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李晓华也堪称果断把握时机的典型人物。
李晓华的个人财富来自于他发现机遇的敏锐与抓住机遇的果断,他的创业史清晰地记载了他过人的胆识与魅力。
1985年,出国留学尚未成风,李晓华一个在日本的朋友邀请他去日本深造,并帮他办好了去日本东京国际学院留学的一切手续。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晓华从报上看到一条并不显眼的有关中国北京赵章光发明“101毛发再生精”的报道。他敏锐地感到机会来了,立即返回国内。
数日后,北京101毛发再生精厂门前来了位中年汉子,说是要买“101”,但门卫告诉他:“一年以后再来吧。”
第二天,这汉子来到了“101”毛发再生精厂。虽被门卫放了进去,但在销售科依然被告知:“一年以后再来吧。”
第三天,一辆当时京城尚不多见的新款奔驰280直驶进“101”厂大门——“海外华侨李晓华先生慕名来访”。
于是,西装革履的李晓华被礼貌地让进会客室。谈不多时,李晓华了解到“101”厂职工上下班和领导班子公务活动缺少交通工具,他便提出愿意帮助解决,捐赠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轿车,协议达成了,交接日期在一个月后。
而就在此后一月之间,在日本、香港等地,“101毛发再生精”在各种媒体的“爆炒”下,名声大振,价格一路上涨。
交接日的前一天,李晓华又冒了出来,他给“101毛发再生精”厂打来电话,问“明天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明天的事?”对方半天才反应过来……
第二天上午,一辆崭新的尼桑大客车紧随李晓华的奔驰280开进了“101”厂——总价值在百万元以上。
“李先生绝对够朋友!”从此,李晓华与“101”厂结成好伙伴,并成为“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经销代理商。
“101”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两年工夫,他已经是千万富翁了。
同样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日本的李晓华得知马来西亚正在筹建一条高等级公路,对外公开招标。这个国家的政策十分优惠,但没有人愿意干,因为这段公路不太长,车流量也不很大。
李晓华赴该国考察时得到一个信息:离公路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油气田,储藏量十分丰富,因为最后确认工作还没完成,这条重大新闻在该国还没有正式公布。
如果油气田正式开采,这条公路的车流量可想而知,而该地区发现了大油气田的消息一发布,这块地皮的价值将呈直线上升……
“干!”经过周密的筹划,李晓华下定决心。他拿出全部的资金,又以房子等财产抵押从银行贷了款,以3000万美元拿下了这个项目。可是,贷款还不上,李晓华就得跳楼。
抵押完后,手里没钱了,经常吃盒饭、方便面;业务往返坐飞机经济舱;在香港,“的士”也不敢打了,坐6毛钱的“当当车”。更严重的是精神上的压力与折磨,每天盼望新闻发布盼得人发呆、眼发直。
半年是6个月,可是到了5个月头上,还没有动静。李晓华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了,每天什么都不干,就等着。人的精神接近于崩溃,甚至开始考虑“后事了”……
到了5个月零16天时——消息终于公布了!李晓华从报上看到新闻的标题,紧闭双眼,一下子坐在沙发上,过了好半天后才睁开眼继续读下去……
当天,他投标的项目的市值即翻了一番!
从日本打出了一片天地后,李晓华的野心就又大起来了。他看到了世界经济的中心所在地,并不是那块弹丸之地。于是他又想着转移战场了。
这就是李晓华为什么能够取胜并且总是不满足的原因。他已觉得自己正站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他必须也能够跻身国际经济的风口浪尖。此时此刻,他的境界已远非当年那个“京城大款”所能比拟的。
他决定离开日本,南下香港安营扎寨,到那个自由贸易中心去闯**一番,因为他已经确信:“日本已不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1988年年底,李晓华来到世界贸易中心香港。他在香港设立了华达投资(集团)公司,亲任董事长,并在欧洲、美洲、亚洲、拉丁美洲设立了数十家分公司,投资香港房地产、日本进出口贸易、马来西亚公路建设、阿根廷的鱼粉加工、秘鲁和新加坡的旅游业……在内地北京、天津、东北的吉林等地设有10余家三资企业。在内地投资总额这时已达1000多万美元。这其中有北京华达保洁用品有限公司、北京华达卫生保健品有限公司、北京企东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华达玩具有限公司;在天津有经营国际贸易、代办仓储运输业务的天津华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山东青岛琴达机械有限公司、青岛神泉矿泉水有限公司;在吉林办有长春企东实业公司等。这些企业部分产品已销往国外,为国家、为企业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89年夏天,一些海内外人士吃不准中国的未来局势,许多香港房地产巨头对房地产的形势估计十分悲观,地价大跌。
李晓华一直关注内地的形势,相信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他看准时机,抓住了最佳机遇,再次投入大量资金收购“楼花”。不出半年,形势果然发生变化:中国局势稳定,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中国政府对香港“一国两制”方针不变,并十分关心香港的经济繁荣。许多移民加拿大的香港居民又开始返回香港……香港房地产价格骤然上升,“楼花”迅速升值。
李晓华见好就收,全部抛出,又大赚一笔!
机遇人人会有。把握时机,果敢决策,则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应有的素质。世界上许多商战案例都表明,胜败之间,往往只是抢先一步或落后一步那么一点之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