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美丽的马达加斯加岛上,生长着一种名贵树种大颅榄。这种树高几十米,木质坚硬,木纹美丽,树冠绰约多姿,既是很好的绿化树种,又是很好的建筑用材。但是,这种树却十分稀少,世界之大,只有非洲的岛国毛里求斯才有。毛里求斯也不多了,数来数去,全国一共只有13棵。
更令人担忧的是:1981年,这13棵树都已到了垂暮之年,有了300岁的高龄,一旦这13棵树老朽而亡,地球上就再也没有这种树了。
这种树为什么这样稀少呢?是因为它怀上了不育症,它的种子不会发芽,它的枝条也不会生根。这种树不仅断子绝孙,而且已经老态龙钟,用不了几年,这13棵树就会一棵接一棵地死去,这个物种,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时刻关注着这它们的命运。1981年,他来到毛里求斯,决心找出它不育的原因。有一次,他偶然发现了一只渡渡鸟的遗骸,在它的身体里找到了一些大颅榄的种子。
渡渡鸟是一种早已灭绝的鸟,最后几只渡渡鸟是1681年死去的,离1981年正好是300年,与树的年龄正好一样。他想像,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是不是渡渡鸟的灭绝造成了大颅榄树的不育呢?
渡渡鸟原来也生活在马达加斯岛上。这里气候温暖,植被丰富,到处是茂密的森林,地上有丰富的果实。它以树下的果实和昆虫为生。这里没有凶猛的野兽,猛禽出很少,是渡渡鸟生活的天堂。优越的条件使它们的翅膀退化,体重增加,变成了一种不会飞的鸟。
谁知好景不长。1507年,葡萄牙人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岛屿,发现了这种温驯的鸟,从此,渡渡鸟面临着厄运。
渡渡鸟从来没有看到过人,不知道人类对它们的危险。它们对人类没有丝毫戒备之心,见到人,也不知道躲避和藏匿。渡渡鸟身体庞大,行走慢慢,人们用刀、枪很容易将它捕杀。捕杀渡渡鸟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渡渡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狗和猪也成了帮凶。狗行动敏捷,见到渡渡鸟就会穷追不舍。猪是十分贪吃的家伙,它们贪婪地吃渡渡鸟的蛋和雏鸟,还用大鼻子把巢拱得乱七八糟。
渡渡鸟有翅不能飞,有脚走不快,有爪不能斗,根本无法保护自己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后代。因此渡渡鸟越来越少,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消失了。从此,毛里求斯国内再也见不到这种温驯的大鸟,地球上再也没有这种鸟了。
坦普尔猜想,渡渡鸟的灭绝,给大颅榄树带来了生存危机,它与渡渡鸟有共生作用。鸟以树的果实为生,又为树的种子催生。树的种子被坚硬的果壳包裹着,无法吸收水分,无法生出幼芽。渡渡鸟的胃囊有很强的消化作用,经过渡渡鸟胃囊的消化作用以后,硬壳被磨薄,就容易发芽了。而自从1681年渡渡鸟灭绝后,树失去了“接生婆”,果实中坚硬的果壳扼杀着种子的生机,生命的信息就无法萌动,果壳里的生命只能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就是种子得到了一点水分,开始萌芽了,嫩弱的幼苗也没有能力冲破硬壳的束缚。大自然原来设计用以保护种子的硬壳成了扼杀生命的桎梏。大自然在渡渡鸟灭绝以后,没有什么生物能为大颅榄树的果实做硬壳变薄处理,它就不再能够生育后代了。
坦普尔想像大颅榄树不育和渡渡鸟灭绝之间的关系之后,决心利用类似于渡渡鸟的吐授鸡来帮助“接生”,以验证他想像是否正确。吐授鸡也喜欢吃植物的果实,也不会飞,也有很强的消化功能。它们吃下了一些大颅榄树的果实后,鸡屎中拉出果实。坦普尔把它们播种在土地里,一些日子后,种子果然发芽了,并慢慢变成了茁壮的幼苗!
大自然中的生命组成了密切联系的链条,它们共生共荣,灭绝一个,可能损害一批。大颅榄树和渡渡鸟的生死依恋,就充分说明了一点。
坦普尔运用自己的想象找到了大颅榄树灭绝的原因,还用替代方法以吐授鸡代替消失了的渡渡鸟,这一富有智慧的思维,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大颅榄树消失的猜想,而且找到了一种帮助大颅榄树催生的办法。他善于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善于找到因果联系中缺失的环节。他的科学思维方法,终于使大颅榄树绝处逢生,避免了灭绝的命运。这种奄奄一息的稀有树种,终于能够不断地繁衍生息,用自己的绿阴和树木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