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渐渐消融,春风扑面来了。
我们走进了新的一个年度。
这是2000年,湖南省文联成立五十周年的年份,也是一个世纪、一个千年的最后一年。面对供职单位的五十周年庆,面对来年的新世纪、新千年,我们做点什么呢!
想来想去,一个决心渐渐在心中形成。
一
北京。中国文联正召开一年一次的全委会议。
明天,会议就要散了。负责订票的同志来到我的住处,将返程的车票交给我。正好一位友人在我房间里坐,顺手拿过我的车票,看了看,不解地望着我:
“怎么?坐硬卧?”
我点点头。
“你们省文联经费这么紧张吗?”
我没有回答,只是笑笑。把一个疑问留在友人的心里。
每年年头,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都要召开全委全和主席团会议。总结前一年的工作,做出新一年的安排。我是几个会一起开,两边跑。来京开会时,办公室为我借了往返机票的钱。登记返程票时,我心头一动,订了一张火车硬卧票。
我的心动什么呢?
省文联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半个世纪啊!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庆贺一下、纪念一下呢?能不能对半个世纪来我们湖南省文学艺术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的展示,对全省文学艺术家队伍进行一次集中的检阅呢?一个想法,一下就跃上我的心头:“对!组织编辑出版一套大型丛书,把半个世纪来全省各个艺术门类最具光彩的作品、最具光彩的艺术家来一次大检阅,大展示。这将是全省半个世纪来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家一个完整的档案啊!总结历史,是为了挑战未来。在世纪末做成这样一件工作,对我们湖南的文学艺术家们在这新世纪创造新的辉煌,将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想到这里,我捏紧了拳头。
决心就这么下定了。
我坐到了这间办公室。
不算大的办公桌的那边,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文选德。
他静静地听我述说心中的想法。
“……分小说、散文、诗歌、儿童文学、文学评论、戏剧、音乐、影视、曲艺与民间文学以及反映老文艺家艺术成就的红叶,这样十个方阵编排,每个方阵十本书,大体上是一百本书,所以我想取一个这样的名字;文艺湘军百家文库……”
“好事啊!好事啊!”对面的文选德同志,似乎被我的情绪所感染,连连说。
“早两年,你和郑培民副书记、吴向东副书记任主编,宣传部直接操作,编辑出版了《当代湖南作家作品选》、《当代湖南文学评论家选集》、《当代湖南戏剧作家选集》三套书。这三套书中编选过的文学家、艺术家,就不再编入百家文库了……”
我述说着,文部长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一百本,每本多少字?”
“20万字。”
“那,可是2000万字!”文部长感叹一句,关爱地提醒我:“谭谈,这工作量太大了,相当于一个中型出版社一年的发稿量。这种文献类的书稿,我们过去是补贴2万元一本交出版社。你们文联财力、人力都缺。不说你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我们部里拿这么多钱出来也很难呀!你可要量力而行!”未了,他慎重地对我说:“这确是一件好事。但你要充分估计它的困难。除了财力外,平衡、确定入选作者,这工作更不可小视。要划一些具体框框出来,以便于操作……是不是成立一个以你们文联主席团成员为主的编委会,以一种半民间的方式来编辑。再,可不可以借用社会的力量?多想想,想细一点。想好了,就尽快行动!我们,一定支持你!”
这是一幢小楼。
进了门,我沿着一道楼梯登上楼去。他的办公室兼书房在二楼。一到门口,他就起身朝我走过来了。一脸慈祥的笑容,一双温暖的手,把我迎进了屋。
他回湖南定居后,我是头一次来看望他。他的形象,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1985年,省第四次党代表大会上,我被选为省委候补委员。第一次全会上,当时任湘潭市委书记的郑培民同志,向任省委书记的他提出:“哪位是作家谭谈,我们想认识一下。”他朝我招招手,让我站立起来。后来,他调任江西省委书记。赴任后不久,我到南昌出差,到他的住处去看他,告辞的时候,不说职务的差别,年龄也长我十五、六岁的他,坚持要送我下楼,一直从四楼送下来,站到坪里,看到我们的车子开动以后,他才转身……与我同去看他的友人惊讶地问我:“你与他的交情真深!”
