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什么字呢?""‘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夭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其实,我们与人相处的过程,也是相互度化的一个过程。人与人在一起久了,一个人的爱好、特点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另一个人,过得再久一点,日积月累,另一个人慢慢地也形成了同样的爱好、特点。感染的过程,也是度化的过程。两个人共同爱好、特点越多,相对来说,关系也就越亲密。
而我们之所以觉得有些人无法沟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两人之间的爱好、特点完全没有重叠的部分,没有沟通点。对于没有沟通点的人,就需要我们去发现这个人的优点,并以此为沟通点,慢慢建立起沟通关系。就这样开始,慢慢相互度化,假以时日,关系便会亲密起来。
好印象是一个呼之欲出的东西。就藏在对方的一念之间。稍稍用心,呼唤出对方的"本真",好印象便油然而生。
莲心智慧之印象:世事无相,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