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一篇“年入百万在北京不过刚刚脱贫”的微博引起热议。微博某大V发博称:“我觉得网上很多人对在北京年收入100万好像有一些误解,这个收入,不客气地说,在北京就是一个刚刚脱贫的水平。”
作为一名资深码农,这位大V早已于2017年辞去IT工作且在北京拥有数套学区房,开启了付费咨询的自由职业人生。
这无疑是值得无数人羡慕的人生,但他却只将年收入百万看作“刚刚脱贫”。他算了这样一笔账:
“扣完税拿到手里76万(含公积金),扣除房贷,养车费用,孩子的教育费用,吃喝拉撒,一年1~2次的平民全家游,所剩无几,要是不啃老,换房都换不起。要是生俩娃,基本就是月月光的节奏。”
在日常收支难以均衡的同时,年收入百万还需要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未来支出:“稍有不慎,百万年薪万的工作要是飞了,这一家老小,高额的日常支出怎么办?孩子的学区房怎么办?以后自己老了,是不是该存一笔养老钱?老人要生病,不能天天请假陪护,医疗费可能是个无底洞,怎么能安心?自己的健康是不是也得关注一下?”
因此,北京年收入百万的群体,可以说是“看着光鲜,其实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虽然这篇微博一经发布就饱受争议,但在微博下的评论中,却有很多人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例子表达了年收入百万的焦虑。
羡慕之前,先了解其背后的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待别人的生活时是相当片面的。以年收入百万为例,且不谈房贷的支出,一旦达到这样的收入水平,自然就会在子女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资源,而在日常社交中,也要背负更多的支出。
有人反驳称如果不买名车、名表、名包,就可以生活得很好。
然而,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由于社交圈的不同,这些却是日常社交必备的门面。尤其是很多企业初创的创业者,特别是销售型企业,在资金十分紧张的前提下,他们也得买一辆豪车,因为豪车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而是作为企业的门面,作为实力的展示。
这些无法规避的支出,使他们看似光鲜亮丽,但在这背后,却可能是更加紧张的现金流以及对未来的极度焦虑。
很多我们羡慕的事情都是如此:你羡慕单身的自由,别人羡慕你的家庭和谐;你羡慕创业的豪迈,别人羡慕你的平淡安稳;你羡慕旅游的潇洒,别人却只是身心疲惫下的难得散心。
不是你的,羡慕也毫无价值。
各人的生活千姿百态,但背后的烦恼却是大同小异。当我们在羡慕别人时,常常误以为别人的生活无忧无虑、幸福满满,但真正身处其中,却发现其焦虑更甚。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过好自己的生活。
因为当你在小城市月入五千时,你或许体验不了名车、名包的潇洒,但你也不用承担相应的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如此,不满意现在所处的生活,就羡慕别人的美好,就好像美好生活永远在别处。但请扪心自问:你想要的幸福,和别人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那你的羡慕当然毫无依据;如果一样,那你能否能承受其间的艰辛与烦恼?如果不能,那你的羡慕当然毫无价值;如果能,那你只需坚定自己的道路,去追寻内心的渴望,又何须浪费时间羡慕别人?
生活从来不在于别处,而在我们的脚下;幸福从来不独属别人,就在你的身边。当你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羡慕着你。每个人的人生都没有可比性,你以为的美好,可能了解之后才发现更大的烦恼;而你羡慕的人生,其实就在你努力前进的道路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