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郭思达担任了可口可乐总裁。他上台以后,面对可口可乐近20年来不断下降的市场份额,一直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革命”——改变可口可乐的配方。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可口可乐公司断定人们已经不再喜欢以前的可口可乐,他们似乎更喜欢一种更甜的饮料。改变可口可乐的配方,这是一件能让世界为之轰动的事情,要执行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1983年,郭思达命萨吉欧·齐曼担任研制新口味可口可乐的任务。在反馈调查中,可口可乐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许多消费者都说自己最喜欢的饮料就是可口可乐。但当被问及更愿意买何种可乐试一试时,不少人表示会选择百事可乐或是其他。原来,可口可乐并不是想像中美国家庭生活的必备品。这也是促使可口可乐修改配方的直接原因。然而,可口可乐公司并没有真正听出消费者的弦外之音: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谁动谁倒霉。
1984年,可口可乐设计出了一种新口味的可乐,并信心十足地保证能打败百事可乐。在不告知品牌的品尝测试中,这种可乐的确赢得了好评,并且超过百事可乐六个百分点。而在以往的历次品尝测试中,总是百事可乐打败可口可乐。这一“成功”更加坚定了可口可乐改变配方的决心。1985年4月可口可乐宣布改变配方。然而郭思达根本没有料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将会引起世界的**。在新闻发布会上,他说:“最好的饮料,可口可乐,如今将要变得更好。”
从消息发布以后的三个月,每天都会有无数的电话和信件进入可口可乐,他们表示了对可口可乐这一举动的强烈不满。媒体也争相报道,大发评论,义愤填膺。广大消费者要求恢复老的可口可乐。在信中,有人写道:“改变可口可乐无异于上帝要把青草变成紫草。”更有强硬者说:“即使你在我家前院烧国旗,也比不上改变可口可乐更让我恼火!”《可口可乐消费者》上说:“是谁无知至极地决定改变可口可乐的配方!新配方粗制滥造、令人作呕、乏味之极,比百事还难喝。”有的顾客称可口可乐是美国的象征、是美国人的老朋友,可如今却突然被抛弃了。还有的顾客威胁说将改喝茶水,永不再买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在西雅图,一群忠诚于传统可口可乐的人们组成了“美国老可乐饮者”组织,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抵制“新可乐”的运动。许多人开始寻找已停产的传统可口可乐,这些“老可乐”的价格一涨再涨。到1985年6月中旬,“新可乐”的销售量远低于可口可乐公司的预期值,不少装瓶商强烈要求改回销售传统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花了400万美元研究的新可口可乐最终以失败告终。按理说,郭思达在设计新口味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经历了一系列的测试,怎么会失败呢?其实他只是做错了一件事情:没有意识到可口可乐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