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位作家在领一个文学奖时,应邀发表了这样的即兴演讲:“瓜田里有很多瓜,我是一个瓜,并不比别的瓜大、好,只是长在路边上,被人发现了。”
作家将自己比作普通的瓜,被人发现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谦逊、雅致而又幽默。感言简洁,但绝不简单,其含义深刻,让人听后难忘。
一个人要在社交中做到说话简洁却不简单,真正让自己的口才“秀”起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自己。
首先,学会概括。我们在交流思想、介绍情况、陈述观点、发表见解时,为了让对方能够很快了解自己的说话意图,领会要领,往往要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问题的本质特征描述出来,以达到一语中的、以少胜多的效果。很多伟人都有这种能力,他们善于把握形势,抓住问题的症结,且能用精准的语言加以概括描述,其作用和影响非同一般。恩格斯曾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难怪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等名言警句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其次,学会应急。由于受客观环境的限制,有时容不得你长篇大论,侃侃而谈。例如在战场上、在抢险工地、在各种危急关头,甚至是一对情侣在汽笛拉响的站台前话别,根本来不及去高谈阔论。此时,唯其简明扼要的话语,才能显示其特有的锋芒。反之,在紧急关头作长篇大论,则事与愿违。比如,1812年英美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美国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英宣战问题。会上,一位议员的发言从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发言者竟然不理会会场上许多议员四起的鼾声。结果另一位议员又急又怒,用痰盂向发言者头上掷去,才结束那人的发言。待通过决议时,英国人已经打到了美国人的家门口了。很显然,这种“马拉松式”的发言,超出了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但无法让人接受,而且因贻误战机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计算。如果说写文章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么,在快节奏的今天,说话应该提倡“有话则短,无话则免”的原则。
第三,学会通俗。简洁的语言一般都通俗明快,若要追求辞藻的华丽、句式的工整,则必然显得拖沓冗长。
要使自己的语言简洁凝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名句中,我们似乎揣测到古人追求语言简洁精当的良苦用心。如何使自己的语言达到“少而准”、“简而丰”,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要善于综合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才能做到准确而精辟,有力度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