“不,是他的人品好。他在湖南任省委书记的时候,我连他的家里都没有去过呀!”
这就是他。
他就是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同志。
两天前,我通过兼任他办公室主任的、省委副秘书长章彦武同志与他联系,谈了我想去看看他的想法,他欣然答应,并当下就与我约了时间。
坐在他的对面,我感谢他去年对我筹建作家爱心书屋的支持,他把他的新著《农业·农村·农民》签名寄过来,并挥毫题词“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同时,他嘱咐江西省委办公厅给我寄来了一批图书。他说:“你是给老百姓办好事嘛,办好事,我们应该支持你。”
我于是向他汇报了准备组织力量,编辑出版《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的事。
他听完以后,说:“这想法好呀!”
“我们确定了各方阵的主编。这些主编都是成就很高的大家。过些日子,我们准备在毛泽东文学院召开一个主编会议,认真讨论一个具体的编辑条例。我想请您去为大家鼓鼓劲……”
“好呀,我去看看大家。”
到北京开会前,我就将各方阵的主编确定了。文艺评论方阵,由诗评家、散文家李元洛先生任主编;诗歌方阵主编由老诗人弘征先生担任;散文方阵,请散文家武俊瑶先生出马;儿童文学方阵,由老作家谢璞先生出山;戏剧方阵主编,由省剧协主席、省文化厅老厅长吴兆丰亲自担任;音乐方阵,则由省音协老主席、作曲家白诚仁和音协现任主席、歌唱家何纪光联合担任;曲艺与民间文学方阵,请曲艺家协会主席杨其峙和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龙海清担任。……小说方阵与红叶方阵,则由我任主编。
北京的会一散,我赶快回到了长沙。
那一天,各方阵的主编准时来到了毛泽东文学院。致用同志、文选德同志也都赶来为大家鼓劲、助阵了。
大家畅所欲言,各自说出了如何编好这套大型文献性丛书的种种设想和建议,大大地拓宽了我原来的想法。致用同志和文选德同志相继讲话,给我们以极大的鼓励。
末了,我说:“今天,我口袋里兜了一千元钱来,中午摆两桌酒,宴请各位。这一千块钱怎么来的呢?”我说了自己进京开会由乘飞机改坐火车硬卧的事后,说:“这不是要摆我谭某人怎么廉政、或者艰苦奋斗的谱,也不是省文联穷到少了这一千元钱。我想借此表明:我们省文联的决心!”
一个大工程,就这样开始了。
一把火,熊熊烧在各位的心里。
二
在省文联的党组会上,我的这个设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在省文联的主席团会议上,我的这个设想,同样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一个关于组织编辑出版大型丛书《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的文件发下去了。
话说出去了,一种看不见的、沉沉的压力撂在自己的身上了。
我就是要把话说出去。我就是要给自己施加这种压力。
三月间,在省文联的全委会上,我很是冲动地说:“……我知道做成这件事的难度,最终也很可能做不成。但我就要这样去想,这样去争取,为此碰它一个头破血流……实在没有做成,但我尽力了。尽心了。”
出版业,是国家垄断的。我们省文联无权印刷图书。要编辑出版这套“百家文库”,第一关就是要取得出版管理部门、出版社的支持。我为此找到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刘鸣泰、副局长张光华,敞开心扉向他们倾诉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他们有力的支持。接着,我又找到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曾果伟,他同样给我亮了绿灯。并且,我和他正式签订了联合出版大型丛书《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的合同。合同中称:“甲方(省文联)负责组织力量对《文库》入选对象的审定、入选作品的审阅、编辑、校对,乙方(湖南文艺出版社)负责免费提供图书出版的有关手续。”“甲方筹集资金印刷文库所有图书。乙方不负担图书印刷的一切费用。”
