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领袖摇篮系列丛书:麻省理工学院-手脑佼佼者

第三课 无尽长廊与大穹顶

字体:16+-

麻省理工名言

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

由无尽长廊所贯穿的、始建成于1916年的1号楼到10号楼,是麻省理工学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1865年2月20日,麻省理工学院开天辟地的第一堂课,上课地点是波士顿市中心的商会大楼。那时候,MIT创始人威廉·巴顿·罗杰斯(William Barton Rogers)费尽千辛万苦从各方募集资金建造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栋教学楼还是一片大工地,直到一年后方始建成。这栋坐落于波士顿后湾区博伊斯顿街上、后来被命名为“罗杰斯楼”的红砖大楼陪伴MIT走过了筚路蓝缕的半个世纪。但在20世纪初MIT迅速扩张、为求发展于1916年北迁至查尔斯河对岸的坎布里奇之后,它却被迅速弃诸身后。1939年,就在坎布里奇校区的新“罗杰斯楼”——7号楼落成一年后,老“罗杰斯楼”被拆掉,土地作价卖给新英格兰生命保险公司加盖办公大楼。如今,只能从照片上摹想它当年的风貌。

如果从建筑风格的角度考察,伯斯沃茨为MIT坎布里奇新校区所设计的1~10号楼群,很好地延续了老罗杰斯楼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而这也是当时新英格兰地区主流的建筑风格:庄严,宏大,简洁,质朴,讲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对称之美。站在以MIT第十任校长詹姆斯·基里安(JamesKillian)的名字命名的基里安方庭(Killian Court)正中,面向须仰视才见的10号楼的廊柱和大穹顶,处在一圈中楣上刻着亚里士多德、牛顿、富兰克林、巴斯德、拉瓦锡、法拉第、阿基米德、达·芬奇、达尔文和哥白尼等科学巨人名字的配楼的包围中,那种对科学传统的高山仰止之感会让你立时明白,为什么这里会成为MIT的标志性场景,频繁出现在明信片、到此一游的照片和电影电视中。

事实上,以MIT为背景的两部著名电影《骄阳似我》和《决胜21点》,因为无法取得在校园内拍摄的许可,绝大多数镜头都是在其他地方完成的,但他们都没忘了插入几个以无尽长廊和大穹顶为背景的远镜头。这顿时为电影增加了可信度。与之相对应,为了节约费用而在纽约布朗尼克斯社区大学和曼哈顿学院取景的《美丽心灵》,虽然剧组人员费尽心机几乎营造了与MIT内部一样的走廊和办公室,但就因为“连一个大穹顶的转换镜头都欠奉”而被人大加嘲笑——“我可没从里面看出一丁点儿MIT的影子。”物理学系教授伊萨多·辛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毫不留情地这样说。

美国的8所常春藤盟校,校园建筑或罗马式,或哥特式,或维多利亚式,外观一个比一个宏伟壮丽,历史最悠久的哈佛反而是其中最寒酸简陋的一个。而在《美国大学之魂》(The Soul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一书中,美国教育史专家乔治·马斯登(George Marsden)指出,即使是历史较短的新兴大学,如东岸的芝加哥大学和西岸的斯坦福大学,也用大笔金钱打造出一种古老、神圣的近似欧洲大学的象牙塔氛围,以吸引捐赠人慷慨解囊。与这些学校相比,MIT这所诞生了美国第一个建筑系的大学,校园总体上却显得风格极其混杂,草率而又凌乱。

北迁坎布里奇之后,MIT在“一战”和“二战”之间、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前期和90年代末至今又经历过几次大的扩建。如果按照上面提到的第二条路线,在7号楼不进正门而是继续前行的话,你就能看到这些扩建工程的实例:左手边启用于1947年的洛克威尔篮球场(Rockwell Cage)代号W33,当年曾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接受培训的大批军人的室内操练场,如今是校园里仅存不多的几处“二战”期间仓促动工上马的临时建筑的遗迹。紧挨它的旁边,是建成于1968年的被戏称为“水泥蛋糕”的斯特拉顿学生中心。十字路口对面,有个突出白色大圆罐的楼群是已经有50年历史的MIT核反应实验室,右边一片乱糟糟有如废弃工厂的所在,则是超导发生器的实验基地。走过这片以水泥混凝土和简陋红砖为主基调、几乎毫无美感可言的工业建筑,向右转,便是以玻璃幕墙和钢结构为特色的20世纪80至90年代建筑,沿着瓦萨街两侧,编号从30多一直排到40多。而在这些平庸而讲求实际的楼群中,却突然跳出了完工于2004年、强烈挑战人们对建筑的思维定式的施塔特中心(Stata Center)。

如果说,从空中俯瞰,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是一个被纪念大道、瓦萨街和梅恩街定义了三边的扁长三角形的话,那么其间各种时期、各种风格、彼此甚少联系、以空间上的并置来取代时间上的延续的建筑物,便将这个三角形变成一幅巨大的拼贴画。使一种传统得以庄严维系下去的纽带是它的连续性,然而,在这幅三角形的拼贴画中,肇始于麻省理工学院开创时的古典主义风格却在其后最辉煌的几十年中完全被弃之不顾,反而令它带上了某种反讽的味道。

麻省理工小百科

2006年,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以病毒建造电池,2006年度美国高等学府捐赠基金回报排名榜,此次麻省理工学院脱颖而出,以23%的回报率力压排名第二的耶鲁大学,名列全美能力最高的大学捐赠基金。另外,麻省理工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Kis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