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与人际关系

难得糊涂

字体:16+-

据说,这是军阀韩复榘视察某大学的一些演讲片段——

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没来的举手,很好,都来了。

……你们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化学化的科学科的,都懂七八国的英语,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语都不会。你们是笔筒里爬出来的,我是从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能在这里讲话,真是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

……最近委员长倡议的新生活我赞成,就是有一条“行人靠右走”我不赞成,这实在太糊涂了,大家想想,行人都走右边,那左边留给谁啊?

……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明白,人家外国人都在北京建设大使馆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建设个大使馆?

……我刚才跑过操场时,看到一群学生在抢一个球。十多个人穿着短裤:为一个球抢来抢去,多不雅观。明天叫你们总务处派人到我府上领笔钱,多买些球,最好是人手一个,免得在大庭广众下失态……

这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昏话,穿插在演讲中,令其演讲潇洒风趣。莎士比亚在其著作《第十二夜》中,让主人公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因为他很聪明,才能装出糊涂人来。彻底成为糊涂人,要有足够的智慧。”特殊场景中的假装糊涂其实是一种机智的应变,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

在一些意外的场合,常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处理不好着实使人尴尬万分。此时要化解难堪,不妨假装糊涂。

难得糊涂法的妙处在于真则假之,假则真之,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先是迷惑对方,然后大家都能体面地从困窘中“拔”出来。

智慧有时就隐藏在难得糊涂的幽默中。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处理不好着实使人尴尬万分。遇到这类情况时,想要化解难堪,不妨假装糊涂,以幽默应变。下面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一个装“糊涂”故事。

普希金年轻的时候经常参加贵族们在家里举办的沙龙,也就是今天的Party,不过,那时候的他还不是很有名气。有一次,在彼得堡一个公爵家里举办的舞会上,他邀请一位年轻而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十分傲慢地说:“我不喜欢和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微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你现在怀着孩子。”说完,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转身走了。

普希尔用假装糊涂的办法巧妙地回击了无礼的贵族小姐,使自己体面地下了台。类似上面这种突**况下的假装糊涂,其实是一种高超的机智应变的手段。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故作糊涂有着很强的戏谑性。人们不会为一个人的聪明而发笑,也不会留意那些刻意耍弄的小聪明,但糊涂却是人们的聚焦点,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人们都乐于为之开怀。何况故作糊涂本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对方和自己都明白其中的“呆傻”的成分,双方心照不宣,又抵制不住其俏皮味的**,笑得也就更加的快意和自然。

应当注意的是,故作糊涂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意思,必须要让对方稍加思考后就能明白,即要让对方很容易明白你演出的“呆傻”是假的,是你故意运用它来制造幽默。不然,对方对你的“糊涂”百思不得其解,不仅领会不到你幽默的本意,反而会真的认为你是一个愚蠢的人而疏远你,这就背离了用幽默来社交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