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大伪若善。此话不难找到注脚。
“想到广西还有700万人没有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觉也睡不好呀!”这句忧国忧民的话就出于大贪官成克杰之口,你说叫人怎能不恶心。
成克杰只是贪官中的一个典型,大凡贪官,其表演功夫都属上乘,拿老百姓的话说叫蒙人一愣一愣的。
贪官往往能说会道。贪官十有八九都曾高唱“反贪曲”,其言凿凿,其语切切,人家不仅站得高、看得远,往往还有独到见解。陈希同、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都曾多次发表廉政演说,有数条反贪名言被媒体传播,胡建学对钱字的解释更是“别具匠心”,而且有著作出版,很可惜,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装饰、一种故作姿态、一种欺骗而已。我认为,贪官吞噬人民的血汗钱令人痛恨,而贪官言行不一,对老百姓公开欺骗更令人难以容忍。我想,对贪官不仅应判处贪污受贿罪,更应判处欺诈罪。贪官将老百姓玩弄于股掌之上,天理难容。
贪官往往平易近人。一些贪官,平时往往看起来平易近人,同群众打成一片。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有的贪官还表现得十分廉洁。胡长清回老家,曾拒绝住地方政府给提供的高级宾馆,而住在自己老家的旧房子里,吃着粗茶淡饭,还抽空到又脏又乱的农家院里嘘寒问暖,曾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可他却秘密建造了自己的私人**窝,养起多名女人,过着骄奢**逸的生活。在胡长清的家乡,一些人仍固执地认为胡长清是个好官,不相信胡长清干了那么多坏事。
贪官往往具有“开拓精神”。一些贪官常打着“改革”、“开拓”的旗号做虎皮。改革本是一个拥有进步意义的字眼,而一些贪官以改革为名行腐败之实就有了相当大的欺骗性了。电影《生死抉择》中郭中姚一伙就是打着改革的招牌,掩盖腐败出卖企业。若不是市长李高成坚决反对、制止,这群蛀虫很可能在出卖企业后逍遥法外,而且可能获得改革家的美名。《生死抉择》电影是一种艺术,而这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找到《生死抉择》的故事原型。
腐败分子往往以假面孔出现,他们可以采取各种表现方式,装作善良、装作廉洁、装作能干、装作自律,于是出现大伪若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并非现在所独有的。历史上,曾以忠孝闻名天下的王莽就是一个典型的伪善者。一次,他的儿子杀死了一个奴仆,为了表明他主持正义,他处死了他的儿子,这种行为在封建官员中十分罕见,因而他获得好评如潮。可他在日后迫不及待地撕去他的伪装,干起谋权篡位、涂炭生灵的罪恶勾当,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后人称王莽大伪若忠,的确恰如其分。类似的例子在历史上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
应该看到,一些腐败分子为了掩盖腐败行为,会喊出很漂亮的口号,也可能有一些“善举”,有的甚至还干出了“成绩”,其实质上就是表演,而其真实的用心在于贪,而且贪得无厌。看来我们真的不能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否则就上了腐败分子的圈套,丧失应有的警惕性。
(原载2001年第6期《金融工运·漫笔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