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有美男

魏晋群众八卦指南

字体:16+-

文/肖二十三

呀,郑X素颜又上热搜了。咱们快组队围观。

网友们快看,李X桐又炮轰薛之X了。

嘿嘿,国庆长假又堵车了。与其吃那么多汽车尾气,还不如咱回家洗洗睡吧。

有这么一群人,担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重任,每日洞观时事,不辞辛苦。他们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心系国家,爱护百姓,堪称21世纪三好青年。

横幅拉上,这群人有个非常厉害的专业称呼——吃瓜观众。

是的,你没有看错。今日的主角便是这群吃瓜观众。世上什么职业都不容易。要当一个合格的吃瓜观众,同样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含量。

首先遇事吃瓜观众不能立刻发表意见,保持中立是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其次要坚守在一线岗位,事态发生后得第一时间当传递员。最后还要作出围观总结,发表出自身感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这个角色,把握的可是全局方向,那辛苦可远超过当事人自己。

所以说吃瓜观众,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古人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说白了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八卦这个东西好,它可以排解众人的孤独,增强大家的人际交流能力。自然,中国历史这几千年,吃瓜观众早就存在了。

老祖宗的八卦战斗力,可一点也不比现代差。那些史料,多半得靠常年吃瓜的老观众传播。不说其他,就说接下来这几段八卦猛料,几千年以后看依然劲爆。

第一位要出场的嘉宾,名唤夏侯玄,魏晋时期有名的玄学家、文学家,是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有为青年。可惜了,他有个最大的缺点——身材太好。为什么说是缺点,因为他身材好到让皇帝嫉妒。

话说夏侯玄担任散骑黄门侍郎的时候,有一天皇帝要举宴,邀请函可是大boss亲自发的,作为小喽啰,当然得给老板的面子。照着镜子,夏侯玄仔细端详自己的穿着。没办法,人家底子天生就好,哪怕只抹层bb霜也能把其他人甩出一条街。

终于来到了宴会上,真不愧是老板的手笔,那架势人山人海,空前绝后。一见到夏侯玄,老板魏明帝很大方地招呼他。

“夏侯小弟,你来了啊。来来,去和我小舅子毛曾坐一起吧。”

夏侯小弟原本开心的脸立刻就龟裂了。理应来说这是老板对自己的厚待,要高兴。可是,真的开心不起来。怪只怪,魏明帝老板的小舅子毛曾……长得太歪瓜裂枣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那小舅子本就貌丑,气质猥琐个头矮小,这下被夏侯玄衬着,更让人反胃了。全程夏侯玄都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安排白天鹅坐在癞蛤蟆旁边,这不是耻辱是什么。他嫌弃的行为没打算遮掩,老板魏明帝看得真真切切。

砰!大boss当场就摔碗了。“小样,你不给我面子还想领高薪水?把他给我贬了,贬去做羽林监。”

灰溜溜的,夏侯玄就这么被贬了。夏侯玄长这么帅,老板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有权利就是任性,贬你还有话说。

第二天,夏侯小弟就上了新闻头条,帅哥受难真让人痛心疾首啊。吃瓜观众看不下去了,他们立刻发挥战斗力,作下“蒹葭倚玉树”之评语。蒹葭倚玉树,蒹是荻,葭是芦苇,就是那些微贱、貌丑的化身,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毛曾与夏侯玄在一起,不就是地球的两级,是极不对称的芦苇靠着玉树吗[1]?

皇帝贬夏侯玄,还能贬广大人民群众不成?夏侯玄的颜值在线,愣是让大伙为他打抱不平,作为帅哥,就是有不一般的绿色通道啊。

当了名人,夏侯玄的私生活当然也是大家关心的重点。

他有一次靠着柱子写字,当时下着大雨,雷电击坏了他靠着的柱子,衣服烧焦了,他神色不变,照样写字。而宾客和随从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稳。这样的他散发出的伏特电力,可比雷电厉害多了。顿时一大群粉丝被他迷得晕头转向。当时的吃瓜观众评论夏侯玄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李丰精神不振的时候,就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2]。形容夏侯玄与李丰直接用日月与玉石这两个词,可见大众对他们的喜爱了。想想能得到吃瓜观众的好评,演技是其次,颜值可是第一位。

