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口才上的弱点

话不在多,到位就灵

字体:16+-

人们常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呢?

如果我们留心那些口才大师,就会发现他们都喜欢而且善于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语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口才最差的人,往往可能就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还认为自己很棒。事实上,要真正地将自己的话说得让人明白,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明白你所说的意思。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在里根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精悍之语。1964年,里根代表戈德华特参加总统竞选发表的全国电视讲话,他说:“我们必须捍卫自由,否则自由将离我们而去。”这句话成为当年风靡美国的名言,让里根在政界声名鹊起。1980年,里根在新罕布什尔州参加总统初选辩论时,有人试图关上他的麦克风,里根当即抗议:“布林先生,我正为这个麦克风付钱。”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候选人,同时也是纳税人,“我”有权力使用麦克风。果然,里根的麦克风没有被关闭。而1981年3月底,里根遭到枪击后,在急救病房里对妻子南希所说的“亲爱的,我忘了蹲下”,更是让人闻之动容。

林肯曾说:在一场官司的辩论过程中,如果第七点议题是关键所在,我宁愿让对方在前六点占上风,而我在最后的第七点获胜。这一点正是我经常打赢官司的主要原因。这里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林肯是怎样用他的办法打赢一场著名官司的。

在那个官司审判的最后一天,对方律师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来总结此案。林肯本来可以针对他所提出的论点加以驳斥,但他并未那样做,而是将论点集中到了关键点上,总共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最后,林肯赢得了这场官司。

无论我们平时和什么样的人说话,都要让对方在最短时间内明白自己的意思,要让对方被自己说服,就必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这也叫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便能使人兴味不减。有理不在话多。对于那些高超口才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尽量不会与别人周旋绕圈,而是抓住关键,简明干脆地将自己的意思传递出去。

法拉第为了证实“磁能产生电”,在大厅里对着许多宾客表演,只见他转动摇柄,铜盘在磁极间不断地旋转,电流表指针渐渐偏离零位。客人们赞不绝口,只有一位贵妇人不以为意。

贵妇人问:“先生,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法拉第回应:“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针对贵妇人取笑式的问话,法拉第来了一个反问。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削繁去沉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当今语言大师们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就行。可见,用最少的字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是讲话时最基本的要求。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一种“水平”,而善于概括、词约旨丰、一语中的同样是一种“水平”,而且更为难得。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对于儿子的肤浅与偏激,父亲没有简单粗暴地训斥,也没有长篇大论地教育。一句脱口而出、简洁平实的回答,足以让儿子回味无穷。

周勃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在吕后乱政时,他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的势力,迎立汉文帝,可谓功勋卓著。可后来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伪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汉文帝竟然也相信起来,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诛九族。就在周勃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要谋反,何必等现在,在您未登基之时,先皇留给你的玉玺都在他手上,那时他还手握重兵,要反早就反了。但是他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陛下。现在他已被罢相,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里居住,怎么反而会在这个时候想起谋反呢?”

汉文帝一听这话,对呀!有道理呀!于是所有的疑虑都没了,并立即下令赦免了周勃。

薄太后的话可谓拨云见日、一箭中的。试想,假设她东拉西扯地找来论据来为“苦主”周勃辩白,固然可以找来很多,但多不如精。太多的论据说来说去都没有让人信服的一条,别人听了会厌烦。就算其中有那么一条两条有说服力,也容易淹没在论据的海洋之中,还不如只挑最有说服力的说,反而更加令人信服。

嘴巴长在你的身上,喋喋不休废话一筐最不可取,滔滔不绝言之有物才能令人钦佩。而有的人,在适当的场合,把自己的意思恰当地浓缩成一句话,拨云见日、一语中的,让人如梦初醒、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