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

不妨到领导家里做做客

字体:16+-

作为下属,有时候难免会去领导家里拜访,不管是公事、私事都可以拉近与领导之间的距离。私人关系搞好了,领导也就把你当成了自己人,在涉及一些个

人的利益时,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你了。

借一些重大节日之机,到领导家去拜访拜访,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接近领导的方法。对领导而言,下属的来访,确是令人愉快的事。一个连自己的直属下属都不愿亲近的领导,肯定是一个有缺陷的领导。

如果到领导家拜访做客,对领导的家人要积极给予赞美。对领导的言辞或与其家人的对话,要用比平常更有礼貌的态度,一一清楚地答对。自己举手投足间,都要注意保持更为谦和的态度。

由于经常到领导家中拜访,久而久之,自然会跟领导的家人逐渐熟悉起来,这时虽然可以不必太拘小节。但不可以忽视应有的礼节,别忘了你是他的下属,在彼此的心目中,始终有一种隐形的不平等的界限存在,这是每一个下属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

因此,不管是初次拜访或已是座上常客,毕竟和一般访客不同,一定要悉知礼数,切不可太随意。

要讨领导的欢心,就先收买其家人的心,尤其是领导的太太。因此,对小礼物的选择,要以领导夫人的喜好为第一要素。偶然在领导家吃饭时,对领导太太亲手做的菜肴,更是不可忘记要大大赞赏一番。

对领导的孩子更是应该表示亲切,恰如其分地赞扬孩子聪明伶俐有天分,将来一定会后浪推前浪,能考上一个好学校。注意这种赞扬一定要具体并切合实际,说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赋或潜质,使领导觉得你赞扬的有道理,如果还能再提些培养孩子的合理化建议,一定会让他对你更多一份好感。俗话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外呼风唤雨的人,在家里的地位很可能不及老婆或孩子。下属如果能仔细观察,说一些恰当得体的赞扬之辞,不但能调节其家庭的和谐气氛,还可以在领导心中为自己加分。

作为下属同时又是领导家中的宾客,谁都希望得到领导的热情接待和帮助,谁都不愿过早地听到对自己下“逐客令”,谁也不愿成为领导家中不受欢迎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给领导留下良好印象,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宾客呢?

1.诚心诚意敬重领导

在任何人际交往中,只有敬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有道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相对领导来说,处于被动地位的下属要想受到领导的欢迎,主动敬重领导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想像,下属不将领导放在眼里,不听从领导的安排,或不遵守领导家里的规矩或所在地的风俗,乃至给领导分管的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谁心里会舒服?

敬重领导主要表现在:登门拜访时不得随便贸然闯入,而要礼貌地敲门探问,以及按照领导的指点落座;引带新客人拜见领导时,应先有礼貌地让客人认识领导,然后向领导友好地介绍新客人;领导关心询问你或与你聊天时,你要精神集中、礼貌对答,不要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做其他事情;请求领导给予关照、帮忙时,应做到态度诚恳、言词恳切;向领导借或索取东西时,应与领导好言商量,在征得领导的同意认可之后才可行事,尽量避免强人所难;告别领导时要先打招呼,客气地道一声“打扰了”或“麻烦您了”之类的话,以及请领导留步免送,等等。

诚然,如若你与领导情同手足,友谊深厚,也就可以随便自如一些。不然,在上下级关系中过于讲究,太彬彬有礼了,也不免让人感到见外。

2.切忌喧宾夺主

作为领导都希望自己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能够显示出堂堂正正的威严形象,是名副其实的主人。既然这样,下属的言行就不能太过分喧闹,不宜像在自己家里、自己办公室或自己主持的场合里一样,毫无拘束地高谈阔论、洋洋自得地显示自己的高见与能耐,否则,就会出现下属的言行过于随便,或强劲的声势超过了领导的错位场面。这样,会使领导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比如,本应由领导决断的事情,你偏偏要给它妄下结论;本是领导请人家吃饭,领导没有请你代为敬酒,你却显得比领导还能喝而左敬一杯右敬一杯;在领导的妻子或女朋友面前,你居然比领导对她还显得殷勤……这样,领导肯定会不高兴,即使当面不给你脸色看,也会对你耿耿于怀。这样,领导自然也就不那么欢迎你了。

事实上,喧宾夺主难免让人产生某些误会而招致一些不良后果。诸如不知内情的旁人,会将“喧宾”者当成主人,而把真正的主人又看作宾客,继而还可能会闹出笑话来。

当然,接受了领导委托,得到了领导的许可后,下属偶尔“反客为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3.把握好拜访时间

