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都埃迪尔内和伊斯坦布尔之前,奥斯曼帝国早期的首都是布尔萨。这座城市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南面,离马尔马拉海南岸不远的地方。
布尔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据说,该城系由来自巴尔干半岛东南角色雷斯地区的卑斯尼亚国王普尔希亚斯一世所建,布尔萨这一名称也来自其名字的希腊化表述。公元前74年,卑斯尼亚末代君主尼科米迪斯将其献给了罗马人。在罗马人及其后的早期拜占庭人统治下,城市渐趋繁荣。但到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的入侵使其元气大伤。1075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该城,不过随后它又遭到过十字军、拜占庭和突厥人的轮番争夺。最终该城落人奥斯曼人之手,成了其真正意义上的首都,先后有6位苏丹在此执政。1327年,奥尔汉苏丹在此首次发行货币。1340年,这里建起了集旅馆、集市和仓库于一体的贸易中心。当然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奥斯曼早期居民,也在这里建了许多清真寺等宗教建筑。
说到布尔萨的古迹,首先要数这里的清真寺和苏丹陵墓。清真寺中最有名的则是乌卢清真寺(意为"大清真寺")。它是由1389—1403年在位的拜亚泽特一世苏丹修建的。据说,这位苏丹在1396年在马其顿的尼哥波立战役发动前曾发誓说,如果他能取胜则将修建20座清真寺来报答真主,但最后他只修建了一座清真寺,只不过这座清真寺有20个拱顶而已,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乌卢清真寺。它被建造在地势较高的台地上,因而可以俯视大片城区。清真寺的墙壁用暖黄色的石灰石砌成,门窗上都雕有简单的图案,大门共有3扇,其中北面的那扇据说是由帖木儿1402年占领此处时新开的。从内部格局来看,上面的拱顶都由巨大的石柱支撑着,周围装饰有用书法字体写成的古兰经铭文,在中央的大拱顶之下,则是洗手用的喷泉,外面则耸立着高高的宣礼塔。整个清真寺显得庄严肃穆,但规模比起伊斯坦布尔的大型清真寺要小一些。因为它毕竟是奥斯曼王朝早期的建筑,当时的国力还不够强盛。
另外一座值得一看的清真寺便是耶西尔清真寺,意为“绿色清真寺",顾名思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绿色格调。尽管其墙壁用的是大理石,但其屋顶及宣礼塔顶端却都是由绿色瓷砖砌成,其窗户周围贴的也是蓝绿色瓷砖。其内部装饰更是不同凡响,它们都是由蓝绿、碧绿、白色和蓝色的瓷砖组成的圆环、星辰和其他图案,显得变化无穷而又十分和谐、统一。这座美丽的清真寺极具特色,它由麦赫迈特一世苏丹于1419年下令建造,而具体的修建者则是当时大不里士的杰出工匠,关于这一点,祭坛旁边的波斯文铭文可资证明。此外,马路对面麦赫迈特一世的陵墓风格同绿色清真寺完全一致,因而被称"绿色陵墓",其内部及石棺外面全部贴着蓝绿色的瓷砖,上面还有黄色的用艺术体的阿拉伯字母写成的字句,整座陵墓显得安谧而又有些神秘,令人肃然起敬。麦赫迈特一世在奥斯曼历史上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15世纪,奥斯曼王朝受到帖木儿的蒙古军队的沉重打击,正是他带领奥斯曼人重振雄风,恢复了昔日的尊严,
此外,奥斯曼王朝最早的苏丹,也是王朝因之得名的统治者奥斯曼及其子奥尔汉苏丹的陵墓也在布尔萨,同时这里还有一生都在征战中度过、号称“世界的缔造者”的穆拉特一世的陵墓和穆拉迪耶建筑群等古迹,关于它们,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是留待你们自己去看吧。
温泉和丝绸之城
布尔萨的出名不仅在于它的古迹,它的温泉也是十分有名。这些温泉集中在城市西部切基尔盖地区,它们从山岩中喷涌而出,温度可达50℃多,甚至70℃多,由于富含铁、硫、钠、钙、碳酸氢盐、镁等矿物质,对于风湿、皮肤病和妇科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因而土耳其的老百姓,特别是有上述疾病的人很喜欢光顾这里。最有名的温泉浴场有两处,一处名为“老温泉”,它是在原来罗马人和拜占庭人建的浴池旧址上改建而成的,另一处则被称为"新温泉",它是由奥斯曼的重臣吕许图帕夏("帕夏"意为将军之意)于1552年修建的。布尔萨市温泉极为丰富,除了公共温泉浴场外,许多旅馆里都建有自己的温泉浴池,这也是它们招徕顾客的重要手段。
布尔萨还是土耳其的丝织业中心,所产丝绸织品在土耳其首屈一指。你在土耳其买到的丝绸头巾或衣服,只要是其本国产品,那十有八九是产自布尔萨。丝绸本是我们中国的特产,它是如何传到这里的呢?这还要追溯到公元6世纪拜占庭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是他让两个波斯僧侣完成了这项工作,当时僧侣们把蚕宝宝放在竹筒里,从中国偷偷带到了君士坦丁堡,布尔萨由于气候等条件适宜,便逐渐成了丝绸生产中心,就在乌卢清真寺旁边的丝绸市场一直保存至今,奥斯曼王朝建立后,为了制作丝绸服装和地毯的需要,不仅鼓励当地老百姓发展养蚕和缫丝业,而且还加强了从中国的蚕丝进口。可以说无论是制作奥斯曼的王公贵族所穿的丝绸服装,还是编织享誉世界的土耳其丝质地毯,都离不开布尔萨的蚕丝业。只是近年来这里的养蚕业出现了某种下降趋势。
布尔萨的代表色是绿色和白色
布尔萨足球队队徽和队服都是绿白相间,绿色和白色是这座城市的代表色。其实,历史上土耳其人对它的称呼是“绿色布尔萨",这是对其周围茂密的森林、宜人的温泉、清新的空气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赞誉。不过近几十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混凝土森林"不断扩大,而绿色森林却逐渐被蚕食,"绿色布尔萨"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土耳其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
