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我们的英雄

烽火岁月诞生的伟大旋律

字体:16+-

——聂耳、田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肃穆的重大庆典、庄严的外交场合,每当雄壮激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军乐声响起,伴随昂扬的节奏,人们常常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昂然向上的**,一种热血沸腾的爱国情怀。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心士气,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抗敌御侮的决心和意志,鼓舞着一个民族奋发进取的雄心壮志。《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记述的是一个民族在外敌入侵时所表现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任何伟大的作品,都必然来自于沸腾的生活,《义勇军进行曲》同样来自于抗敌御侮的沸腾生活之中。已经80多年了,但是历史永远记下了那悲壮的一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国民党驻军高层会商应对办法时,有人表示怯弱,声称如被攻击,还是服从国民党中央的指示,避免冲突,退出北大营。

话音刚落,一位将军拍案而起,他愤怒地坚决表示:“我指挥的12个公安总队所有的警察部队全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非到不能抵御时,决不能放弃驻地!”随后,他便率领这支只有轻武器的部队开始与敌人交战。从18日晚开始到21日深夜,与日军整整激战3昼夜,终因无力继续抵抗被迫撤离。为了保存实力,他们连夜向锦州集中,后来这样一支只有轻武器装备的公安警察部队,成为东北义勇军的主力。这位最早力主抗战的将军名叫黄显声,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各地民众揭竿而起,比如在辽西黑山、新民交界的地区一支由高鹏振率领的义勇军,就是其中的一支。他们与黄显声的部队,共同成为抗日的义勇军。

在最艰苦的作战中,一支以满江红曲调咏唱的誓词歌,在义勇军的军营很快流行,歌中唱道:“起来,起来吧,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已破碎,家园已被毁,父母成炮灰,姐妹遭**,留着我们的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这其实是义勇军出征宣誓的誓词,用满江红曲调谱曲后,也便成为军歌,伴随人民的抗战热情,很快在辽西各路义勇军中传唱,当然后来这也成为田汉、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素材来源之一。

辽西义勇军在前方浴血奋战的事迹,鼓舞和激励着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上海的爱国人士以笔作刀枪,声援义勇军,成为义勇军在文化战线上的坚强后盾。前线抗战的消息不断传来,上海各大报纸连续刊登义勇军“锦州保卫战”的消息,这些报道对身居上海的田汉、聂耳是巨大鼓舞。作为文艺家的田汉受义勇军事迹的感动,决心创作一部义勇军抗战题材的电影。

到了1935年初,名为《风云儿女》的电影刚写了个梗概,主题歌歌词还没有写好,田汉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但即使进了监狱,田汉为抗战创作的**丝毫不减。在狱中,田汉继续思考完成主题曲的创作。没有纸,他便用一个烟盒的背面写下了电影主题曲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歌词写好了,辗转被传到狱外,聂耳知道后,深为感动,作为1933年被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老战友,他主动向当时的负责人夏衍提出请求说:“把作曲的任务交给我吧,相信我能完成好这个任务,田先生肯定也会同意的。”

带着满腔的**,聂耳很快完成了谱曲。在创作中,为了音乐表达的需要,聂耳对歌词还特意加以改动,加了3个“起来”,在末尾,还加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样,整首歌曲浑然一体,更加铿锵有力,也更加具有进行曲的特色。随着电影的公演,《义勇军进行曲》也开始流行。但是,就在几个月之后,聂耳不幸溺水身亡。《义勇军进行曲》也便成了他与田汉的最后一次合作。

其实,就在不久之前,他们还合作创作了一部表现抗日的歌剧,歌剧的主题曲叫《前进歌》。这部歌剧在上海影响巨大。1934年7月1日,该剧在上海正式公演。当演出进行到最后,码头工人义愤填膺地把装有军火的木箱扔到黄浦江里,日本水兵开枪打死了工人于子林和小栓子时,由聂耳扮演的码头工人老王抱着垂死的孙子愤怒地唱起了《前进歌》……那一刻,演员和观众的情绪融成一体,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像火山爆发般倾泻出来,大家齐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等口号,很多人都眼含热泪。据当事人回忆,《前进歌》的内容,已经有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子。

《义勇军进行曲》也迅速传到了东北义勇军部队,并广泛流传开来。但是,最初带着公安部队组成义勇军的黄显声将军,因为抗日反蒋,于1938年2月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1946年7月,黄显声由贵州息烽被转囚到重庆白公馆。在白公馆看守所,黄显声有时可以在特务的看管下走出去转转,难友曾经劝他有机会可以跑掉,但是将军表示:“我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做事情要光明磊落。”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白公馆大屠杀开始后,黄显声第一个被带了出去,在步云桥刑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后背,殷红的鲜血浸透了他的衣衫。这位最早持枪与日本作战的英雄,没有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下,却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据说,黄显声是吟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一步步走向刑场的。

《义勇军进行曲》的流行,电影《风云儿女》的播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真正让这首歌曲唱响全国的,却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由于运动中学生们的倡导,这支抗战歌曲很快唱响大江南北,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集结号,并且唱到了全世界。1940年,在美国纽约,一名黑人歌唱家演唱了这首中国人的抗日歌曲,并且还灌制了一套中国人民团结抗日歌曲的唱片,除《义勇军进行曲》外,还收有《大路歌》《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共6首。宋庆龄还亲笔为这套唱片撰写了英文序言。于是,这支中华民族的抗战歌曲很快便被世界所了解。

1949年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当时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代表团的成员们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

1949年6月,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时,由田汉作词的国歌在天安门上空回**;万众欢呼的广场上,田汉的儿子田申作为华北军区战车团代团长,率领战车团隆隆驶过,接受检阅。而此时的田汉就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家国情、父子情交织出一首雄伟绚丽的人生凯歌,这一幕载入了历史的记忆。

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不仅记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也永远警示着亿万人民居安思危,时刻为保卫祖国安全而战。《义勇军进行曲》,凝聚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魂魄!

(原载2015年6月5日《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