时间是富有阶段性的特别概念。在“时间观念”里,时间的长与短、早与晚及频繁与稀疏等,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所以,把握好拜访的时间,对能否达到良好的拜访目的关系甚大,也就是说,只有恰当地抓住了拜访时机,领导才会欢迎。这就要求下属最好要先了解领导的一些工作和生活习性,熟悉领导的一些时间安排。

一般说来,领导在工作及家务繁忙之时、吃饭及休息之时、情绪及身体欠佳之时,除非急事要事,尽量不要前去拜访打扰;如与领导事先有约,应准时赴约,不应迟到,也不必早到;如有求于领导时,不宜三天两头去找人家;除非领导挽留,每次拜访的时间不宜过长;碰到领导又有来客,应该长话短说,适时起身告辞。

诚然,同事好友之间非拜访性的串门,在掌握时间上大可不必这么讲究,但也不能“太不知趣”或“太不识相”了。否则,或多或少会引起领导或同事的反感和不满,那就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不宜多嘴多舌

倘若碰到领导在与别人说话,或是在领导那里看见或听见其他客人在交谈有关问题,你最好不要插嘴,尤其是除了领导之外,你与其他人员都不熟悉时,更应该这样。喜欢多嘴多舌,动不动就打听别人的情况,或就有关别人的事情发表议论、见风就是雨等等,都是“不懂规矩”、“缺乏修养”或“好管闲事”的不良表现,很容易使人反感。特别是涉及一些个人的隐私和秘密的时候,下属就更不要多嘴多舌,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能打听的不要打听,不当说出去的不要说。不然,落了个“好管闲事”、“传话筒”之类的名声,那你在领导面前的形象,就可能会大打折扣了。

5.热心为领导排忧解难

作为下属,撞上领导事务繁忙需要援助的时候,主动地前去帮忙、照看及出主意等,领导一定会欣喜感激,你也就更加受欢迎了。比如,领导这边忙得不可开交,那边又有事情要办。这时,你就应该主动请求领导让自己帮忙办理其中一项事情,如自己办不了,也可以出点子去找别人来办,哪怕由于不小心而办得不尽如人意,领导也会为你有一颗热诚的心而高兴,因而十分欢迎你。比如,领导家里来了一位远方贵客,你恰巧也在领导家,领导又突然身体不适,不能上街买菜备酒,这时,你就不妨提出替领导一手操办这些,以便招待好那位贵客。对此,领导怎能不感激?

当然,在热心为领导排忧解难之时,要注意千万不要帮了倒忙,更不可以顾此失彼有损领导或旁人的利益。

另外,尽量不要做某些正式场合中的“不速之客”。比如,领导宴请嘉宾贵客,邀请某人处理或商讨某些特殊事务等,你若前来充当那种“不速之客”,领导往往会很为难,当着客人不接待不好,接待又不方便。这样会使领导陷入十分窘迫的困境。他会为你的到来感到“头痛”或“冒火”,你自然也就不受领导欢迎了。

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有人因为工作关系,为了求得领导的支持,频繁地往领导家里跑,尤其在下班以后,在领导家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他以为这样,就能获得领导的好感,事情就好办得多。殊不知,这种做法影响了领导家中正常的生活规律,还会使人不耐烦。

为什么不该频繁造访领导的住所呢?原因有三:

第一,下属与领导是工作关系,而住所却是一块私人的领地。许多人工作之后要回家,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和睡眠。回家是人们享受轻松和亲情的一种氛围,是一种让人从精神到肉体完全处于松弛状态的氛围。人们工作了一天,紧张了一天,回到家中,恰如鱼儿回到水中,鸟儿回到林中,好不轻松,好不自在。

偏偏在这时,门铃响了,你进来了,带来了紧张、烦琐的工作气氛,破坏了别人家庭优哉游哉的生活节奏,这怎么可能是受人欢迎的呢?

第二,一个家庭大多有两个以上的成员,此时别的家庭成员对你这个只有工作关系的人介入进来,必然也是不满意的。或许,领导的夫人正要与丈夫一起外出去看电影;或许,领导正希望和夫人一起静静地呆一会儿;或许,主人的孩子正等着爸爸或妈妈辅导功课……

这样,即使你的领导没有对你的造访感到厌恶,他的家庭成员也会讨厌你,并把这种情绪传染给你的领导。

第三,私下造访领导的住所,一般而言,动机都不怎么单纯,总是企图在彼此之间造成另一种“亲密关系”,以便获得某一些好处。这是一种丧失自信的表现。你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博得领导的好感呢?正直的领导必然对你的频繁造访产生反感,同事们也会认为你对领导另有所求。如果你得了好处,明明是努力工作而得到的,人家也许会说是“拍马屁”生效了,你若吃了亏,人家则会说“活该”。即使有个别领导真会因此而给了你点好处,相形之下,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