吃瓜观众的下一位偶像,是王戎。你的眼睛会放电,说的便是这位帅哥。王戎,大伙应该不陌生。是的,就是那位不摘路边李的神童。

他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到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顿时,其他小孩子不淡定了,都去争着摘李子吃,只有王戎不动声色。他秉着你们辛苦爬树,我在路边捡石子的原则,完全不参与争抢。其他人很好奇,就问他为何如此,他沉着说道:“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之后其他小伙伴尝着摘下来的李子,果然是这样[3]。贪小便宜绝对没好下场,小小年纪,王戎就有这般见识,所以说长大了还得了。

《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看到了吗?与别人不一样,王戎可是个童星,从小被人们喜欢到大。据吃瓜观众的爆料,王戎丰神俊美,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他的电眼可不就是这样练成的,换个其他人与太阳对着干,还不得眼泪鼻涕一起流。就连当时的天王偶像裴楷都这样称赞他:“戎眼烂烂,如岩下电。”有这位大佬的保驾护航,王戎小兄弟的星途前途无量啊[4]。

在王戎六七岁的时候,众人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其他人都被吓坏了,争先恐后地跑,踩踏事件都发生了好几例,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没想到这小破孩儿的气质这么突出,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立刻路转粉,王戎小神童让他很想膜拜。出生不平凡,相貌不平凡,实力不平凡,王戎“小鲜肉”不圈粉,天理不容。

要说魏晋帅哥,怎么都不能把这位大神给忽略掉。这个人的存在,连天地都失色。跨越历史长河,今日仍没有人敢与他相提并论。他,究竟是何人。

吃瓜观众一生最爱,粉丝团宠花美男潘安潘公子是也。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那强大的明星效应,放眼当今,谁能做到。潘安公子一回头,杨过爱上李莫愁;潘安公子二回头,法海也能用飘柔;潘安公子三回头,姚明改打乒乓球。像潘安这样的花美男,几千年才出一个啊!

潘安与夏侯湛都是极美的人,关系又好,堪称魏晋版林X新与赵X廷。两人同行同止,出则同车,入则同席,上朝下朝,喝酒唱KTV都是要约一起的。所以,吃瓜观众经常能见到这两人走一起的场景。哇哇,吃瓜观众大呼受不了,眼睛要中毒了。这两人待一处,太让人流鼻血了。瞧着他们俩的身影,就是连璧啊。双株并美,两璧相连,不是人间美景是什么?[5]

潘公子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男女通吃。谁说粉丝只能是女性,潘安出场,男人为他动情的也不少。“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潘鬓沈腰。”潘郎的神韵啊,别人永远都达不到的。

吃瓜观众的最后一发炮弹,打的就是那“濯濯如春月柳”的偶像王恭了[6]。王恭胜在哪儿?他的气度与风华。这是个男版林黛玉,小小年纪名声就传得很远。王恭有着高尚的情操,那仪态,那身段,让人生不出恶感。濯濯如春月柳,像春天的杨柳一样光鲜夺目,这赞的就是他的暖男风度。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非常喜欢用鸟羽制作风衣,或直接当披风穿也可以。挥一挥衣袖那飘曳之感可不就出来了,当时称其为“氅衣”。这么时尚前卫的服装,创始人便是我们的王恭大帅哥。白雪飘飘,寒风瑟瑟,只见王恭大帅哥穿着洁白的鹤氅,乘着高舆出来赏雪,他与这天地皆为一色,剑眉凌眸,仙气飘飘。孟昶在竹篱后偷偷看他,都看傻了,咂咂嘴低喃道:“这才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啊。”

这么多年过去了,鹤氅这种款式的衣服依然被文人雅士所追求,侧面也体现出,王恭受人喜欢程度。“春风濯濯柳容仪,鹤氅神情举世推。可惜教君仗旄钺,枉将心地托牢之。”衣如其人,王恭一生的性格就如同他创造的鹤氅一样,高贵不染尘埃。这个男版林黛玉,同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着自身的立场。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几个词除了形容四大美女,还可以形容这四大美男。

看看,这一个个花样美男,哪一个不是国家级的水平。所以说魏晋的吃瓜观众是非常享福的,随便出个门逛个大街都能偶遇美男。那时候要签名照,真是太容易了。

夏侯玄、王戎、潘安、王恭,几位花样美男各有各的美。也多亏了吃瓜观众的八卦,才让他们名存千古。而且他们不但是美的化身,还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颜值这东西,非常值钱,不过更值钱的,是美男们的名士品格。美玉配美人,他们几人的美,全都是由内到外的,文学上的建树,成篇成册;政绩上的成就,家喻户晓。