图书印刷费用,对一个与此事无关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几个很平常、很简单的汉字。而对此时此刻的我来说,甭说它有多沉的分量了。前面说过,这类文献性书稿,每本2万元的补贴,100本即是200万元。每本书9个印张,100本即900个印张。这,相当于一本16开80面的月刊15年的总印张啊!我们单位,经费紧得连电梯都开不起,只能上、下班时开一个小时,因电梯每开一个小时要25元的电费。尽管这样,仍然没有动摇我这颗铁了心。
一个双休日,我与好友、担任长沙市市长的谭仲池到一所大学去溜达,放松一下绷紧多日的神经。闲聊中,我说到组织出版这套书的事,为了节省经费,我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由民营印刷企业来印刷,价格可能便宜一些。他告诉我:长沙县有一个县人大副主任,是一个民营企业家,是搞印刷企业的。这人曾托人找他,想认识他。
一丛火花顿时溅开在我的心里。
“这个机会,我借用一下。我来安排你们相见、相识。”
那一天,我请省委副秘书长兼毛致用办公室主任章彦武、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刘鸣泰、长沙市市长谭仲池以及我们几个方阵的主编,到毛泽东文学院,同时把长沙县人大副主任、民营企业家肖志鸿同志也请来了。席间,我特意让仲池向肖志鸿同志敬了一杯酒,感谢他对印制这套大型丛书给予支持。同时,我一次又一次地与几家文化公司的老总肖林图、肖坚强、张光辉接触,向他们游说,请他们援手,与我们一起投入力量,共同来完成这项湖南省的重要的文化工程。
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
方案想了一个又一个。
最早,准备由其中一家文化公司牵头,由他们与省文联和印刷公司签订合同,其他公司与这家公司签订合同。议了几次,否决了。接着,我们又提出:将其中好发行一些的小说、散文、儿童文学方阵分别交给三家公司印刷,这三家公司提供多少经费出来补贴其他几个方阵的印刷。议了几次,也否决了。
有时候,我是一个鼓动家。
这一天,我再次把他们几位老总请到我们文联那个简陋的会议室。
“……你们想从这套书上赚钱,获取利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东西,当时他几乎没什么价值。但是,经过时光的冲洗,它会愈来愈发光。它的价值在历史的时光里。我们这套书,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我们会在这套书上印上你们的名字。这套书做成了,历史会记住你们,我们的后人会记住你们。你们文化企业家,应该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同时,你们也不会亏本。因为,这套书的前期成本由我们负担了。你们不与作者发生关系,你们不与出版社发生关系,你们也不与主编和编辑们发生关系,你们只承担印刷费。把书的成本降到了极限。而你们各自都有渠道。通过你们的渠道,让这套书走入社会,走上中小学图书馆……我们的负担减轻,你们的成本也降低了。事成之后,我们将向你们赠送匾牌,赠送我们湖南最有名的书画家的作品,代表全省的文艺家感谢你们!”
他们终于坐不住了。纷纷在预先拟订的协议书上,签上各自的大名:肖林图、肖志鸿、肖坚强、张光辉。
原本是一个人挑的担子,现在五个人来挑了。我霎时感到身上轻松了许多。
三
常常,许多事情的工作量,是不能用数字“算”出来的。
