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尔源是我的同乡和工友。
我们都很年轻的时候,同在故乡的那座称雄江南的大煤矿里工作。后来,他考上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省级机关,长期做为领导写报告之类的文字工作。凡报告多是以“同志们”三字开头的。于是,人们把这种“文字”戏称为“同志们文学”。岁月无情啊!不经意间,我已迈入古稀之年,他也进入花甲之岁了。
去年的某一天,我的手机里来了几条短信。打开一看,竟是老友尔源发来的他写的诗歌。起初,我不以为然。他是一个长期搞“同志们文学”的人。“同志们文学”,那是逻辑思维,而“文学艺术”则是形象思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啊!他也许是年纪大了,担任领导工作的时间久了,为了附庸风雅,写一点口号式的“概念诗歌”吧。然而,我看过之后,心不禁怦然一动。几首短诗,首首格调清新,那远逝了的却又日夜思念的故乡的图景,又鲜活地来到了我的面前。此后,每过几天,就有这样的诗歌进入我的手机。故乡的小溪、月亮、石拱桥、老街,一幕一幕鲜活的人生美景,从他的诗里流出,进入我的心里。母亲、奶奶,爷爷、父亲,同学发小、童年伙伴,一个一个从他的诗里走出,站立在我的面前。他的诗情,打动了我,我忍不住把他介绍给我的诗人朋友、诗歌编辑们,想听听这些行家里手们的看法。没想到,他们一个个击节叫好。于是,我刚在手机里读过的这些诗,不久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诗刊》《湖南文学》;就大大方方地出现在《光明日报》《湖南日报》上了,接着,《芙蓉》《延河》《长沙晚报》等等报刊上,就都能见到尔源的诗作了。老友诗情勃发,大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势,诗歌的题材领域也更宽广了。在他的诗里,你能读到湘江、橘子洲头、岳麓山;你能拜识欧阳询、毛泽东、雷锋……一波一浪的人间真情、一幕一幕的人生美景,激**在他的诗歌王国里。
故乡,活在诗里。
童年,活在诗里。
乡愁,活在诗里。
世界,活在诗里。
爱情,活在诗里。
人生的美景,活在诗里。
这就是尔源的诗。
(原载2015年6月17日《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