:“我也不甘心当盗贼,正是局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啊!”陆机更加看重他,请他坐下述说自己的志向。少年慷慨陈词,说到激动处还掉了眼泪。
果然是个人才!陆机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戴渊。”
“我看你器宇不凡,定有出头之日!”
(家人:“那个啥,戴大侠,行李先还给我们吧?”)
陆机这话并非虚言敷衍,他就此与戴渊结为朋友,写文章推荐了他。晋室渡江之后,戴渊官至征西将军。
这,可以称作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以貌取人挽救失足青年的一段佳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