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集文献专题片《苦难辉煌》
一部优秀的文献专题片,它的魅力和影响与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些时候,甚至能够超越电视剧所具有的思想震撼和艺术感染力。这是我观看完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制作中心和国防大学、中共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的12集文献专题片《苦难辉煌》,获得的一个至为深刻的印象。当这部文献专题片播出的时候,同一题材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寻路》也已经制作完毕,并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我有幸先睹为快地观看了这两部作品。一部是文献专题片,一部是文艺作品,但两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基本相同,都是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创造历史辉煌的艰难历程。然而,由于《苦难辉煌》大量用的是实情实景,大量采访的是历史的见证者,大量叙述的方式是“当事者说”,因此,观看和鉴赏的过程,常常能让人血脉愤张,产生一种让人无法遏止的**。可以说,在对历史的回望中,作品像警示之钟一样,提醒着当今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从党的历史汇总中得到什么启示,应该怎么珍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今日辉煌,应该怎么继往开来,去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综观12集专题片,编导者重心所在,是叙述中国共产党人在苦难中的寻觅与探索。作品依据的版本是金一南同志此前创作的已经风靡全国的同名专著。然而,作为一部大型文献片,把一部数十万字的图书搬上荧屏,不是简单照搬那么简单,如何取舍,如何运用画面语言进行叙述,如何更加凝练也更加感人地突出主题,这确实需要编导者进行再创作。《苦难辉煌》的叙述重心,主要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艰苦跋涉的苦难历程。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人民在艰难的探索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新的历史辉煌。这个历史过程,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花黄迭出。这个历史过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寻路的过程。这个探寻的过程,是以无数志士仁人的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的。仅从北伐到抗日战争,在战场上牺牲的就多达76万人,其中32万是共产党员,如今,有名可查的受到优抚的烈士就多达380万人。许许多多的珍贵画面和生动记述,让我们认识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难探索。文献专题片告诉我们,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此前晚清民国曾有过不少志士仁人在艰苦寻觅,其中有康梁变法,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等等,都没有寻找到一条率领中国人民摆脱苦难的正确道路,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才发生重大转机。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正确的革命道路的寻找,也充满了苦难和艰辛。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枪声,让党的领导者认识到了枪杆子里边出政权的伟大真理,此后便出现了风靡全国的起义和暴动。但随之党的领导者围绕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及走什么样的道路问题,开始了激烈的斗争,最后以惨重的代价认识到一个真理,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中央领导机构最终不得不离开上海。而真正确定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领导,是在遵义会议以后。《苦难辉煌》以历史画面来讲述党的历史,主旨在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历史,是苦难跋涉和艰苦探索的历史。这个苦难中创辉煌的历史,告诉中国人民一个真理:那就是中国人民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的东西,任何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的著名讲演中有句被全世界传递的话:“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这段只有49个字的话,被世界媒体誉为简单而深奥的“鞋子理论”。今天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实际上我们依然在“寻路”。这是一个艰苦和艰难选择的过程,如今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话题,也有人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很不习惯,拼上命也要围堵中国,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民是走西方列强给我们指出的西方民主之路,还是走其他什么路,习近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传达了坚定而自信的声音: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保守的老路,而要走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特色之路。这条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奋斗牺牲探索出的正确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特色之路。如果说“苦难辉煌”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话,这就是最主要的现实主义。
《苦难辉煌》还以大量生动的历史影像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信仰,丢掉了信仰,我们就无所适从。作品中向观众介绍了许许多多为坚持理想信仰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陈铁军、方志敏等千千万万为正义真理而英勇就义的先驱,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每当看到这些画面,我们常突然惊起,这些在老一代共产党人那儿当作寻常事的革命故事,如今为什么突然会离我们如此遥远?为什么今天我们的队伍里,甚至一些高级干部,那么轻易地为了金钱而放弃理想信仰?为什么他们那么轻易地被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糖衣炮弹”所击中呢?从这个意义上,《苦难辉煌》通过对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仰的弘扬,可对今天的共产党人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被鲁迅先生高度评价的殷夫,曾留下著名的诗篇《别了,哥哥》,诗中说:在信的一方,哥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明皓/是统治阶级所给予的爵禄/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只要我答应一声/就会走进你的圈套/我不要答应,不要功名/只要向真理的王国前进/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各的前途/我们彼此再见的机会/是在彼此隶属的阶级交了战火。我们阅读这些故事,我们观看这些画面,我相信会有助于我们人民重新高扬起理想和信仰的旗帜。
我们不能不警惕地指出,面对我们的党领导人民九十多年的苦难探索和巨大牺牲,有些人置若罔闻,不是从历史中寻找有益的启示,而是以极其污浊的手法解构历史,甚至丑化我们的先驱和领袖,弄一些所谓花边新闻来恶搞革命前辈,这是我们应该特别加以警惕的。不久前,美国一位著名人物撰文说,在中国随意解构毛泽东形象的人,连起码的民族自尊都不懂。认真观看《苦难辉煌》,通过无数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我们会再次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伟大,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伟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老一辈开创的革命道路前进,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国梦,一定能创造新的辉煌。
(原载2013年5月28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