说魏晋盛产美男,倒不如反过来论证,是美男造就了魏晋。美男们追求的遗世独立,渺渺仙姿,这才有了魏晋的中性审美观,玄学的盛起。因为美得与其他朝代不同,所以魏晋文学是特殊又极有魅力的存在。要是以孩子的成长经历来形容这段历史的话,魏晋时期,可不就是孩子的叛逆期。我有我自己的思想,家长想转变我的态度,没门儿。

魏晋是继战国百家争鸣后的又一个学术盛世。这个年代的文人,皆善于思考。虽然人家不走寻常道,但功课一点都没落下。剃须抹粉,留香披发,敢于反叛腐朽的世俗,魏晋文人给后人留下这么个傲娇态度,就问你,服不服。

注释

[1]《世说新语》:“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2]《世说新语》:“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3]《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4]《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5]《世说新语》:“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6]《晋书》:“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

第三章 超级名士养成指南 门阀制度

想成为魏晋美男?基因真的很重要

文/抹什么茶

看了那么多魏晋美男的故事,你是不是感慨有些生不逢时,没有生在那个思想自由、美男频出的年代?恨不得坐着小叮当的时光机,咻一下就穿越回去,和魏晋狂士一样,戴着纶巾,踩着木屐,仿佛仙人姿态,衣摆飘飘,宛若仙人,再跟嵇康等名士来一波近距离接触,没准还能改写历史,成为“竹林八贤”之一,再不济得个墨宝,当做传家之物,那还不是美滋滋。

嘿,哥们儿,先把你嘴边的口水抹一抹,别白日做梦了,你要真能穿越回去,那还不一定能成为美男、狂士,要想成为魏晋美男子,那你投胎的时候可得先找好投胎对象了!

当你成功穿越,投胎到魏晋时期的一户人家,你钻出肚子以后先别急着哭,看看这家里什么状况,看看父母什么穿着,要是家徒四壁,父母看到你并没有很高兴,反而唉声叹气好像一副有人过来跟自己抢饭吃的模样,那你完蛋了,赶紧删档重来吧,这波魏晋穿越已经彻底宣告失败。

啊?你说你还能抢救一下,没准自己苦读诗书,是金子总会发光,早晚会被世人注意到,最后迎娶白富美成为大官走向人生巅峰?

没有的,这种事情不存在的。

你问我为啥?

那我们就得谈一谈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和九品中正制。

门阀制度是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形成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古代的官宦人家大门门口有两根大柱子,显示出一种和穷人家截然不同的气质。别小看这两根柱子,它们有自己的名字,左边的叫做“阀”,右边的叫做“阅”,用来张贴功状,就类似于你爹妈把你三好学生的证书贴在墙壁上。

也正因如此,后人把这些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之为“门阀士族”。

而在门阀制度发展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

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就是由中正官负责考察人才,按九品定级,朝廷再按品授官。

你没听明白?想要听人话?

好,我告诉你,这个制度的意思就是——

当朝的官位,他们达官贵人自己内部消化都来不及,哪里轮得到你小子!

就算你侥幸当了官,因为你的出身,估计也只是个芝麻官,事情多,福利少,动不动还被流放砍头。

但九品中正制起初并非是为了让达官贵人自己内部消化官位,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寒门士子有参与朝政的机会。最早九品中正制的提出是为了对抗孝廉制度,孝廉制度是东汉末年的选官制度,初衷也是为朝廷物色人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孝廉制度就变了味,因为推举孝廉的机会就把握在门阀士族手中,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父亲推荐儿子,儿子推荐孙子,哪里轮得到寒门子弟。

为了对抗孝廉制度,帮助朝廷更好地选拔人才,陈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设置由中央委任的中正官去主持地方选举。

孝廉制度是由地方官主持,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僵局,现在这个选举的主持人是我们中央派出的,相信就真的能为我们朝廷选到好人才了吧!

