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洲与李航是同桌。蒋洲的学习不算太好,上课开小差是家常便饭。通常是老师上着课,他听着听着就不知不觉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起来,要知道,蒋洲也算是个要求上进的好学生,他对自己心猿意马的状态非常恼火。他发现自己的哥们李航上课特别专注,状态特别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注”意味着专心致志,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问题上,完全钻进去。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也是需要方法的。有经验的人,只要用几分钟到半小时就能进入精力高度集中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一口气能持续几个小时。而没有方法,缺乏经验的人,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是不可能的。比如,故事中的李航就属于那种懂得专注的人,而蒋洲想专注,可苦于没有办法。因此,要想孩子专注地学习,家长应教给孩子专注的方法。
那么,家长应教给孩子哪些专注的方法呢?以下是专家的建议:
方法一:清理桌面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也就是让孩子在上课或者在家中复习功课的时候,要将桌子上那些与自己此时学习内容无关的其他书籍、物品全部清走,不让它们停留在自己的视野里,以免让自己心存杂念。这是一种空间上的处理方式,是让孩子训练自己专注力初始阶段的一个必要手段。如果孩子一坐在书桌前,就能把无关的内容置之脑外,这就是高效率。
方法二:保持适度地紧张
过于紧张容易导致情绪焦虑,但过度散漫无疑会耗损宝贵的注意力。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则恰恰能够让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高办事效率。
从医学角度来看,适度的紧张可以增强人类大脑的兴奋程度,提高大脑的生理功能,使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而且,当一个人处于适度紧张的生活或工作状态中时,心脏就会通过强收缩以排出更多的血液来供给全身器官组织的需要,血管舒张、收缩功能也随之改善,带动人体各方面机能。简单来说,适度的紧张,会让人体进入一种兴奋状态,这种兴奋会刺激我们懒惰的顶叶皮层,促使它加班加点工作,让人可以持续地在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因此,家长应告诉孩子,要想做到上课精神集中,就应该让自己保持适度的紧张,不要过于放松。例如,不要靠在椅背上听课,不要趴着听课,过于松弛、放松的状态不利于专注。
方法三:给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心理暗示
有的孩子对自己上课走神不能集中精神感到非常着急,自己也想专注听讲,但就是不由自主开小差。实际上这是潜意识消极暗示的结果,老在心里对自己说:“怎么我就是集中不了精神呢?”结果就真的集中不了;相反,如果告诉自己:“上课了,我要集中精神了!”那么就可能很快地进入状态。因此,家长应教孩子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方法四:积极行动
当老师开始讲课了,有的孩子书本还没找出来,这样的状态下让他快速集中注意力是不可能的。注意力有赖于积极行动的引导,铃声一响应回到座位,并立刻找出本节课要用的书和资料,迅速看一下老师要讲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自己理解有困难,这些问题会促使孩子专注起来,在老师开讲后便能全神贯注投入学习。
方法五:把注意力放在老师身上
若是在课堂上,能快速收起玩心集中注意力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让孩子的注意力快速放在老师身上,让老师带着孩子的精神走,随着老师的讲授思考,自然而然就进入到了专心学习的状态中。尤其是某些授课风格幽默的老师,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个不用费太多力气的讨巧办法,值得一试。
方法六:适当的压力
我们常说“化压力为动力”,这是有道理的,完全没有压力的状态,势必带来散漫;适度压力,则会带来高度的注意力。如果孩子习惯上课听60%,家长可以拜托一下老师,多给孩子一些课堂提问;又或者,在孩子做家庭作业时采取一些监督措施。
方法七:教孩子不要在难点上停留
很多时候,孩子对自己理解的事物、有兴趣的事物,会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反之,如果缺乏兴趣且又缺乏足够的了解,就有可能注意力分散。
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即难点时,不要有过多的停留,这一点不懂,没关系,接着听老师往下讲课。可能慢慢地就理解了。如果还是不理解,等课后再请教老师也不迟。如果这个时候被难点挡住,进而对之后的内容望而却步,就根本不可能做到专心致志。
方法八:让孩子做些放松训练
家长可以让孩子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弛,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全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到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你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
当然,家长能够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孩子是不错的事情,但如果能鼓励孩子自己开发一两种放松方法出来,那就更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