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眼光

凭自己的能力办事

字体:16+-

人不仅要发现自己的潜能,也应该发现自身的不能。只有更好地认清自身的局限,才能对自身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做到有“自知之明”。

在这个世界上,即便是有很高的办事能力的人,也不可能做到事事能办、事事可办。生活当中,有两种人办事经常失败,一种是因为办事能力低,一种是对自身办事能力估计过高。如何使自己能够成事呢?认清自己的办事能力有多大,无疑是成事的基本素质之一。

常言说,“有多大的能力,端多大的饭碗”“七分人办不了八分事”。一个人在准备办一件事时,必须对自己的办事能力做出必要的称量,如不能量力而行,办事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不同,这就对现代人的生存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不仅要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角色,还应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份清醒的认识。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不同,办事能力也是不相同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与亲戚办事,辈分高的人出面一般来说比辈分低的容易二些;在社会上办事,求有社会地位的人出面帮忙,就比地位不高的人出面顺畅。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差异,就在于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有所差别。如常言所说,人微言轻,权高位重,就是这样的道理。

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帮人办事,我们都必须认清自己的实力,看凭自己能量能办多大的事,能跟什么样的人办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才合适。心里有了谱,办事才会更有针对性、分寸感,自然地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障碍,更容易达到办事目的。依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办事,我们还应有更强的灵活性,依据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办事思想与方法。

在官场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当权者在位时,被其下属众星捧月、前簇后拥;而他一旦离开了权力,人生状况便一落千丈。原来在位时一句话就能够圆满办到的事情,现在说破了嘴皮子也难以办成了。这就是地位变化给办事能力带来的变化。

社会地位发生变化,办事能力就会发生变化。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清楚了哪些事不该办,哪些事该办,应办到什么程度,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样你的办事素质就会明显提高。

有时,别人提出的请求,我们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否办到。这时不要过于自信,更不可吹牛。否则,而使两人平时关系密切,可一旦事情办砸了,就很容易得罪人。

某教授学识渊博、气质儒雅,在经商潮的冲击下,他兼任了一家广告与信息咨询公司的经理。

一天,某小杂志社的主编经人介绍来到教授家,一番寒暄过后,主编道出来意。原来,他们这个小杂志社有心搞一项文化活动,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募集一些资金,想请他出面帮帮忙。

教授仔细询问了一番后,点头说:“嗯,你们的想法很好,我愿意帮助那些有作为的年轻人。”接着他又蛮有把握地许诺说:“我的学生中,现在有许多已经是企业和一些部门的领导了,他们一向很尊重我,也非常关心和支持我现在搞的事业。我请他们搞点赞助、广告,估计不成问题。”

教授的一番话使对方大喜过望,这位主编信心也立时大增。就在主编等着教授许诺肯定能够拉来的赞助款时,教授忽然销声匿迹了。

后来,教授不好意思地叹着气对朋友说:“唉,为拉赞助,我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跑了多少路,好话说了几十车,把我的老脸都丢尽了!谁知那些人原来说得好好的,什么愿意给文化事业投点资,什么您出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可事到临头,该往外掏钱了,就又都变卦了!这下我倒好,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了!”

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贸然去做,不仅费力不讨好,而且易于得罪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