编辑出版这套书,最复杂、最艰巨的工作,恐怕还是确定入选作者的事。因为这是给全省文艺家创作成就认可和定位的工作,是全省文艺家的艺术成就档案。档案,即历史。历史,需要公正、客观。然而,文学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不同于体育比赛。体育比赛,谁跳得最高,谁就是跳高冠军;谁举得最重,谁就是举重冠军。数学演算,3+2等于5的,就对了;不等于5的,就错了。而对文学艺术成就的认定,就复杂得多了。
我将选编的具体条例起草出来以后,广泛地听取方方面面专家们的意见,然后又召开省文联主席团会议进行认真的讨论。每个方阵的主编,更是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每个艺术方阵,都向熟悉本艺术方阵情况的三、四十位专家,寄去推荐表,请他们推荐入编人选。推荐表回来后,对推荐的人选又一一排队,反复比较。这样,仍然常常使主编们很着难。只好把他们的情况、他们的难处,提交编委会来讨论,由编委会最后敲定。
我是小说方阵和红叶方阵的主编。小说创作,是湖南的强项。除了《当代湖南作家作品选》中已入选的小说家萧育轩、任光椿、周健明、谢璞、宋梧刚、张步真、莫应丰、谭谈、孙健忠、彭见明、水运宪、蔡测海、何立伟、唐浩明外,还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影响的小说家,如果只出十本,哪十位入选,才是公正、公平、客观的呢?寄出的三十八位专家推荐表,加上市、州文联的推荐表,陆续寄回来了。我从推荐表中提名最多的,排出了这样十一位:张扬、聂鑫森、残雪、刘舰平、贺晓彤、向本贵、陶少鸿、何顿、翁新华、王跃文、姜贻斌。总觉得还有许多位应该进来。如曾获得“文学湘军七小虎”美誉的林家品,刘春来、屈国新;当前创作正火的彭东明、小牛、王平……小小说的创作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的邓开善……等等,等等。
一天,小牛从娄底来长沙,到我的办公室来坐坐。我将排定的小说方阵的十一人的名单,交他看看,想听听他的意见。他当然想其中有他。我是想试探一下,没有他,只有这十一位,他服不服气?
他看完后,想了想,说:“选他们十一位,我服。”
后来,我把这十一位,提交全体编委会议讨论,获得通过。张扬同志因平时中、短篇小说创作不多。我们想编入他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他来信说:“因为‘悔其少作’,自己对此书越看越不顺眼,不想让它原样再现。一直想改写一遍,又一直没有时间,想今年底完成此事。”因此,他自动放弃了。这样,小说方阵整整展示十位小说家。
一个一个方阵,都是这样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地分析、比较、排队,然后提出建议名单,交编委会审定。各方阵的主编,多是那一个艺术门类的权威,手头的工作和创作任务都很重,为了编好这套书,全都撂下了自己的创作。诗评家李元洛,近些年转入散文创作,有人戏说他是“评论老手,散文新秀。”当前,他的创作**潮涌,一篇篇美文散发于全国各地名报大刊。文化学术散文集《唐诗之旅》、《宋词之旅》相继出版,获得盛誉。出任文艺评论方阵主编后,把自己的创作停下,全心身地投入到编审工作中来;著名老作家谢璞,更是把大半年的心血倾注在儿童文学方阵的编审工作上;散文家武俊瑶,自己正患重病,一直带病坚持主持散文方阵的工作;文化厅老厅长吴兆丰担任戏剧方阵主编,工作格外细心、负责;湖南文艺出版社老社长、老诗人弘征,既当主编、又当责编。他主编的诗歌方阵的作者,多位是市、县,甚至厂矿的,联络困难,他从无怨言,一次联系不上,两次、三次,多的达十数次。我们每本书,只有二百元钱编辑费,老编辑李恕基、张先瑞、萧汉初、陈仿麟等,从不计较报酬,审校书稿分外过细、认真。李恕基说:“保证差错率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美术编辑罗丹,既是画家,又是散文家,她将封面设计改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多数人满意为止……
他们的这些精神,化为一股无形的力量,鼓舞着我,鞭策着我!
