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付出的愈多,你抓住的机会就愈多,你成功的可能就愈大。
有一句法国谚语说:“等待机会,是一种极笨拙的行为。”因此,不要以为机会像是一个到家来的客人,它在你门前敲门,等待你开门把它迎接进来。恰恰相反,机会是不可捉摸的,无影无形,无声无息,它有时潜伏在你的工作中,有时徘徊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你如果不用苦干的精神努力去寻求、创造,也许永远也得不到她。
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机会也不例外。机会的发现、利用是以主体付出的努力为代价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曾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处处有机会,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只有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知道它的价值,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它的人才能受到它的青睐。你付出的越多,你抓住的机会就越多,你成功的可能就越大。相反,你付出的越少,你的机会就越少,成功的希望就越渺茫。有些人把学业上无建树、工作上无绩效、仕途上不通达都归咎于没有机会,认为自己才华盖世而没有遇到良机,有这样想法的人恐怕永远也品尝不到成功甜果的滋味!
在机会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不管你等待多久,机会不会自动前来敲门,机会的得来是要靠你去付出艰辛的劳动的。企图等待别人为你制造奇迹或期待明天出现奇迹,是不切实际而且必遭失败的幼稚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成功都是主体努力争取的结果。
有一位少年,他家境贫寒,在一年中同时失去了双亲,唯一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只能靠演奏乐器来赚取点生活费,两人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少年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相隔四百多公里的汉堡拜师学艺。当时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又拮据,哥哥便劝他说:"在家学吧,我来教你。”少年摇摇头,坚定地说:“就是走,我也要走到汉堡。”
少年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便在农家的草垛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才走到了汉堡。
然而,这里的音乐教师收费都很贵,他身上的钱还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但他不愿意就此放弃,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和讥讽,终于有位老师收下了他。
老师发现了少年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因为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了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了。
少年渐渐不满足于手中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渴望得到更多、更精深的曲谱来练习。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他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自己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在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乐曲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中任意翱翔。
半年后,他抄写了厚厚一大沓曲谱,即将"大功告成"。那天,他边抄写一支优美哀怨的管风琴曲,边琢磨曲子的意境,竟忘记了哥哥回来的时间。当哥哥发现弟弟欺瞒自己,偷了曲谱来抄,气怨交加,竟把他珍藏的抄本一页一页撕得粉碎。
又一个晚上,哥哥疲倦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支优美哀怨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回旋,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不屈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中静静地倾听着,不禁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有天分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里,轻轻地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的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如愿以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音乐大师巴赫。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他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机遇青睐有毅力的人,不要埋怨眼前的困苦,要想成功就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勇于付出的有坚强毅力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