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出手时就出手”是唱红神州大地的《好汉歌》中的一句歌词。它是梁山英雄好汉们的气魄和胆识的真实写照,令人听了回肠**气,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在现实生活中,机会犹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我们要及时发现,果断“出手”才能把握住制胜的良机。
时机来到,有的人能及时发现,有的人却视而不见,有的人虽然有所发现,但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对机会的认识决定了对机会的选择。不能识机,也就无所谓择机;识机不深不明,便会在机会选择上犹豫徘徊,左顾右盼,不能当机立断,最终遗失良机。
三国时代的袁绍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是名门望族之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被推为盟主。一时间,天下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纷纷投其麾下。那时,他拥有四州之地、数十万大军,帐下谋士如云、战将林立,成为当时北方势力最大的割据者。然而,这样一个人物,最后竟然败在曹操的手下。袁绍的败北,固然有许多原因,但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多谋少决”,错过了不可复得的战机。
袁绍第一次发兵讨曹失败,退军河北。这时曹操乘机征伐刘备,许都兵力空虚。谋士田丰劝说袁绍抓住良机,再次攻打许都。
田丰说:“老虎正在捉鹿,熊可以乘机闯进虎穴吃掉虎子。老虎前进捉不到鹿,退又找不到虎子。现在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刘备,国内空虚。将军长戟百万,骑兵千群,径直攻打许都,捣毁曹操的巢穴,百万雄师,从天而降,就像举烈火烧茅草,倾海水浇火炭,能不成功吗?兵机的变化非常之快,战争的胜利可在战鼓声中获取。曹操得知我们攻下许都,必须丢下刘备,回攻许都。那时,我军占据城内,刘备在外面攻打,反贼曹操的脑袋肯定悬挂在将军您的旗杆上了。反之,失去这个机会,不去攻打许都,使曹操得以归国,休兵不战,生养百姓,积储粮食,招揽人才,加上现在大汉的国运衰微,纲纪不存,曹操利用他的势力,放纵他的贪欲,那必然酿成篡逆的阴谋。到了那时,即使有百万兵马攻打他,也无济于事了。”
可惜的是,袁绍以儿子有病加以推辞,不许发兵。田丰用拐杖敲着地说:"遇到这样难得的机会,却因为婴儿的缘故失掉了,大势去矣!可痛惜哉!"
可见,机会并不是赐给每个人的。无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竞争中,机会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那些深谙如何追求它的人,只赐给那些敢于出手的人。它犹如明察善断者不断进击的鼓点,长夜中士兵即刻开拔的号角。在它面前,任何犹豫都与它无缘,都不能开启胜利之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进退之间,不能把握时机、敢于选择,必将一事无成,抱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