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处理与上司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上下级间的冲突,更是时有发生。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下属,当你与上司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去做呢?下面有一些建议可作参考:
1.忍耐,但不超限
为了维护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和谐地和上司相处,必须学会忍耐。我国历来崇尚谦让和忍耐,但这并不意味着委曲求全,也不是让我们去一味地忍耐,假若如此,上司将被长期放纵下去,而越发的为所欲为。我们只是提倡要你适当地忍耐和节制,并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一手段。
由于上下级之间所处的社会层次不同,各自自我角色的认知和彼此对他人角色地位的认知不一致,上下级之间难免有矛盾、冲突发生。即使是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中,冲突的蛛丝马迹依然可见,只不过有的尖锐,有的钝化,有的公开,有的潜藏,存在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罢了。所以在处理上下级的冲突时,要尽量忍耐,将个人与上司之间的外在冲突,转成个人心理的自我调整。例如当上司无端批评你时,你自然感到委屈,甚至想与上司闹翻。但你此时应该冷静下来,要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准则来安慰自己,相信会有弄清事实的那一天,于是你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倘若你采取极端的做法,暴跳如雷,大动干戈,其结局可想而知,自己与上司关系的危机顷刻之间便会发生,甚至难以收拾。
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尤其是当你与上司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忍耐、克制自己,它可以使自己和上司的心理上都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在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的程度上净化一步。一方面我们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当之处;另一方面,上司也不可能是“一贯正确”的,不管对错与否,你忍耐一下,也给上司一次反省自己的机会;再者,突然而激烈的外部冲突,只会增加彼此之间的反感,导致交往的裂痕,使上下级关系难以向良性发展。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指的忍耐是有限的,不超越限度的,绝非一味忍耐,毫无限度。
2.合理维护自身利益
合理维护自身利益与忍耐是相对应的,也是处理上司与下属关系的一种手段。忍耐不是无限的,更不是万能的,有时必须通过一定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例如,对待上司存在的一些大问题和一些原则性问题,单凭忍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必须需要我们表明立场和观点,加以抵制和斗争,以维护组织及我们的自身利益。事实上,大多数上司,对于来自下属的合理批评和意见,是虚心接受并热诚欢迎的。只要我们是从工作出发,真心地想帮助上司改进工作,绝大多数上司是给予鼓励和支持的,并不影响上下级的关系。
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争取并合理维护自身利益,关键要掌握好尺度,即合理。如果不讲理、无理取闹、胡搅蛮缠,必然损害上下级关系。身居要位的救命法宝
一个人得上司欣赏而位高权重,固然是件好事。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多样,环境的不断变异,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以清醒的头脑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环境,掂量你的利和弊,而不是一味地以一般的经验办事。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而伏藏的内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另一种,也是更高明的——“藏巧”。
下面这两个故事就是“藏巧”的范例。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谋杀了韩信。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果然高兴,疑虑顿减。
这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派遣使者数次打听萧何的情况。回报说:正如上次那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比起萧何来,王翦似乎更胜一筹。
战国末期,秦国老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国王的大将,往往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得不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求大王赏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子孙的家产。”
秦始皇听后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带领军队行进函谷关,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兵打仗还恋恋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
王翦答道:“不对,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自立作些打算,难道还要眼看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攻下了楚国,俘获楚王负刍。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将他封为武成侯。
身在职场,位居高位,上面看重,下面拥戴,实在是最风光惬意的一件事,只是,切记“树大招风”。在大功重赏面前或身居高位之后,更要善于“藏巧”,切莫锋芒太露,妄自尊大,以免功高震主,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