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来点幽默

天下最大的“庄”

字体:16+-

都说石家庄是世界上最大的“庄”,这个庄就是个“万花筒”,说不尽,猜不透。我在这个庄里生活几年了。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因为它的质朴和丰富。

有人说河北省会石家庄没有历史,我倒觉得她很有历史。李春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桥之一。那个阴雨绵绵的上午,我第一次登上心仪已久的赵州桥,感觉历史的通道一下子打开了,历史上的石家庄人,冲破了自造的樊篱,聪明才智放出了光彩。这里还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历史,唐代的马球表演、乐伎表演,北宋时期的宫词演唱都曾在古城正定留下千古余韵。如今还广泛流传着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舞龙灯、狮子舞、霸王鞭等民间艺术,井陉的“拉花”、无极“官伞”、正定的“常山战鼓”等民间歌舞,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这些民间文化的滋养,我觉得石家庄会强壮起来。

我有时候夜归,走在黝黑的暗道上,会发现这个城市的路灯很明亮,像一双双眼睛,我会产生一种被人惦念的温暖感。这让我想起石家庄的爱心。这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城市。当年唐山大地震,石家庄人给唐山孤儿建了一所育红学校。那么多老师、阿姨对孤儿非常热心,让唐山人感觉到温暖。这次汶川大地震,石家庄又接收了好多四川伤员,待伤员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员伤愈要离开了,石家庄好多市民涌上街头,人们用眼泪送行,这久违了的场面让我动容。石家庄人深井一样的爱,就像阳光一样透明。

气候一直是笼罩在石家庄人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这里是一个高压槽,夏天气候闷热,是我国有名的“火炉子”。石家庄人为了治理大环境,在城区里挖了一条美丽的护城河,来缓解石家庄的气温和空气。我们走在河边,感觉它就是从远方流来的河,从高架桥、绿树、蝉鸣与阳光里,那个迷蒙的所在,奔流而来一条大河。除了闷热,石家庄还是个比较干旱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也许由于气候的原因,这里成了全国有名的“浴都”。石家庄投资上亿元的洗浴城就有十几家,比较有名的“天鹅湖”“龙世界”“碧海云天”,等等。石家庄人似乎也习惯了到洗浴城洗浴,有的还带着家人和孩子到那里去洗浴。其实洗浴城已经超出洗浴范畴了,人们可以在里面餐饮、看电影,阅读图书,健身,等等。有个朋友对我说:“到了石家庄,先带我去洗个澡!”我笑了,人们在逐渐认识洗浴文化了。

说到石家庄,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石家庄的红色文化。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忆起革命圣地西柏坡,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也从石家庄走来。石家庄人以西柏坡革命圣地而自豪,紧紧围绕“红色精神”的铸就和弘扬做足文章。就像命运交响曲,三大战役那几声敲打命运的重击,反复叩问着我们胜利的根基。红色是石家庄的品格。仅仅听一听“知红色内涵、看红色传统、做红色后人”这样的主题,就够让我们怀想那逝去的流金岁月了。石家庄并没有把红色僵化了,而是运用得非常灵活自如。实事上,红色文化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重新述说的时候也有可选择的余地,正是这种选择,才显示了红色的力量。红色是一种高尚的风景。那红色,像石家庄的爱心一样炽烈。

我们跟随着当代红色队伍,去寻访那壮怀激烈的历史风尘,踏上当年一往无前的足迹,感受红色文化的厚重,我们追念红色的勇敢,是对心灵的抚慰,讴歌西柏坡红色精神,是对新中国的赞美。前不久,汶川抗震英模报告团的同志,到石家庄做报告。他们参观了西柏坡后就一下子读懂了,他们为什么这样团结,为什么悲痛即刻转化成爱的凝聚?是因为红色文化在我们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红色与人有了心灵感应。西柏坡,这个红色的小村,向我们招手,彼岸不是虚空,不是境界,而是一座超级的能量供应站,是一种红色精神的源头。

这座城市的模样,已经刻在了我的心上。有时在街边走,无论脚步匆匆,还是清闲地散步,我的目光总在寻找。偶尔,就会发现一座非常壮观的高楼,或是什么建筑,一点儿也不土气。如今,他们打出了“三年大变样”的口号。英雄的石家庄已经快速崛起,原因是他们继承了红色精神,继续豪迈地前行了。

那片雾散尽了,春天真的来了。我感觉到,石家庄有一种尊严、有一种气魄,彻底摆脱了“庄”的自卑,她真是有实力傲视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