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30岁前要给幸福多加点本钱

坦然面对得与失

字体:16+-

你是否注意过,你的痛苦是怎么来的,什么样的情况让你觉得郁闷不乐呢?是不是你想要得到某些东西,但却得不到,于是你愤恨、嫉妒、气急败坏?抑或是你不想失去什么,却偏偏失去,于是你变得沮丧、挫折、怨天尤人?你既担心得不到所要的东西,又害怕失去自己所拥有的。得失之间,内心忐忑,心岂能不苦?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样——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都是相对的。当你失去某些东西,就会得到另一些东西;当你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时,你也会失去另一种东西。

一对经常吵嘴的夫妻,有天一起出游,经过一个小湖。太太看到湖上两只鹅恩爱地依偎在一起,就感慨地说:“你看,它们多恩爱呀!”

丈夫听了,默不作声。

到了下午,这对夫妻回家时,又经过那小湖,依然看见公鹅、母鹅在湖面上卿卿我我,真是令人羡慕!

此时,妻子又开口了:“你要是能像那只公鹅一样体贴温柔,那就好了。”

“是啊!我也希望如此啊!”先生指着湖面上的那一对鹅说:“不过,你有没有看清楚,现在那只母鹅,并不是早上那一只哦!”

俗话说:“有一好,就没两好。”蜡烛不可能两头烧,甘蔗不可能两头甜。当你找了一个会持家的人,他对你也可能精打细算;而当你找一个懂得浪漫情趣的人,他也可能对别人浪漫体贴。

得失是很难有定论的。曾听过一则故事一

有一个官员到一家精神病院参观,院里的护理长逐一地向他解说每一位病患的状况。有一位病人手中握着一张照片,一边哭一边用头撞墙壁。

官员问:“这个人怎么啦?他发生了什么事?”

护理长说:“他以前曾深爱过一个女人——就是他手里一直握着的那张照片上的女人,不论醒着或睡时,都不肯将照片放下。但是那女人却嫁给了别人,所以他才会发疯。”

官员说:“真是令人感伤的故事。”

这时隔壁房间有一个人正用头用力撞墙。官员问:“天啊!他又怎么了?”

护理长说:“他就是娶了那个女人的人!他一直想自杀,所以就被送进了疯人院。”

真可谓“得未必得,失未必失”、,不是吗?

任何事物皆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今天某件看起来“得”的事物,可能已经种下明天另一件事物“失”的因子。相对来说,明日之“失”也可能是后日之“得”。

例如,今天有人中了大奖,或升了官,发了财,看来是件值得欢喜的事;然而,谁晓得这种种幸运会成为明天种种悲苦的因缘?譬如说,就因为有了钱,引来盗匪的觊觎,甚至酿成杀身之祸;或是因为有了钱,作更大的投资,到最后反而弄得血本无归,家破人亡。

然而,生活中不凡有人看不透彻,想不明白。那些自以为精明的女人最容易患得患失。患得患失的女人不仅为失而痛苦,还会为得而忧虑。失去了金龟婿会痛苦,而得到了钻石王老五也未必开心得起来,她们会为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忧虑伤神。这种人处心积虑、挖空心思,整天生活在这样的心态之中,即使是权倾天下、富可敌国,又有什么生活的质量?

人一旦想通了,再遇上什么得失就会不怎么放在心头了。民国时期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曾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是他在追求陆小曼时说的话。他得到了陆小曼,但为了满足陆奢靡的生活,他频繁地往来于南北授课,最后将自己34岁的生命献给碧蓝的天空——他死于1931年的飞机失事。他终于轻轻地从陆小曼的身边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他轻轻地挥手,没有带走陆小曼身边的一朵云彩。

在晚明陈继儒的《小窗幽记》里有一句这样的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一个人要是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境界,那么就没有事物能绊住他的脚,拴住他的心。而唐朝的女皇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武则天的无字碑中,透露出了一种大智大慧、大觉大悟的睿智。她开天辟地、以女流之辈坐南朝北,一手杀亲子、诛功臣,一手不拘一格用人才、尽心尽力治国家。荣辱相伴相生,莫一而衷。既然如此,何必学他人为自己立下洋洋洒洒的功德碑?不如糊涂一点,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