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桥祭
我家附近原来有三座桥,一座叫曼谷桥,另一座也叫曼谷桥,再一座还叫曼谷桥。三座曼谷桥相连在我居住的沈阳市笔直的青年大街短短一段距离内,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这景观的独特便是曼谷桥得名的原因。
三座桥同时竣工于一九九二年七八月间,那绝对是经过许多干部和工人冒着炎炎酷暑苦战几十天突击出来的战果。青年大街既是通往飞机场和火车站的主干道,又连接着体育场和市委、市政府。而恰恰在市委、市政府到体育场之间有三个很大又相距很近的交叉路口,交通十分不便,一有大的活动必得出动大批交警加以维持不可。于是经过一番论证,考虑到资金问题,决定在紧密相连的三个十字路口建三座独特的立交桥。只几十天工夫,经过许多人挥汗如雨日以继夜的奋战,三座独特的立交桥神速地在庆功的锣鼓声中通车了。它们的竣工,当然为当届政府记下了一笔政绩,也许还产生了一批先进工作者或者劳模。不管怎么说,这三座桥忽然之间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新风景,也为广大人民增加了新话题。很快这三座无名桥有了名字,而且生动已极:曼谷!新加坡!土耳其!
这生动的桥名当然不是褒义的。三座桥,每座相距半华里,一模一样,石头堆砌的实心的长长慢坡连着石头堆砌的实心的长长慢坡,长长的慢坡之间就是长长的“曼谷”。桥建在十字路口,南北看是长长的慢坡,东西看还是长长的慢坡。而桥下是环型洞,可以走自行车,缓解了行人的矛盾,但桥上交叉行驶的车辆照样要等红绿灯。立交桥上等红绿灯,这的确是少见的,而且冬天一下雪还要在桥的长长慢坡上撒除雪剂,这要浪费许多钱,并且增加了车辆事故。劳民伤财建起的桥,只缓解了一点点小矛盾,却影响了市容,利弊几乎相等,这便率先引起司机们和坐车族的不满,于是就编排出曼谷、新加坡、土耳其三个外国名加以讽刺挖苦。这三个外国名并不是命给一桥一个,而是三桥通用,等于是一桥三名,意思是好好的城市忽然出现了三个新加的坡,像“曼谷”,“土”气而(“尔”)且“奇”怪。由于鲜明生动,桥名很快流传,几乎家喻户晓,传到后来还把当时一些领导的名字和桥的缺点混编成顺口溜了。
当年每天晚饭后到街上看突击建桥盼桥快点竣工的情景还历历如昨,忽一日却见报纸登出一则消息,宣布这三座桥不日将拆毁。那天晚饭后急忙去桥边看,果然工人们又挥汗如雨在桥身上突击打钻了,三座长桥都已遍身炮眼,钻机仍在炎热中嘶鸣着。仅三两天工夫,三座桥真的一一在定向爆破术作用下粉身碎骨了!许多车辆许多工人又开始彻夜突击清运桥尸。我明知桥拆毁后路面将加宽,市容观瞻会得到明显改善,这无疑又是本届政府的一大政绩,但目睹三桥速生速死之情状,不由得还是想写篇《曼谷桥祭》。
在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堆砌三个长长的实心慢坡和拆毁三个长长的实心慢坡,那需要多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和魄力啊。曼谷桥,你是许多人和许多车从远处运来的,又是许多人许多车把你运到远处去的,你的诞生和消亡为两届政府建立了政绩,为两批工人两批干部创造了功劳,你是既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但是,你毕竟是太短命了,你仅仅只有七岁的生命。但是,你毕竟生的合法,死的也合法。你的生和死都是由专家论证、由政府立项、由人代会批准的啊,合情,合理,合法。但是,你毕竟是短命的,你才仅仅七岁。仅仅七岁的曼谷桥啊,我祭你,为的是别再有其他如你似的短命事物诞生。愿你以后的事物都能长命!
1999年7月6日夜草于沈阳·听雪书屋
原载2000年《鸭绿江》文学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