我不知道陈群提出这个制度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想清楚点——中央派出去的人本身就是门阀士族出身的,怎么可能选寒门子弟呢。

因此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来,评品人才的时候还会考虑家庭和背景,世家子弟最少能得五品官位,寒门子弟最多能得六品官位,这就是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拼爹”的时代。

再其次,如果你是农民出身,魏晋时期恐怕你连吃都吃不饱了,哪有时间去学那些狂士四处风流呢。

在魏晋时期,编户个体农民是受压迫阶级中人数最多的阶级,你想想你投胎出来时看到的黄土朝天的一幕,估计也该明白自己的境遇了吧。

吃不饱饭,还要受到剥削和压迫,这些都算了,可是平时国家还要征税啊,哇,你装什么傻啊,你以为是二十一世纪吗?还富人养穷人?还个税起征点?少来了,刚刚我们说的那些达官贵人高门士族哪里可能纳税啊!那钱哪里来呢?行了,你也别左顾右盼了,除了你也没别人了。对达官贵人而言,农民就像海绵,挤一挤还是会有税的。

嗯?你觉得自己不会这么倒霉,一下就投胎到最惨的等级?

拜托,投胎到个体编户农民已经算运气不错了好吧,魏晋时期的阶级大抵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分别是贵族等级、良民等级和贱民等级。

贵族等级不用说了,皇亲国戚、高门士族都在其列。

良民等级包括了地主、农民还有个体手工业者。

还有吞田户和奴婢,那是贱民,投胎成那个真的惨了,那时候的人口拐卖和奴隶制度是很厉害的,又没有丹妮莉丝带着喷火龙为你主持公道,如果投胎成贱民,那你自求多福吧……

所以究竟该如何穿越投胎,究竟要投胎到谁家里,才能安安心心当一个不与世争的魏晋美男子?

很简单,投胎您请瞅准这几家!基因好,美男多,富得流油,准没错!

琅琊王氏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其中有一句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乌衣巷》,入选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想必大家在孩提时代就耳熟能详。据说白居易非常喜欢这首诗,曾经因为这首诗“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这首诗描写了如今乌衣巷的衰败,又提及曾经乌衣巷的繁华,这强烈的对比迸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怀古伤今的情感。而这首诗中的乌衣巷也因为见证了六朝豪族的兴衰,而让无数人心向往之。

琅琊王氏作为中华第一望族,世代居住在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从此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琅琊王氏一直如此繁荣,家族之中能人辈出,仕宦显达,或引领一代之风尚,或执一朝之牛耳,仔细算算,这个家族中竟有六七百人将名字深深烙印在中华的历史之中,而千百年后还有人能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这可真的算得上是传奇家族了。

这个家族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齐梁时期文学家沈约曾经说:“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足以可见这个家族的牛逼之处。

在中国所有的古代家族之中,就历史发端之久远与绵延之流长而言,很少有哪个家族能和琅琊王氏匹敌,能在这方面堪与王家并称的,恐怕只有陈郡阳夏谢氏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刘禹锡将王谢并称的原因。

投胎到这样的家族,吃穿不愁,你可以尽情地作,尽情地狂,尽情地……总之想干嘛就干嘛啦。

光有钱还不够,这个家族里出来的还特别特别帅!简直没天理嘛!

比如他们家的王衍,他堂哥王戎夸他“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他亲弟弟王澄夸他“形似道,而神锋太俊”。王导夸他“岩岩清峙,壁立千仞”。后来造反的王敦夸他“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这么多大V点赞,你大概也能明白人家有多帅了吧?什么?你说夸王衍的都是他们老王家自己人,自己为自己代言,不作数是吧?好吧,那我们来看看别人的记载。

在《世说新语·容止》记载了这么一段: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这段说的是有人去王衍王太尉家里做客啊,遇到了安丰、大将军和丞相,安丰就是王戎,大将军就是王敦,丞相就是王导,总之都是王家的人,回来后那人啧啧称奇,跟别人说:“隔壁老王家这满屋子都是帅哥啊!”

魏晋时期度假投胎首选——琅琊王氏。

你,记住了吗!

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在魏晋时期,家族势力达到鼎盛,名望非凡,是魏晋时期唯一能和琅琊王氏肩并肩的士族。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之后,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居功至伟,直接奠定了陈郡谢氏魏晋时期的门阀世家地位,如果琅琊王氏的投胎名额已经满了,那么你投胎到这一家准没错的。

陈郡谢氏家里的名人也很多,谢安、谢玄、谢朗、谢道蕴还有我们都很熟悉的谢灵运等,谢氏的特点是文采好,相比于魏晋其他的门阀士族,陈郡谢氏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在艺术上也有着杰出的贡献。

当然,人还很帅。

想象一下,长得帅,家里有钱有势,还会弹琴跳舞唱歌,字写得好,吟诗作对样样也不输人。

谢氏让后人崇拜的大神有很多,根本数不过来。

比如东晋名相谢安,温文尔雅,谈吐不凡,本来只想安安静静当个美男子,最后却还是进了政坛,但他在政坛里也有极大的成就,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简直就是旷世男神啊!

