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别人接受你的想法,首先就要试着接受别人。向上司请教是一种进谏的方式。
向上司请教,有利于找出你们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既包括在方案上的一致性,又包括你们在昼上的相互接受。
许多研究者都发现,“认同”是人们之间相互理解的有效方法,也是说服他人的有效手段,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爱好或想法,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因此,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顾客相称。正如心理学家哈斯所说的那样:“一个造酒厂的经理可以告诉你一种啤酒为什么比另一种要好,但你的朋友,无论是知识渊博的,还是学识疏浅的,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而影响力是说服的前提。
有经验的说服者,他们常常事先要了解一些对方的情况,并善于利用这点已知情况,作为“根据地”、“立足点”。然后,在与对方接触中,首先求同,随着共同的东西的增多,双方也就越熟悉,越能感受到心理上的亲近,从而消除疑虑和戒心,使对方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
下属在提出建议之前,先请教一下自己的上司,就是要寻找谈话的共同点,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础。如果你提的是补充性建议,那就要首先从明确肯定上司的大框架开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见,作一些枝节性或局部性的改动和补充,以使上司的方案或观点更为完善,更有说服力,更能有效地执行。
请教会增强上司对下属的信任感。当你用诚恳的态度来进行彼此的沟通时,上司会逐渐排除你在有意挑“刺”儿、你对上司不尊重等这些猜测,逐渐了解你的动机,开始恢复对你的信任。
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信任是人际沟通的“过滤器”。只有对方信任你,才会理解你良好的动机,否则,如果对方不信任你,即使你提出建议的动机是良好的,也会经过:“不信任”的“过滤”作用而变成其他的东西。
卡耐基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霍尔,凯恩写过很多小说比如《基督教徒》、《罗岛法官》、《漫岛人》,这些都是20世纪早期的畅销书。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人读过他的小说。他是一个铁匠的儿子,他一辈子上学时间没有超过八年,但是,当他去世时,他是当时最富裕的文学家。
他的经历是这样的:霍尔·凯恩喜爱14行诗和民谣,因此他贪婪地读完了丹特·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的全部诗作,他甚至写了一篇讲稿赞扬罗塞蒂的艺术成就,并寄了一本给罗塞蒂本人。罗塞蒂很高兴,大概他想:“对我的能力持这样崇高观点的年轻人一定是才华横溢的。”因此,罗塞蒂邀请这位铁匠的儿子到伦敦作他的秘书。这是霍尔·凯恩生活的转折点。因为他的新职务使他见到许多在世的文学家、艺术家,并从他们的建议中获得教益,从他们的鼓励中获得鞭策。他开始了文学生涯,并扬名天下。
他的家,曼岛的格里马堡,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必访胜地。他的遗产有几百万美元。然而,如果他不曾写那篇表达他对一个名人崇拜的文章,谁知道他会不会一生穷困潦倒。
默默向上司请教,是一种大智若愚;曲径通幽是一种以曲为主,以退为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