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母亲母亲》观后
近年来,关于以张扬母爱为题材的电视剧作品,可以说举不胜举,诸如《永远的母亲》《母亲心》《我的三个母亲》《戈壁母亲》等等,粗粗一算,以母亲两个字命名的电视剧作品足有十余部之多。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伴随着传统文化回归和社会对道德的呼唤,人们越来越关注母爱这个话题,越来越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博爱和孝道这些文化精华的张扬。但毋庸置疑,这些以母亲为题材的作品,虽不乏对传统的弘扬和对道德的传承,但也确有一些作品,演绎的不过是一些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之类,不过是一些家庭故事或杯水风波,甚至有的作品,也不过是借用母亲这个走俏一时的题材,试图博取一把可观的市场收获而已。所以,同题作品多了,甚至会给人一种厌烦心理,看到这些题目,人们往往会主观认为,不过又是一堆家庭琐事而已,杯水风波永远无关社会宏旨。也正因此,一些追风逐潮赶时髦的作品,往往会远离观众。
但是,当看完《母亲母亲》这部作品之后,我以为这些主观判断错了,这部作品虽也是以写母爱为题材的作品,在这类同题作品中,却独具品格,成了近年来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母亲母亲》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为大的时代背景,通过讲述一豪门大家族的兴衰起落,张扬了我们这个民族深深地植根于老百姓心中的那种家国情怀,可以说这是一部以民间叙事表现概括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通过塑造金国秀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把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爱国、爱家的可贵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应该是一部引发人们对历史对传统文化多方面思考的作品。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关键是对人物的成功表现和刻画,《母亲母亲》不仅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而且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也是作品打动人的原因所在。作品从容地叙述了金国秀这样一位传奇母亲的故事,讲述了在辛亥革命的风云激**下中国普通百姓的心理轨迹。当辛亥革命的汹涌浪潮涌到重庆时,让金国秀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是朝天门的一场关于革命的演讲。她的父亲被捕,恋人远走他乡,而她则为“救父”被迫嫁于侯府,自此这个平凡女性的命运与侯府一起,开始了兴衰荣辱和曲折跌宕的变化。作为一部以女性人物为主体的作品,作品不仅写了金国秀一个女性,而是写了诸多女性,比如出身富贵人家的老妇人侯母、侯志宏的爱女如玉以及他的小妾子萍等,这些人物并非主要人物,但却一个个性格鲜明,呼之欲出。除了金国秀外,我认为侯母的塑造特别具有典型的意义,比较起来,她算是一个有身分的富商之家的老夫人,但她却有着慈悲心肠,通过写这个人物,作品表现了大革命给不同阶层的人带来的心理变化。
优秀的电视剧,首先要把故事讲好,但是一部有思想品位的作品,仅仅会讲故事还是不够的,而且一定要把这些故事写活、写得真实,这就需要创作者善于把深邃的思想寓于故事之中,善于写出人物命运的变化和发展,善于在人物命运的变化中透视整个时代,从而引发观众的多方面思考。而这一点正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金国秀从一个以卖身救父嫁给侯家的弱女子,到最后成为一个亲近革命并为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女性,这里边具有很大的落差,写好这个落差,就写出了人物成长过程的合理性。只有写好了这个过程,人物才能显得鲜活感人。金国秀初进侯家并不是明媒正娶,而不过是主人公卖身救父的孝敬行为。当时面临着父亲被杀的可能性,年仅十八岁的金国秀惜别昔日恋人祝宇中,决定嫁给侯志宏做个填房,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经常被歌颂的内容。这就注定金国秀的婚姻生活是与爱情无关的命运的撮合,所以她进入侯家,注定不是幸福的,不仅受丈夫冷遇、婆婆刁难,而且还要面对前妻之子侯朗的不认可和刁难,她没有气馁,也没有抱怨,最终用自己的诚实与善良、真情与温暖打动了这个孩子,使他认可了自己,并且最后心甘情愿地叫金国秀这个后妈为妈妈。这个巨大的变化,作品是在娓娓叙事中一步步完成的,因为作品赋予人物以生动的故事,所以人物这个变化显得自然真实,没有丝毫的做作。
