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眼光

看对方的身份办事

字体:16+-

人虽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社会上,地位等级观念使得人在某些方面其实并不平等。所以,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我们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这里不是说我们要低三下四地去求人。职位低,人格不能低,“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把别人的职位不放在眼里,那也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没大没小、无尊无卑,尤其对方是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肯定会不愿帮你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自己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一波三折。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问他对自己有何见教。张咏对此早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言讫而别。

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亡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大将军等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寇准与他有某些相似之处。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受益匪浅。张咏的委婉辞令,实在是高明。

聪明人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办事的,这也是自己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来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领导器重他,同事也不讨厌他,办事的成功率当然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