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30岁前要给幸福多加点本钱

今天是个好日子

字体:16+-

多数男人都认为女人是“头发长见识短”的,其实这句评述并不正确,多数女人不但头发长,见识也很长。尤其是女人的忧患意识,似乎总是比男人强。但是,这可能恰恰是很多女人不快乐的根源。

客厅中一个巨大的挂钟滴答滴答地在响着。在一个夜里,突然听到一阵啜泣声,于是客厅的家具们到处寻找声音的来源,原来是秒针在啜泣。

秒针哭着说:“我好命苦啊!每当我跑一圈时,长针才走一步,我跑六十圈时短针才走五步。一天我需要跑一千四百四十圈,一星期有七天,一个月有三十天,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我如此瘦弱,却需要分分秒秒地跑下去,我怎么跑得动呢?我办不到。”

旁边的台灯安慰它说:“不要去想还没来到的事情,你只需按本分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你将会走得轻松愉快。”

一个阿拉伯人为了完成他赶骆驼运货的任务,一路上愁眉苦脸。骆驼问他:“你又为什么事情而不开心呢?”

阿拉伯人回答:“我在想,如果跋山涉水,你将难以胜任这些旅程啊。”

骆驼问他:“你为什么要担心我呢?难道我不是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吗?难道是通过沙漠的坦途被封闭了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好像特别赞扬和鼓励那种“杞人式”的忧虑,大至忧国忧民,小至衣食住行,几乎让每个人都过度地把现在宝贵的一切都耗费在对未来的忧虑上。而女人因为心思缜密,所以相对男人来说更喜欢为明天担忧,或者为昨天后悔。

事实上,忧虑一点也不能使事物圆满,它反而会使人无法更有效地处理现在的一切,因为忧虑可以说是非理性的,而所忧虑的人和事又多半是无法控制与把握的。你固然可以永无止境地忧虑,因为思考是你做人的根本。你可以忧虑战争、经济、生病等,可是忧虑并不能为你带来快乐、繁荣或者健康。你毕竟不是一个超人,无法控制万事万物。而且,那些你常常所担忧的灾难真的一旦发生时,并不见得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怕与不可思议。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烦恼明天的事,因为你还有今天的事要烦恼。”这是一句隐含大智慧的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

一个春日的下午,李娟决定到郊外的森林里走走,让自己沉浸于大自然之中,享受一下和煦春风中的花香。可是到了森林里,她好像失落了什么东西,她的思绪开始游**不定。她想起了家里要做的各种事情:上幼儿园的孩子快要放学了,婆婆不知道会不会记得准时去接?家里还要买菜,房间还没打扫,现在不知怎么样了?

人在郊外心却在家里。这样的“顾家”女性着实可敬。只是,现实的时光就这样在焦虑和担忧中流逝了。她既没有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环境,她的思虑也没给将要做的事情带来任何帮助。

周太太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到海岛去度假的机会,于是她每天都到海边晒太阳,但她不是为了感受那在清新凉爽的海边被海风吹拂、阳光照射的乐趣,而是猜想自己度假回家之后,当朋友们看到她那红里透黑的皮肤时会说些什么。她的思绪总是集中于将来的某一时刻,而当这一时刻到来时,她又惋惜自己不能感受在海滨晒太阳的愉悦了。

有一位终其一生都在担忧后悔的女士,在她50岁时,丈夫突然患脑梗塞被送进了医院急救。最初的日子里,她整天所想的就是以往她因为各种各样的担忧和丈夫吵架的事,后悔自己气头上说过的每一句话和做过的每一件事。当丈夫陷入深度昏迷后,她又开始为以后的孤独日子担忧,不知该如何处理丈夫的用品,不知自己是否还会再拥有家庭。后来,她的丈夫去世了,她又开始后悔在那些最后的日子里没有趁丈夫清醒时再多和他说几句话,问问他还有些什么愿望和要求;没有在丈夫昏迷时多在他身边呼唤他,也许亲人的呼唤会使丈夫的生命焕发出奇迹。过了许多年,她也去世了,她的儿子回忆说,“在我母亲的一生中没有一个真正的今天。”

“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这句话说的是人在一生当中,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同时也要能无所偏执、实事求是,坦然面对人生,不可为一时的利害得失而处心积虑、到处钻营。面对人生的起伏,重要的是化新的一年为美好的一年,化新的一天为美好的一天。

每天当我们结束工作时,就应当让它成为以往的事情去忘记,因为过去的光阴不能再追回来。虽然我们难保一天所做不会有错误或蠢事,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一味地追悔只能贻误迎接明天的到来,而成为下一个令人追悔的蠢事。今天就握在我们手中,这是一个新日子,它好像人生日记本里的空白一页,任由我们去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燃起生命的热情,激发心中的希望,倾注全力做好每一件事,享受每一个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