8月25日,小说方阵率先亮相了。拿到这十本书时,我比拿到自己的新著还高兴,还激动!我们在毛泽东文学院,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许多媒体的记者赶来为我们助阵……
四
书编好了,印出来了。怎么样让她走向社会、走向读者中去呢?那四家文化公司的老总们,自有他们各自的筹划、高招。我们文联印的500套,也要想什么办法让它起飞,飞向社会。
我想到了图书馆。
一天,我通过一位友人,得到了一份《湖南省公共图书馆负责人名录》。接着,又找来一本邮电局编的电话号码簿,抄出了一批高等学府的通讯地址。我给全省115家公共图书馆和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写了一封信。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签名附上一本自己刚出版的新著。
我在信上说:
“今年,是湖南省文联成立五十周年,为了集中展示我省50年文学艺术成果,全面检阅我省文学艺术家队伍,省文联在省新闻出版局、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正组织力量编辑出版大型丛书《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分十个方阵,即小说、散文、儿童文学、诗歌、文艺评论、影视、戏剧、音乐、民间文学和曲艺,大体上是一百位文艺家、一百本书,故名之曰‘百家文库’,每本都附有作家的创作简历和主要著作目录。这是给我省文艺家艺术成就定位和认可的严肃工作,也是我省的一个完整的文学艺术作品档案库。五十年来,我省最具光彩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都在其中。这是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将来研究湖南这五十年的文学艺术,找到这套书就可以了。做为湖南的一所公共图书馆,如果不拥有这套书,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然,我们也了解到,许多图书馆经济状况不好,能安排购书的经费很少。为此,我们决定:请各位入选文艺家,每人签名一百本自己此次入选的作品,汇成一百套签名本。凡是购买了一套《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的图书馆,都赠送一套收藏价值极高的签名文库。”末了,我不无幽默地写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除作品以外从不说假话的人给你写的信。谁?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
几天过去了,十几天过去了,就陆续有图书馆预订这套书的回执寄回。每收到一张回执,我心里便是一阵欣喜。
一百六十多封信发出去,收到的回执不到三十张。全省县级图书馆,只有武冈和宁乡两家。多是一些高校的图书馆。这时,我又在想:能不能找一家效益好的企业,给全省三十一个贫困县的图书馆赠送这套大型文献性丛书?
我给张家界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叶文智先生挂去了电话。这是一位新闻人物,足智多谋,那次轰动世界的国际飞行高手架机钻过天门洞的飞行表演大赛,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电话里,他告诉我他正在北京,过两天回长沙,回长沙后即来找我。
那天,他坐到了我的办公室。听完我的述说,他想了想,说:“好事,一定支持你!”
他没有食言,很快付出资金,购书赠送全省三十一个贫困县图书馆。
常德市委书记吴定宪、怀化市委书记欧阳斌、衡阳市委书记梅克保,也对我们编辑出版这套大型丛书,付出一片关爱,指示他们所在市的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购买这套书。文选德同志亲自批了二十万元资金,补贴我们印刷这套丛书。著名书画家黄铁山、钟增亚、颜家龙、黄定初拿出他们的精品力作,交文联答谢与我们一起投入力量的几家文化公司。毛泽东文学院的同仁们,为我们这套书大开方便之门,给予多方面的无偿资助……
众手拾柴火焰高。“百家文库”工程在各方面热心人士的支持下,顺利地推进着。
五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当新世纪、新千年的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我们这个工程就要竣工了。
一个重要工程的竣工,总是要庆贺一番,总结一番的。我们这个穷单位拿不出钱来搞要花钱的庆贺活动。于是,我们“百家文库”全体作者、编者、出版者、策划者捐出一批图书,到三峡库区移民至郴州的移民新村,建立一个“作家爱心书屋”。
12月26日,正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7周年的日子。那天,天气真好。艳阳高照。郴州市苏仙区塘溪乡龙潭村里,喜气洋洋。一批著名作家、画家、书法家、摄影家来到村民中间,为他们建书屋,写对联,作画、拍全家福。73岁的老书法家邓先成,正在病中,听说省文联要组织艺术家到三峡移民新村为移民们服务,将正在吃的中药熬好,灌入瓶中随身带着就上路。老摄影家,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唐大柏,背上摄影包就上车。老画家王金星、谭仁、王孟林和一批中青年书画家,在摆放于野外的简易木桌前为村民作画、写对联、一站就是三个多小时……
站在“作家爱心书屋”里摆放《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的书架前,我异样激动。是啊!这既是我们庆贺“百家文库”这个重要文化工程的竣工,庆贺湖南省文联成立五十周年,也是我们——毛泽东的老乡亲,献给他们——毛泽东的新乡亲——三峡库区的移民们的礼物,更是我们文艺家献给新世纪的礼物!
我们珍爱历史。
历史珍爱我们。
2001年1月7日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