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这个世界不同!”这样的口号我们随处可见,我们内心也懂得付出爱心虽是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但对得到它的人而言却是无比伟大的馈赠。
因此,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献爱心的活动中来,为遭遇可怕灾难的人献爱心,为无家可归的孤儿献爱心,为流浪的小猫小狗献爱心……
我们把爱心献给了这个世界上与我们共存的很多事物上,但有时候我们却对一些人很吝啬,那就是"曾经犯过错误的人"。
因为这些人曾经犯过错误,因而生活中的很多人对他们更多的是歧视且鲜能去奉献爱心。的确,他们落得今日的下场有咎由自取的成分,可是人谁无错呢?如若改之,难道不能善莫大焉吗?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奉献一份爱心吗?不该多一些宽容吗?
李学明是一个退休的老刑警,在没退休之前,他抓过很多罪犯,也亲眼看见他们出狱后在社会中遭遇到的种种排斥。因为得不到社会的宽容与关爱,这些人会再一次走上犯罪的道
路。如果说第一次的犯罪是他们咎由自取,那么,再次的犯错,多少与社会中的我们有些关系。为了避免出狱后的人遭受歧视再次犯罪,李学明退休后开办了一个中介机构,专门为犯罪刑满获释人员介绍安排工作,并且为他们提供担保,甚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资助他们中的一些人。
其中,有一个男孩五年前因为入室抢劫入狱,是李学明亲自送他进了监狱。那时,他才18岁。在监狱的五年间,男孩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后悔,甚至还有了轻生的念头。李学明在得知此事后经常去看他,还不时地鼓励他。男孩上学时对英语很感兴趣,李学明就自费买了很多英语学习资料和书籍拿到监狱里给男孩,并且告诉他,无论在哪里,只要一心向好,积极努力,就能获得新生。后来,男孩在监狱学完了英语专业八级的内容。
出狱后,男孩找到了一份翻译的工作,虽然没有学历,但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公司便打算雇用他。当他把自己的档案拿给公司看时,因为有犯罪前科,公司便找了个理由拒绝了他。男孩一连找了好几个工作都是这样,对此,他感到非常难受。
后来,李学明主动联系上了男孩,并且帮他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家用人单位起初不愿意用男孩,但李学明用自己的人格担保,便答应了。就这样,男孩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因为觉得工作来之不易,所以他格外卖力认真,很快便消除了用人单位的疑虑。如今,那个男孩已经成了那家公司的中流砥柱。
想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我们的身边只有美满幸福,没有暴力与苦难,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尤其是对那些曾经“失足犯错”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与爱心的付出,还怕这个世界不美好吗?
任何人都有权利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宽容,我们的给予不应该限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