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最先兴起于美国商业界,是一种激发自然创意产生的工具。头脑风暴的目的就是,暂不评估其实用性和价值,只是尽可能想出越多越好的解答、创意或者结果等等。等到下一步再对这些想出的方法另做评论。头脑风暴运用想像的力量,提供创意给某个特定的对象或问题,希望借这么一个点子带出另一个点子,再带出下一个点子,一直下去。
1.把焦点放在一个已清楚定义的点子、问题或目标上
如果你还没做好,你便要先开始把你的焦点问题定义清楚。你要做的就是,想到许多可能的解答来克服某个特定的障碍,而不是想出许多不相关的办法,头脑风暴这时才会发挥最大的效率。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换一个职业,那么你的头脑风暴焦点就该放在“找一个新的工作”上。
2.重新整理先前的点子
另一个头脑风暴的技巧就是,把你以前想过的点子或策略,拿出来再做修正。你并不需要重做一次头脑风暴,只要做你现在做的事,一切都会变得更好、更有效率。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朋友的朋友跟你聊起有关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重新整理这个点子,你便会想到可利用当地商业或协会的组织网,扩展你和他们接触及被聘用的机会。
3.产生大量的点子
成功的头脑风暴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点子、建议和可能,从其中过程产生的点子越多越好,这样你就有机会在稍后将它们做分类。你不必急着在头脑风暴期间就把某些点子排除掉,尽管它们在当时看来实在毫无价值可言。这个规则的理由是,人们最初想出的玩笑点子通常却可能在后来变成最了不起的创意。千万不要把这些潜力无穷的宝石给抛弃掉。
举个例子,在1930年初,查理斯·戴若尔是一位住在美国宾州爵门镇的失业工程师。为了打发时间和转移自己对财务窘困的注意力,戴若尔设计了一种既复杂又拟真、用骰子玩的房地产游戏,有“借据”、“饭店”、“房子”等游戏。当时每日新闻曾经报导有些手推车经销商引用这套游戏的原始点子及构想真的在房地产投资,有人赢得财富,也有人输钱。接着,戴若尔到了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海滨胜地,激发更多游戏的点子,包括一些拥有昂贵财产名称的游戏,像“伯德大道”、“帕克公园”和“玛文化园”等等。
有一天,当戴若尔和其他几个失业的朋友,正在玩一个新游戏来打发下午时间,有个家伙开玩笑地对他说,他应该把这个游戏卖给游戏玩具公司——帕可兄弟。这就是故事的经过,到了1935年,查理斯戴若尔的新木板游戏——“独占事业”上市一周便卖了两万套,他也逐渐成了百万富翁。一直到今天,“独占事业”仍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两套木版游戏之一。
4.让一个点子引出另一个点子
有效的头脑风暴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想到或听到的话和点子,做成心智上的联想或结合。这些话或点子会使我们想到更多的话和更多的点子。这些新的想法,也将轮流引出其他一系列的话和点子。如果你专注于头脑风暴,你便能将这些新的话语和点子连接成一个有定义的概念,或甚至成为一个问题的解答。当其他人也能针对问题提供不同的看法、点子及解答时,头脑风暴会因此更加有效。
一位业余的摄影师想从律师转换到以自己的兴趣摄影为主的工作。运用这个头脑风暴的技巧,他的核心问题便在于他要如何利用他的摄影技术来赚钱。然后他要尽可能想出所有可能提供解答的看法和点子。借由一个点子引导出另一个点子,而且不要错失其中任何一个,这样就可以列成一个尚未组织的条目。
头脑风暴问题:我要如何卖出摄影作品及运作我对相机与暗房的知识来赚钱?
——学校与个人肖像
——促销手法
——印刷发表
——刊登广告
——报纸
——杂志
——张贴海报
——旅行书籍
——日历
——实验室
——幻灯片展览
——照相馆展览
——明信片
——婚礼
——摄影器材专卖店
——运动比赛
——动物书籍与杂志
——模特儿
——照片档案室
——任教于当地学院或娱乐部门
——记者
需强调的是,这个头脑风暴的技巧的焦点就是,先不要考虑其可行性与实用性,只要产生大量的所有可能的点子。这些点子的评估与顺序问题则留待稍后再做。
5.将你的概念记录下来做成档案
记不记得你最后一次想出的伟大点子是在半夜的时候,或是正在慢跑的中途,可是你却忽略掉没有把它写下来?那个伟大的点子可能就从此消失,或者只好等你下次又突然想起。所以千万不要让那些伟大的点子,或甚至只是小小的点子,从你的身边溜走。当它们窜进你的脑海,要马上把它们写下来或是用录音机录下来。事实上头脑风暴可以产生许多有用的点子,但是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它们就会像风中的烟雾一般,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记住一点,头脑风暴的目的就是产生点子,所以要避免成为点子终结者。
不可做:
在想到点子时就先做评估和判断。
立刻回绝点子因为它们有明显的瑕疵。
忽视任何点子,不管它们在你想到的时候看来是多么不切实际或不可能。
如果你是和别人一起合作头脑风暴,没有什么会比过度的竞争气氛、愚蠢的评论和不圆滑的言语,更快地抹煞掉一个有创意的会议。同时,在一个群体的头脑风暴过程中,要避免下面“扼杀点子”的言语发生:
“那个没什么用处。”
“我们以前就试过那个点子,它在当时毫无作用,现在也不可能会有用。”
“你的脑袋瓜究竟在想什么东西?”
“这个想法简直疯了。”
“它已经被用过了。”
“它要比它本身看起来可笑多了。”
“那是我听过最笨的事。”
“不要这么可笑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