再比如谢尚,爱音乐,会书法,能吟诗,他的标签让人眼花缭乱,谢尚小的时候就被誉为神童,八岁那一年,谢家举办了一次大型的宴会,席间大家夸谢尚,说他“能言善辩,颜回再世”,这也很正常,给主人面子嘛!但是谢尚起来说:“在座的又没有孔夫子,又何来的颜回呢?”这直接把拍马屁的那位客人呛到了,众人也被谢尚的聪慧和早熟折服,宴会上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不过谢尚长大了一些以后,一时走了歪路,成了个非主流,喜欢“衣刺文袴”,意思就是喜欢穿着女孩的绣花裤子在大街上摇摆,这如果放到现在估计要被说成是伪娘,但是自己穿也就算了,谢尚还喜欢看别人穿,这可就有点儿变态了!

朝廷曾经赏给他四十匹布,谢尚让裁缝全部做成花裤子,给麾下的士兵穿,这……这真的大丈夫吗?想想军队的人都穿着女孩子的花裤子,应该还挺喜感的吧!

不过谢尚之所以被称为大神,是有原因的,他擅长跳舞和弹琵琶,枭雄恒温曾经说他弹琵琶的风采和天上的神仙一样,我没见过神仙,不知道神仙什么样,但是连恒温都开口夸人了,想必真的很仙吧!

北齐高氏

对魏晋南北朝感兴趣的人,应该都知道老高家,比起前文王谢两家位极人臣,老高直接自立为王,建立了北齐,曾在中国的历史上盛极一时。老高家的爷们儿能文能武,关键还每个人都生得十分俊俏,帅得不像实力派。

但这么牛逼的投胎对象,我依然不建议你投胎的时候选他们家,因为他们家族有遗传病,患病的人禽兽不如、六亲不认,说通俗点,这病的名字叫做“神经病”。

文襄皇帝高澄,十五岁的时候和老爹的爱妾勾搭,直接给老爹上了一顶原谅帽,掌权以后更是离谱,经常调戏大臣们的妻妾。

文宣皇帝高洋即位以后倒是像模像样地英明神武了几年,可是没多久就病症发作了。有一天他想起来自己的妃子这么好看,万一出轨了怎么办,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就……直接把妃子杀了,还把头藏在自己的怀里。晚上在宴会上突然把头举起来放声痛哭,满堂宾客本来吃得正开心呢,突然看到这么血腥的画面,估计都无语了。可是高洋却自顾自拿着脑袋跑殿外去了。

高洋杀女人不眨眼,杀男人更是得心应手,和晋阳都督尉开玩笑的时候用槊刺死了人家,没事把大臣用锯子切成三块。高洋他妈看不下去了,怒骂:“我怎么生出这种白痴儿子!”结果高洋比她声音更大:“你再吵我把你嫁给胡人!”[1]

典型的变态+天才+偏执狂+妄想症+精神分裂+美貌+荒**残暴,感觉好像和《权利的游戏》里的疯王有那么点相像。高家的北齐政权仅仅持续了28年,却历任6位皇帝,每一代的脑子都不太正常外加短命,看起来老高家并不是一个投胎好去处啊!

除去这几家特别顶级的门阀士族,其他的门阀士族也不错,比如谯国桓氏,出过桓温这样的英雄,吴郡陆氏也很好,出过陆机、陆云等名士,在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总之,大的门阀士族有很多,你可以一一挑选,好的出身和基因固然能够让你刚出生就超过别人一大截,但是想要成为魏晋美男,成为魏晋名士,更重要的还有你自身的修行呀。

注释

[1]《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六:“齐显祖(高洋)数年之后,渐以功业自矜,遂嗜酒**泆,肆行狂暴;或身自歌舞,尽日通宵;或散发胡服,杂衣锦彩;或**形体,涂傅粉黛;或乘牛、驴、橐驼、白象,不施鞍勒;或令崔季舒、刘桃枝负之而行,担胡鼓拍之;或盛夏日中暴身,或隆冬去衣驰走;尝于道上问妇人曰:‘天子何如?’曰:‘颠颠痴痴,何成天子!’帝杀之。娄太后以帝酒狂,举杖击之曰:‘如此父生如此儿!’帝曰:‘即当嫁此老母与胡。’尝于众中召都督韩哲,无罪,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