尽管绿色有所消退,但白色却风头正劲。白色是指位于布尔萨以南乌卢山(意为"大山")的白雪和净水。乌卢山海拔1900~2500米,山上覆盖着大片的森林。这是土耳其最好的滑雪胜地,每年12月至次年3月,这里都是白雪皑皑。大批滑雪爱好者奔赴此地,在滑雪场上风驰电掣,一展身手。这便是布尔萨白色的来由。当然乌卢山的水似乎也应该算作这白色的一部分。起伏的山峦和繁茂的森林,也许还有适宜的地质构成,这就为造就一方圣水准备了极好的条件。在伊斯坦布尔市场上,乌卢山牌的瓶装水那就意味着绝对是高质量的矿泉水,就譬如在我国人们宣传的西藏雪山上的冰水一般。
乌卢山现已辟为国家公园。冬天自不必说,就是其他季节,这里也还有无边的林海、满山的野花,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只听得溪水潺潺,泉水叮咚,沿路可以直达山顶的小湖,就凭这一派田园景色,它也绝对是一处度假郊游的好地方!
木马计的发生地——特洛伊古城遗址
木马计的故事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它已作为派人打入敌人内部的代名词,而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脑海,但木马计发生地特洛伊古城位于何处,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说得清楚了,或者有人会如笔者幼时一样,以为这只是神话故事,特洛伊也在虚无缥缈之中,并非真实地名。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古希腊神话中提到的这个故事看来并非虚构,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史实,100多年来发掘出的历史文物似乎可以作为佐证,至少,特洛伊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一座古城,它就位于土耳其境内离达达尼尔海峡不远的地方。从恰纳卡莱海峡出口处的恰纳卡莱,南行20公里左右,便可到达特洛伊木马计的发生地——特洛伊古迹国家公园。还在离古迹很远的地方就可看到其入口处矗立的大木马,它提醒人们古希腊神话中的木马计就发生在此地。游客在参观古迹的同时,还可登上木马照相留影。现在的木马当然是后人建造的,但由于木马计的故事脍炙人口,它仍然引起人们摄影留念的兴趣。
在古城遗址里面有一个小展厅,详细介绍特洛伊的历史。特洛伊古城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极为有名,古希腊时期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曾提及。
1870年,德国人谢里曼开始了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文物和宝藏,从而证实了特洛伊古城的存在,至今发掘整理工作仍在进行,已持续了140多年。特洛伊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地下文物极其丰富,经考古发现古城遗址有8层,层层相叠,每层都分属不同时期,这给发掘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目前发掘的部分仅为古城的二十分之一,今后发掘工作任重道远,还将持续许多年。
由于古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们认为其祖先来自特洛伊古城,因而对这座城市极为重视,恺撒、奥古斯都等古罗马帝王都曾造访该城,并下令建造了许多大型建筑。公元4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曾下令建都于此。但后来该城由于失去了战略意义,而且城市附近的河流泛滥,形成大片湿地,疟疾等传染病流行,以及多次战争造成破坏等原因,该城便于东罗马帝国时期,约公元5世纪时归于湮灭。待至11世纪后,土耳其人攻占小亚细亚半岛时此处已成为一片废墟。
特洛伊古城人口在古罗马时期曾达3万~5万人,这是从其古露天剧场的座位上推算出来的。据最新的发掘考证,在青铜器时代,该域人口便已和后来的古罗马时期差不多,它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目前,人们从已发掘的遗址中可找到公元400年罗马帝国时期的雅典娜神庙和议事厅、市场和剧场等废墟。这些建筑虽已倒塌败落,但从残存的墙垣和石柱来看,气势十分雄伟。据说人们还曾发掘出特洛伊国王普略莫斯的宝库和海伦的项链。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证实了特洛伊城的存在,而且使人们得以窥见当年特洛伊繁华富庶的城市生活及战争带来灾难之一斑。
遗址博物馆
在特洛伊遗址不远处有座博物馆,其规模不大,所陈列的文物也寥寥无几。据说这里曾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但大多数为西方文物盗窃者窃走,其中包括普略莫斯国王的宝库和海伦的项链。自19世纪中叶传出特洛伊废墟中可能掩埋着大量金银财宝后,大大刺激了文物盗窃者的贪欲。1873年,国际文物盗窃者谢里曼伙同其妻子苏菲亚专程前来发掘宝物。为此在行前还特意学了3个月的土耳其语。果然有一天他在泥层中发现了一块黄金,谢里曼借口那天是他妻子生日,停工休息,把协助他工作的工人全部打发走。这样国王的宝库和海伦的项链这些宝物,被谢里曼掠夺并运到国外。事后,奥斯曼帝国政府虽在国际上提出诉讼,但只得到5万法郎的赔偿。今天,人们要欣赏特洛伊最璀璨的文物,却要到柏林博物馆,因那里整整4个大厅陈列着特洛伊的宝物。
现在,每年6月11日至18日,这里都举行特洛伊艺术节,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