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很久不愿提起这段伤痛了,但是,汶川大地震又勾起了我对唐山大地震这段惨痛经历的记忆。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点多钟,一道蓝光闪过,在大地剧烈的**中,我和母亲就被埋在废墟里了。我们呼喊着,母亲不让我喊,怕我消耗体力。不久就听见外面的呼救声,大雨就落下来了。维持我们呼吸的空气的缝隙就会被雨水填平。我明显感觉呼吸的艰难,伸了几次手,手臂却不能回弯。母亲的眼角被砖头砸破了,流着血。我曾经绝望过,在绝望之际还出现过幻觉,我仿佛望见了后院的水塘,水面蓝莹莹地闪光,很像一个蓝色花瓶。花瓶漂在水面上,高贵、缥缈而虚幻。这种并不吉祥的蓝色是不是象征着无限和寂灭?几个小时过去了,上午十点左右,邻居们把我和母亲从废墟中扒了出来。我没有受伤,很快就投入到救人的行列里。灾难来临时,人的互救非常重要。救人的黄金期里,由于道路和桥梁受到严重破坏,外界救援人员进来是需要时间的。这之前互救是多么重要!我就是得益于乡亲们的互救,同时我还参与救援救活了好多人。这次汶川大地震,由于道路很难打通,自救互救也同样取得了成效。
我看到,这次在汶川大地震中国家的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时间就是生命,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地方部门,从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官兵到公安干警,从专业救援队到普通志愿者,从各级领导到人民群众,为抢救成千上万的生命,争分夺秒,与死神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在汶川这样恶劣的救援环境中,我们的党和政府都实施了强有力的救援,当我看着电视画面中军人抬出一个个幸存者,我的眼睛都是湿润的。那个被废墟掩埋了七十五个小时的小学生被军人救出时,情不自禁地向子弟兵敬少先队礼。1976年要达到这样的救援能力是不可能的。汶川地震后外界马上就知道了,当年唐山地震后,是开滦矿工李玉林开着矿山救护车开车去北京中南海报信的。
纪念唐山抗震三十周年时,凤凰卫视《口述历史》栏目找我做一个关于地震的节目,我又把这些情景过电影似的复述了一遍。震后的第四天下午,我看见我所在的唐坊镇上出现了抢险的军人和医疗队,还有直升机空投食物。记得当时,我仇恨地震,地震真是魔鬼,无情无义的魔鬼!我从电视画面中看到,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也有这种仇恨心理。潜意识里在说,我们好好地生活着,地震,你凭什么这样无情地破坏我们的生活?当时我还小,不知道唐山坐落在断裂带上,汶川也同样在断裂带上啊!
当时我还算是孩子,抢险救灾时干的都是大人干的活儿,拉水、建设简易房,还学会了木匠和瓦匠。我们家震后的房子都是我亲手垒起来的。我感觉自己过早地长大了,一下子好像苍老了。我们班上的同学震亡了一半。还有,我看见过那一幕,唐山与丰南的三角地埋尸场,这是一个深深的大坑,砖窑是常年取土形成的。解放军的连队在这里掩埋尸体,一个解放军嘴里叼着一个哨子,手上摇着一面小旗,他嘴里的哨子一响,手中的小旗一摇,就有一具具的尸体投进大坑里,密密麻麻的。后来听说,总共有十多万个亡灵在这里安歇。解放军用铁锹往尸体上扬洒着石灰。空中盘旋着飞机在喷洒白色的药物。我眼里的飞机就像一只飘**的风筝。我木然地望着尸体,想象着多少鲜活的生命在这瞬间走了,留下多少残缺痛苦的家庭?当新的家庭再次组合起来的时候,总是带着灾难的阴影。走出这样的阴影,是需要爱,需要时间的。
为了让劫后余生的人得到家庭温暖,唐山当时组织撮合了好多临时家庭,这种特殊时期的重组家庭有它的时效性。街道办事处的好心人,在震后两个月就组合了一批家庭,当时的情景非常感人。可是,毕竟两个人的磨合期太短,匆忙了一些,后来还有好多家庭散了。我希望汶川震后汲取这样的教训。我为了创作唐山大地震的电视剧《唐山绝恋》采访了近百个组合家庭,其中一个女人的丈夫和女儿在地震时震亡,她走进了组合家庭,很快又走出重新组合的家庭,去天津国际儿童村做了妈妈。她说经历过大难的人,应该活明白了,走出家庭的小爱去寻找人间大爱。她要把爱献给没有父母的孩子们。这次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唐山去了好多志愿者。其中有一些是做心理诊疗的,经历过大难的人现身说法,还是很有意义的。有今天的新唐山,就一定会有明天的新汶川。这次汶川大地震我们政府救灾更加人性化了,增加了心理救护,我觉得很重要。