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长奠基石:五大定律——二八定律

公司的晋升机制

字体:16+-

好公司一定有一套合理的职业晋升机制。它的最终考核

KPI,并不是看你和老板关系好不好,也不是看你会不会拍马屁,而是看你为公司创造了多少可以量化的价值。

注意这里的关键词,可以量化。

赢得了多少客户,签署了多少订单,提高了多少效率,获得了多少用户增长,甚至取得了多少个顾客五星好评,这都叫可以量化。

比如,一个用户运营的岗位是这么来写它的晋升机制的:

上岗后一年内获得50%的用户增长,同时每位用户的平均获得收入增长30%,则能够晋升一级;

一年内获得80%以上的用户增长,同时每位用户的平均获得收入增长50%,则由公司商议配发股权激励,级别升两级,公司配合组建团队……

怎么样?简单粗暴,一看就懂。因为数字是这个世界上最务实的东西,它不会跟你绕圈子。

如今,有许多公司在晋升前都是要做述职报告的,这就像大学论文答辩一样,你要有理有据地说服管理层为什么要给你升职。而这些可量化的工作内容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你准备进入一家新公司的时候,不妨先问问HR或部门负责人,这个岗位的晋升机制是怎么样的,以什么为标准来考虑的。记住,有数字才靠谱。

如果对方答不上来,至少说明这个部门不是关键部门,或者这个负责人连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晋升都不清楚。

那么,你就要三思了。

其次,看看这套晋升机制有没有漏洞,合不合理。通常不合理的晋升机制有两个特点。

第一,目标设定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没有现实依据。比如去年要完成100万元的销售额才能晋升为总监,今年告诉你要完成500万元。

合理晋升机制下设定的目标,是你努力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而不是要你去找个梯子才能够得着。

第二,上升通道僵化,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晋升,必须要等上面坑位的人离开了才可以。比如,你若想升经理,就只能等现在的经理离开。即使你贡献再突出,公司也不可能为你

新开一个经理岗位。这实际上是一种格局很小的做法。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提过一个“水大鱼大”的概念,我在这里借用一下。其实,好公司就是“水”,好员工就是“鱼”。这两者之间应该是互相成就,共同把蛋糕做大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在玩零和游戏。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公司的晋升机制呢?首先看有没有可量化的价值目标,其次看这些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上升通道是否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