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讲话时迟疑不决表明他思路紊乱、还没有定形。那些讲话磕磕绊绊的人很少能够打动我们,这样的人几乎说不出什么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东西。只有意志蓬勃而刚毅的人,才会有活跃的思维。
当然,恰当的停顿不属于不流利,因为我们经常利用停顿展开新的思路,或者从一个要点过渡到另一个要点,或者重复某个词以期给听众留下更深一层的印象。
磕绊的次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也是熬过听那些令人生厌的讲话的有趣方法。在大多无味的讲话中都会磕绊。在你自己的讲话中,请别人数一下你发生磕绊的次数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平均每分钟磕绊次数15次就表明不合格,2~3次表明优秀。
很少有人能够在即兴讲话中不出现磕绊情况。我们发现有些人最多达到每分钟30处,有许多的教授也有20处之多。
如何提高流利水平呢?
首先应该尽量地熟悉主题。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不决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自动会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程度,因为这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加坚信自己要讲的东西。另外,熟悉主题会使讲话者有更大的**,这种**便会使讲话者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其演说的境界之中。这样,流利也就不成其问题了。
准确的咬字是流利的第二种手段。发音含糊不清是犹豫的一个原因。如果讲话者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他便会感什么地方搞错了,于是他头脑中力图在想究竟哪儿出了毛病,结果又更加影响说话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面做出一些努力,我们会收到很大成效;反之,如果我们只在演说的其他方面下工夫,而认为到时候说话自然就会流利起来,那你可能得到的将只有失望。
充满热情也是提高流利度的一种手段。我们注意到,人们激动时,声音变高而语速变快,此时,语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在演讲时,要用你的热情感染他人,要大声地讲话!如果你的情绪已经紊乱不堪,如果当你站在听众前面怕得发抖,你就特别要大声地充满热情去讲话。
除此之外,迅速地讲话也能提高流利程度。当你迅速讲话时,你的心理便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使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阅读讲稿,那样,你只用不多的时间就能讲清问题,并且让听众获得更透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