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

拒绝他人的方法

字体:16+-

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而有时不得不拒绝一些熟人、朋友、亲戚向自己提出的要求。可是由于人情关系、利害关系等等,很难说出一个“不”字。这时怎么办,这就需要“婉拒”,即委婉地加以拒绝,这当然需要一些良好的技巧,它能使你轻松地说出“不”字,帮你打开人脉关系网的僵局。

“今晚一起打保龄球去吧!”“下班后一起喝一杯吧!”当你面对这些请求时,该如何拒绝呢?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亲人作为“挡箭牌”,你可以这样说: “抱歉,我妈在等我回家呢。”“说实在的,我夫人……”“小孩今天身体不舒服,我得赶回去……”这样,别人就不好强求了。

还可以以工作或功课为理由来拒绝对方。如果有位朋友对你说:“今晚去喝

一杯吧!”他可以回答: “今晚我必须到××老师家学习外语……”

还有位司机常有老同学邀请他一同参加他们的聚会,由于这位司机不太习惯那种场合,总是尽力推辞。从他的工作性质来说,每天很忙,所以也往往以此为理由,对他们说: “我明天还要早起出车,今晚必须早点休息。”就这样以工作理由将聚会推辞了。

用拖延来表示拒绝,也是一种方法。比如你不想去参加某人的宴会,可以对他说: “谢谢,下次我有空一定去,今晚我就不去了。”表面上并没有拒绝对方邀请,只是改个日期而已,但这个“下次”是没期限的,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种委婉的拒绝。当然,这比“没空,不去!”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对人际关系说来, “拒绝”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比如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对方向你提出某个要求时,答应吧,按道理又不可能,不答应吧,又驳回了对方的面子,破坏双方的关系。也许,你现在就处在这样一种两难境地。

还是先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据说,罗斯福任总统前,曾在海军里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 “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 “我也能。”

这委婉含蓄的拒绝,轻松幽默的情趣,既坚持了自己不能泄密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尴尬的境地,取得了很好的交际效果。

西汉时,大将军李广利为使司马迁为己所用,便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门客,把远征大宛时带回的一对白璧送到司马迁家里。司马迁抚摸了一下白璧,赞叹道:“这样圆滑、光洁,真是白玉无瑕啊!”其夫人见此情景,悄悄问道: “难道你准备收下来吗?”司马迁仿佛没有听见夫人的问话,继续说: “白璧最可贵之处是没有斑痕污点,所以人们才说‘白璧无瑕’。白璧如此,作人又何尝不期望无过呢?我是个平庸而位低的官员,从来没敢与白璧相比,但是,如果收下这珍贵的白璧,那我身上的污点就多了。”随后,司马迁随手写了谢帖,说是多谢大将军厚爱,唯无功受赏,难免为天下人所耻笑,因此领盛情而还白璧,请大将军原谅。

有一次,一位西方记者在招待会上突然问陈毅: “中国最近打下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是用的什么武器?是导弹吗?"遇到这样涉及机密的提问,一般就可以用一句“本人无可奉告”来回答,但是陈毅却没有用这种方式。他举起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动作,告诉记者说: “我们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结果是一阵哄堂大笑。记者们在笑声中被折服了。

这种故意说些不符合事实的生动语言,比起“无可奉告”的呆板回答,更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

这些实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既尊重了对方的人格,又坚持了自己的立场,最主要的是比起那些生硬拒绝来,这些巧妙的拒绝方式,因为没有一丝傲慢无理的表现,自然会使对方很容易接受。这种委婉真诚的拒绝方式,对于人际交往是很实用的。

作为朋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假如可能,你应尽力为朋友效力,如果实在爱莫能助,也要学会巧妙地拒绝。尤其对于那些勉为其难,以至难以启齿的事,更要巧妙地运用先肯定,后拒绝的方法。即先肯定对方的人格和意见的合理性,然后再婉转地予以拒绝。例如,当别人想与你合伙干某一件事时,你可先肯定干这件事的好处,然后再说: “能与你一起合作我真的很高兴,只是我这一摊子已经够我忙的了,真遗憾,失去了一次合作机会。你看另找别人行吗?”这也是从给对方留些面子的角度考虑的。在拒绝中,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确在为他着想,那么,对方不仅不会不高兴或对你产生误会,还会比较轻松地放弃自己的念头。

拒绝的智慧来源于友善。对于人脉关系网中的互动,友善比什么都重要。一般说来,对于那些你十分讨厌的人,或是心怀其他目的的人,你可能更习惯于用直截了当的方式予以坚决回绝,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缠。但是,从友善的原则讲来,这种选择不见得是明智的,因为这样,往往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你还不如采用一种缓兵之计,先对对方的要求表示理解,多争取一些时间去做必要的解释,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自己辩护。如果你真诚地这样做了,那么你们的关系或许会从对立的立场转到友好的立场来,你的人脉关系网也因此而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