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问道》序言
黑溜溜地来,红彤彤地去。燃烧自己,是你的品格;温暖他人,是你的境界。这是人们对煤的写照,也是对采煤者——煤矿工人的写照。
每天清晨,太阳还没有露脸,他们已走进地层深处,奋斗在掘进垱头、工作面上。当他们带一身煤尘走出矿井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了山。他们没有享受阳光的温暖,却用自己的双手捧出了另一种太阳,为人们送去阳光以外的温暖。每当夜幕落下,华夏大地上闪动多少多少灯光。有人说,这些灯光中,至少有一半是他们捧出的“太阳”点亮的啊!隆冬岁月,千千万万家庭居室里,暖意盈盈。有人说,至少有三分之二是他们采出的煤块送去的啊!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掘进在地层深处,开采出煤炭,为人们送去温暖与光明,推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这是矿工的掘进。
就是在这些掘进者中间,走出了那样一种人:他们在握镐头的同时,又拿起了笔。原本是一群“粗人”,却跻身到了文人堆里。于是,我们国家的作家大军里,有了一个特别的群体——煤矿作家群体。
他们曾经、有些甚至现在仍然和地层深处的掘进者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生死关头,站在一起。自然,他们的心就贴在一起、连在一起。对矿工们“煤块般品格的心灵”,他们看得最真切,体会得最透彻。他们手中的笔,掘进在这样一群人的心灵中。于是,我们国家的文艺百花园里,就绽放着散发煤块气息的鲜艳花朵——煤矿文学。一批批优秀作品,出现在这样那样的评奖榜单里……
这,是煤矿作家的掘进。
他们掘进在矿工的心灵。
现今,摆在读者面前的《乌金问道》,是史修永教授等创作的一本煤矿作家的访谈录。
作者用他们敏锐的思维、富于哲理的提问、鲜活的文笔,把一个一个作家似乎相同、实则各异的创作道路、人生风采,实录在字里行间。对那些曾经轰动社会、感动千千万万读者、在南南北北矿山里冲击波极大的一篇篇优秀作品的创作经过,做了生动、准确的记录。对它们产生的主客观的种种因素,进行了很有见地的剖析,帮助读者对这些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专门对一个行业作家群体最权威、最全面的一次探访,将这些作家一个一个鲜活的心灵,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这是评论家的掘进。
他们掘进在作家的心灵。
(《乌金问道》2017年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