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

平淡似水,和而不流

字体:16+-

交友时,掌握“平淡似水,和而不流”,便可以在处理朋友关系方面游刃有余,其乐融融。朋友会称赞你善解人意,谦和大方,恭俭可信,关系淡而不淡,远而不远。朋友相处时热情大方,顾此相彼,甚是周全。旁观者也会称赞你对朋友尽心尽力,礼至心尽,无可挑剔,自然而然会使人敬佩和爱戴。

或许,任何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觉,觉得和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很是投脾气,谈得来,坐在一起便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总有说不完的话,舍不得分开,甚至近似痴狂,只愿形影不离才好。然而,这种交往甚密的结局往往是令人伤心的分离,而且很可能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其实,伤口一旦产生,无论愈合得怎样好,也难免会留下疤痕,恰似瓷器上无论怎样细的一道裂纹,总会留下一道阴影,抹不去,擦不掉。这不就是失了分寸的缘故吗?

古语说: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现在大多用于形容情人间的思恋,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形容那些感情亲密的朋友之间的关系。相聚相守固是令人欢欣鼓舞,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好的朋友相处,谁也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且也往往是不愿为人所知或不想在别人面前显露的。

朋友交往应该是“淡而不断”。交往过密,便有势利之嫌;而一旦断了“来往”,时间便会无情地冲淡友情。特别是在生活节奏紧迫的今天,朋友之间很难有机会经常在一起聊天。朋友间的交流,需要注意友情的维护,比如平时多打一些电话,相互问候一番,也会起到加深感情的作用。

朋友之间超越利害关系的交往,会使双方更加珍惜友情。有一次德国诗人海涅收到一位友人的来信,拆开信封,里面是厚厚的一捆白纸,一张一张紧紧包着,他拆开一张又一张,总算看到最里面的一张很小的信纸,上面郑重其事地写着一句话:“亲爱的海涅,最近我身体很好,胃口大开,请君勿念。你的朋友露易。”

过了几个月,这个叫露易的朋友收到了海涅寄来的一个很大很沉的包裹。他不得不请人把它抬进屋里,打开一看,竟是一块大石头,上附一张卡片,写道:“亲爱的露易,得知你身体很好,我心上的石头终于掉了下来。今天特地寄上,望留作纪念。”

这肯定会成为露易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封信。他给海涅的信虽有些“小题大做”,而海涅的回信却也生动形象,他以大石头比喻对朋友的担忧,以“石头落地”表示收信后的放心和轻松。这不仅体现了朋友之间的随和与坦诚,更让人感到朋友的热情和友爱。

君子之交,是为了心灵的沟通。它最不具有功利目的性。而它对中国人影响之深也让人感叹。在一个特别重视交际、讲究关系的民族中,是应该以“善于交际”为美德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君子之交强调的是“淡、简、文”。

君子之交淡如水,与《中庸》上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是一个道理。古人的君子交友之道,如淡淡的流水,长流不息,源源流长。今人将交友比作花香。说“友谊就像花香,越淡就越持久”,与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中国,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高的做人法则,掌握了这种方法,便会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交友也讲中庸,除了“淡而不厌”外,还要“简而文”,“温而理”,简略但是文雅,温和且合情理。

交朋友,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让朋友围绕着你的爱好转,让整个世界都充满了你的色彩;也不能自我感觉良好,取笑朋友的爱好、兴趣。“和而不同”,尊重自己,尊重朋友,你不必跟在朋友的后面,亦步亦趋;也不必差强人意,使人同己。客观、冷静、明智,才不会举措失当。

君子之交,是一种心灵、精神的沟通,要崇尚自然平和、随意而为,不是刻意地为交友而交友。

君子之交,就要去除功利的目的。保持一种淡泊名利、与人为善的感觉。君子能与他人以平和的态度相处,遇事不妄加争论,但是决不草率地人云亦云,一再放低标准,丧失自己的见解,而与他人妥协。所以,就人际关系的学问上来说,这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

两个人相处与交往,友情和善的确是重要的事。但是在两个人的交往中必须尊重和各自的独立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有一句话叫“和而不同”,就是指这个意思。同时,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丧失自己的原则,与他人相交,最后一定会使自己感到疲累不堪。但是,在人们的现实交往中,却终无法依照这个原则来处事现代人的生活,在物质方面不虞匮乏,但在精神方面却非常贫瘠,甚至可说是丧失自我的时代。或许是由于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使个人真实的存在日形虚浮。充满自信的自我到底是否存在?何处可找回自我?许多现代入迷失了生活和工作的信念,人的独立的意识较之从前已淡化了许多。

孔子“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对于现代人而言,可说是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