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实力强大了。无论是通信、运输,还是救援能力都大大增强了。经过运输,前期解决了食品和水,人们在抢险忙乱过后,失去亲人的人们就会安静下来,安静期特别悲痛。在电视画面里我们看到这样一位医生,他是来这里旅游的广东人,一家九口人都在汶川震亡了。他带着外伤和内伤治疗伤员。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坚强?他说:“那么多人还压在废墟里,他们需要我。现在我还不到哭的时候!”所以他在用忘我的工作,甚至是疯狂的工作来补偿着什么。像他这样的人可敬,他也是人不是铁,过去这段时间,他的精神仍需要呵护,需要精神的搀扶,需要爱来慰藉和抚摸悲苦的灵魂。
2004年,我担当编剧的反映唐山大地震的电视连续剧《唐山绝恋》开机了。我身边的唐山朋友是不理解的,甚至在播出的时候也不愿看。我理解他们,失去亲人太痛苦了,他们不明白过去那么多年,重提唐山大地震,而且拍得那么惨烈有必要吗?我说:“我们需要锻造一种精神,一种抗震精神,我们英雄的唐山人民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靠的还是‘患难与共,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今天,我们每天都在牵挂着,每天都被感动着,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生命大营救中,同样形成了一种伟大的抗震精神。同时,我还有一个想法,借助这样一个灾难中的爱情绝唱故事,给观众介绍一点儿地震的前兆反应以及防震、抗震的小知识,让我们珍惜宝贵的生命,学会如何应急避险。让我欣慰的是,去年广西卫视播出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好多观众给我来信,探讨这些神秘而简单的小知识。我们的大地并不是太平无事,它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汶川大地震就证明了这一点儿。我们平时多一点儿忧患,多一点儿警示,当大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会从中受益的。人是渺小的,但在与灾难的抗争中,人又是伟大的,是有所作为的。在唐山和汶川这两场悲壮的人与灾难的较量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人的智慧,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日本学习防震知识就从娃娃抓起,一些小学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教育孩子们地震到来时不要慌乱,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躲避,有的学校还利用模拟地震晃动体验感受地震,这是有好处的。在电视画面里,我看到北川的一个死里逃生的男孩儿,他用课本上学到的一点儿防震知识,躲过了这一劫难。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当然我们会想,能够提前预测大地震多好?我们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依然很难准确预测到地震。但是我们用生命和鲜血却锻造出了一种抗震精神。我们后人应该从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样的认知饱含着我们的艰辛和血泪。
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都让我们看见了党和政府的力量,看见了人间的友好,看见了互助的光辉,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在灾难中怆然复活。地震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经历,我们常常对大地进行诅咒式的祈祷,由谁来开拓灾难的救赎之路呢?我们问大地,你的心脏是不是有裂痕呢?你为什么以无序、顽固和剧烈的颤动对待我们每一个生灵呢?我们多想游走于裂痕之间,捧起一片新土,将裂痕坚固地对接好。我们抚摸一块块儿残砖、一道道地缝、一方方断壁,觉得这些就是破译灾难的咒语。于是,生命的目光超越了大地。我们从吉祥的景色中,似乎看到了大地反省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