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郭士纳决定对公司的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也进行改组,以求完善具有战略性的领导体制。为此,IBM成立了中长期战略决策组织,也就是政策委员会和事业运营委员会。考虑到建立一个在公司层面上统一和正式的竞争情报体制的重要性,他提出了要“立即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将可操作的竞争情报运用于公司战略、市场计划及销售策略中”的一系列指导思想。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郭士纳的倡议和支持下,IBM公司启动了一个建设和完善竞争情报体系的计划,并建立了一个遍及全公司的由竞争情报专家管理其全部运作的核心站点。该项计划的建立,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出IBM的竞争对手争夺IBM公司客户的企图。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公司组织实施了“竞争者导航行动”的竞争情报项目,指派若干名高级经理专门监视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确保IBM公司始终掌握竞争对手的情报和经营策略,并在市场上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建立完善公司的竞争体系。IBM的情报体系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信息网络和监视竞争对手的情报人员,以及生产、开发、经营和销售等职能部门的代表。这些人员共同构成了一个个专门的竞争情报工作小组,负责管理整个计划中相关方面的竞争情报分析工作。分布在整个公司的各个竞争情报工作组每天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通过基于Lotus公司Nores软件的系统为工作组提供在线讨论数据库,使IBM公司全球各地的经理们和分析专家通过网络进入竞争情报数据库,并作出新的竞争分析。除此之外,竞争情报小组还使用IBM公司的全球互联网技术获取外界信息:利用IBM公司的内部局域网技术更新企业内部的信息。
通过调整竞争情报工作重点及建立新的竞争情报体系,IBM公司各部门的竞争情报力量得以有效地集中起来对付主要的竞争对手,同时提供各种办法增强各竞争情报小组的协作能力,使原有的情报资源得到了优化。采取这些措施后,公司适应市场变化和对抗竞争的能力得到了增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球市场上客户们的需求,赢得了消费者的好评。竞争情报对IBM公司的经营改善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据调查,在1998 ~ 2000年期间,竞争情报对整个公司业绩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和9%。后来,IBM公司在信息技术行业中又重新获得了领先地位,到2001年公司利润总额达80.93亿美元,股东权益为194. 33亿元,IBM高速增长的商业利润再次受到公众的关注。
随着这一体系的不断完善,竞争情报也开始融入IBM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在经营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