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文集:晚晴居散笔.综合卷

§《湘水余波声》序

字体:16+-

辉雄是我的本家。一了解,他与我是同一个宗祠,还比我高一个辈分呢,算是我的一个小叔叔。

这次他把厚厚的书稿送我,并请我作序。他与我是同乡兼本家盛情难却,于是应承了下来。认真拜读了书稿后,感到后生可畏。文集所选文章涉及面广,既有对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又有对人生、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入思考。文章语言通俗,文风纯朴,眼光敏锐,观察深刻,思想深邃,发人深省。文章或公开发表,或首度亮相。有些成为了中央、省委领导的决策参考;有些成为了青年学者的思想启迪;有些成为了广大读者的精神食粮。文如其人,我就结合自己对辉雄的了解,谈点感想吧。

一是勤学好思。辉雄出身贫民,通过自强不息、勤奋努力改变命运,从其“两下两上”的人生经历足以证明。他从学校毕业到乡镇工作,再到中共中央党校攻读全日制研究生;从在公安厅、省政协工作通过公开选拔考试到安化任职,又调至益阳市委办、省高院工作。工作努力,学习勤奋,笔耕不辍,同时攻读了湖南大学金融学博士。一路走来,无不反映作者的勤学好思。看到这本文集,更让我感慨。文集共分六部分,即政治园地、法苑观察、经济凝眸、真言碎语、思想纵横、情抒臆想。文集内容是作者在不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写就的,涉及面非常广泛,文章题材丰富,既有严谨的学术论文,又有轻松的散文随笔甚至诗歌,这与作者多学科的学习经历和多岗位的工作经历有关,也是作者多年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思考记录和思想反映。这些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学识素养和勤学好思的优良品格。

二是志存高远。阅读文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非凡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1999年,作者中学毕业时在《题河坝咏志》中写下了“狂澜澎湃滚逝去,我不挡潮谁敢拦”的满怀豪情的诗句。文章既有对国家、社会层面的制度设计的宏观构思,又有对个人、百姓关注的身边事件的微观剖析,还有对时代和社会的弊端、弊病的批评、鞭挞。作者站在党和国家的大局、人民和百姓的幸福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力求有益于党和国家,造福于人民。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文章,立意高远,意义重大,论述深刻;又如《这种理论风气要不得》《不要玷污文凭》等文章乃是时代弊病的处方。在作者的杂文、散文、随笔及诗歌中,更能看到其“万里长江,千里一曲”的高远情怀。

三是忧党忧国。尽管在这三十余万字的集子中,有多学科、多文体的作品,但我始终能够感受到浸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崇敬和热爱,对党和国家建设中出现的弊病和问题的担心与忧虑。无论是作者对腐败问题的深刻思考,还是对劳教制度改革的思索;无论是对湖南私营经济发展的研究,还是对七种机关病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关心中国现实和忧党忧国的赤子之心。如《谨防亡党亡国五大腐败》一文便是集中体现。我想,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即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从这一方面来说,辉雄尽管是在机关工作,但从未忘却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四是百姓情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者的百姓情怀随处可见。或许与作者从农村奋斗成长经历和乡镇、县市等多岗位基层工作经历有关,文集中的许多作品透露出对农民等弱势群众的关注。如《大名模式:中国农村脱贫致富的曙光》一文就认真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一文则深刻指出了农村发展的现实困难。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民生情怀和百姓情结。

五是淡雅人生。作者二十多岁便担任安化县副县长,有过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多岗位多部门学习、工作经历,可见作者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同志。文集中也有作者励志奋斗的记录,如《超越自我,诠释人生》一文,尽管是为大学生做的讲演,但也是自身不断奋斗的人生信条。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尽管积极上进、勇于追求卓越,但作者却有着淡雅的人生态度,以一种超然、清醒、执着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工作、事业和世间万物。用作者自己的话,“不管是富是穷,是贵是贱,是官是民,平安和幸福乃生活之根本,健康和快乐乃是人生之真谛”。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以上,既是我的阅读感想,也是对作者的印象。这本文集是辉雄多年来对工作、生活、事业等的感悟和思考,也是对社会、人生、学科的研究和体会。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将对读者产生积极影响。我期待辉雄同志能够继续坚持研究和写作,期待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并与广大读者分享。

是为序。

(《湘水余波声》2014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