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长奠基石:五大效应——蝴蝶效应

先谋定而后动

字体:16+-

“看到”只是强者谋事的序幕。为了达到目的,强者总是在出手前深思熟虑,将事情规划好,方方面面考虑到。这样,一旦开始行动,能做到心里有数、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即使出现一些变故,也因计划的周全而不至于不知所措。

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吕不韦的“货人”之举,虽说捡到了一个大馅饼,但真正要进口还需要一番大的动作,弄不好大馅饼变成了张着血盆大口的大陷阱,自己弄得死无葬身之地。让我们来看强人吕不韦是如何导演这场惊天大戏的。

首先,吕不韦找到作为人质的异人,说:"公子侯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其母又在宫中。如今公子您既没有母亲在宫内照应,自身又处于祸福难测的敌国,一旦秦赵两国交战,公子您的性命很难保全。如果公子听信我,我倒有办法让您回国,且能继承王位。我先替公子到秦国跑一趟,必定接您回国。”吕不韦的分析非常有道理,异人没有半点拒绝的理由。

于是,吕不韦动身去了秦国。他游说秦孝文王王后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说:"阁下可知?阁下罪已至死!您门下的宾客无不位高势尊,相反太子门下无一显贵。而且阁下府中珍宝、骏马、佳丽多不可数,老实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今大王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太子执政,阁下则危如累卵,生死在旦夕之间。小人倒有条权宜之计,可令阁下富贵万年且稳如泰山,绝无后顾之忧。”阳泉君听了,自然非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于是赶忙让座施礼,恭敬地表示请教。吕不韦献策说:"大王年事已高,华阳夫人却无子嗣,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公子侯继位后一定重用秦臣士仓,到那时王后的门庭必定长满蒿野草,萧条冷落。现在在赵国为质的公子异人才德兼备,可惜没有母亲在宫中庇护,每每翘首西望家邦,极想回到秦国来。王后倘若能立异人为子,这样一来,不是储君的异人也能继位为王,他肯定会感念华阳夫人的恩德,而无子的华阳夫人也因此有了日后的依靠。”阳泉君说:"对,有道理!"

果然,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赶紧进宫,将吕不韦的话转告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一听,果然有道理,忙说服秦孝文王,要求赵国将异人遣返回秦。

好事从来多磨。赵国不肯放行。吕不韦就去游说赵王:“公子异人是秦王宠爱的儿郎,只是失去了母亲照顾,现在华阳王后想让他做干儿子。大王试想,假如秦国真的要攻打赵国,也不会因为一个王子的缘故而耽误灭赵大计,赵国不是空有人质了吗?但如果让其回国继位为王,赵国以厚礼好生相送,公子是不会忘记大王的恩义的,这是以礼相交的做法。如今孝文王已经老迈,一旦驾崩,赵国虽仍有异人为质,但又有谁在乎他呢?"平心而论,吕不韦的话句句在理。于是,赵王就将异人送回秦国。

公子异人回国后,吕不韦让他身着楚服晋见原是楚国人的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对异人的打扮十分高兴,认为他很有心计,并特地亲近说:“我是楚国人。”于是把公子异人认作干儿子,并替他更名为“楚”。

有了华阳夫人这棵大树,异人就可以时常出入宫中了。一次,异人乘秦王空闲时,进言道:“陛下也曾羁留赵国,赵国豪杰之士知道陛下大名的不在少数。如今陛下返秦为君,他们都惦念着您,可是陛下却连一个使臣未曾遣派去抚慰他们。孩儿担心他们会心生怨恨之心。希望大王将边境城门迟开而早闭,防患于未然。”秦王觉得他说话极有道理,为他的见识感到惊讶。华阳夫人乘机劝秦王立之为太子。秦王招来丞相,下诏说:“寡人的儿子数子楚最能干。”并立异人为太子。

异人也就是公子楚做了秦王以后,任吕不韦为相,封他为文信侯,将蓝田十二县作为他的食邑。母凭子贵,华阳夫人也因此成了华阳太后,诸侯们闻讯都向太后奉送了养邑。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凭着一人之力,就促成了自己终身的荣华富贵。他是那种善于进行大的策划、善于实施和完成这个策划的人,这种人要口才出众,自己就是自己谋划的贯彻实施者。

就谋略而言,吕不韦不仅谋得深、算得远,而且谋得全,算得广。他共分了四个步骤来进行谋划。

第一,当他看到公子异人时就觉得奇货可居,是一个能够为他赢得整个未来的上佳投资项目,于是他说服异人听他指挥。

第二,要想将这个“奇货”推销出去,要想将这份投资由风险转化为巨大利润,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和费力的工作。他不仅要安排好接人,而且要安排好放人。他算计到华阳夫人及其弟弟的潜在的、迫切的需要,使华阳夫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异人奔走,使秦国开始向赵国要人。

第三,他又游说赵王,以长远的利益说动赵王送归异人。

第四,人接回后,为更上一层楼,他在异人身上下了点功夫,使秦王最终立异人为太子。

吕不韦在两国间穿针引线、巧妙安排、运筹得当、步步迭进,他真是一个一流的策划家、设计家。完成他的这次策划,实际上是个大工程。要调动事主、接人的秦国、放人的赵国、认干儿子的王后、立太子的秦王等,庞大而复杂,非得要高屋建瓴和周全细致不可。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谋定而后动。我们看吕不韦挥洒自如地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招招巧妙、步步得势。其背后倾注了他多少思虑的心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