在塑造金国秀这个人物时,作品重在写好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第一件事,通过写她对丈夫侯志宏纳妾的不满,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女性新思想的萌芽。当时丈夫侯志宏因反对袁世凯而被捕,作为妻子的金国秀腆着大肚子去救他,然而却意外地发现侯志宏已经有了外遇,他在外边纳取一个名叫子萍的女子为妾,并且已经怀孕。这为已经受新思想影响的金国秀绝对不容,在她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应该与歧视女性的腐朽思想决裂,必须一夫一妻,不能把女性当作玩物,所以她愤然选择了离去,表示对丈夫行为的不满和愤怒。但是这时候的侯志宏对金国秀已然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他对自己出轨行为表示了懊悔。后来在侯母的百般挽留下金国秀虽然没有离开侯家,但她与侯志宏的夫妻关系却已经名存实亡。然而,这个个性鲜明的女性从此却成了侯家的顶梁柱,她以非凡的智慧和才能,支撑起了侯家的整个家业。
能够表现金国秀品格的第二件事,就是在对待子萍的态度上,这也是金国秀这个女性更感人的一面。对丈夫的出轨行为她表示愤怒,但她并没有怨恨子萍,她认为子萍作为一个女性也是受害者。所以在侯志宏对子萍选择抛弃的情况下,她给予了子萍真诚的帮助,子萍离开侯志宏,以侯家老太太干闺女的身份嫁了人,后因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自暴自弃开始吸毒。金国秀知道情况后依然没有嫌弃她,想方设法地帮助她,使她在痛苦中重获新生。还有,子萍作为小妾,她的儿子云灿一直在侯家生活,即使是子萍再嫁他也没有跟着过去。但是金国秀的儿女们云峰和如玉对云灿很不感冒,认为他是小妾所生,一直也看不起他和他的母亲。金国秀就即时教导孩子们,要敞开胸怀接纳这个并非同母的弟弟。金国秀的博大胸怀在这里得到充分张扬。云灿在前线打仗留下了残疾,在最颓废的时刻,金国秀更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教育云灿,使得云灿重新站起来,重新面对人生。至此,一个典型的善良母亲的形象立起来了。
金国秀的形象得到升华,还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难当头,人民有难,金国秀的善良品格、慈母心肠和博大胸襟在国家情怀和民族大义上,再次体现了出来。她的儿子参军报国,女儿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自己变卖家产创办慈善机构收养孤儿,在战争最残酷的阶段,她也同样面临诸多困难,仍然想尽办法确保孤儿们的费用与教育。还有,金国秀对进步和新思想的追求,还表现在她的婚姻观念上。大儿子打日本鬼子牺牲后,儿媳莲莲一个人带着孩子很不容易,最终与学校的老师产生感情。作为一个从旧时代过来的人,金国秀坚决支持莲莲追求新的幸福,毅然决然地让莲莲带着侯家唯一的孙子嫁出去。这样一种表现之所以更能打动人,关键它在细节上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其间没有任何空洞的口号和概念,但她的行为,代表的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从她以身救父,到最后她亲眼看着自己身为共产党员的儿女们从容走上刑场,人生的苦难历程,让她真正地了解了革命是怎么回事,了解了共产党是怎么回事,她发自内心地痛恨旧中国的黑暗,因此一次又一次慷慨出资帮助共产党抗日。直到重庆解放后,当政府按照当初承诺偿还金国秀两千两黄金时,她依然婉言拒绝并做出了另一个选择,那就是把这笔款项用于建立妇女儿童发展基金,同时她自己向党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人物得以完美的表现和展示。
应该说,金国秀这个形象在近年来荧屏的母亲形象中,是一个为数不多的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作品通过这个形象,由衷地赞颂了普通民众的国家意识和民族大义,就这点来说,这部作品有其独特的意义。它为广大观众认识那个特定时代,认识那个时代的中国国民心态,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范本。
(原载2015年第6期《中国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