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会接着打一场高烈度的城市巷战……我们都需要做足准备。现在出兵,还不合适。”
张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程杰,虽然在兵力对比和装备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对于营地的谨慎态度,还是让他迟迟下不了决心进城。
“我的意见,不能再拖了……莞城里那么多的蓝种人,极大概率上面漂着大个子的无人机。一旦发射电磁信号将他们动员起来,再打进去,就要困难很多。”
程杰说的是事实,这样大规模的战事调动,通过无人机和卫星传输信号,大个子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既然我们对樱井来说,全无秘密可言。那她一定也会分析我们的动向。”张航说道。
“这个不假。”程杰点点头。
“所以,如果站在她的角度,你会怎么想?”
“她一定会觉得我们随时都会进攻莞城,她能做的,要么利用蓝种人死守,要么……”
“把庞培从营地中引出来,消耗我们的力量。”
二人异口同声,看来,想到一起去了。
“我们不打莞城了。”
张航话锋一转,这一下把程杰闪了个措手不及。
“什么?”
“我说我们先不打莞城了,耗着他。”
程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我们在这耗着干嘛?”
“你的眼睛里,难道只有莞城这一个地方吗?”
张航微微一笑。
程杰完全无法理解张航的想法,他需要让后者好好解释清楚,莞城近在咫尺,且战略地位和价值万分重要,为什么说放弃就放弃。
“问你,大个子和魏雷霆的相同点和区别在哪?”张航对程杰说。
“这……我哪知道。”后者感觉莫名其妙。
“他们都是旧时代的岛族人后代。”
“和我们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民族性格,较真、认死理,容易一条道走到黑。”
“你不说我还没关注,现在想想,好像石工这人是有些固执。”
“他那是给你面子,不在核心会议上表露出来,毕竟是集体决定……他呀,性格上硬得很。”
“所以你的意思是……大个子也是这种人?”
“我们已经打到南城了,而且翻来覆去搞了好久的抵近侦察,不管是她还是庞培,不可能不会察觉。”
“我好像有点明张你想的是什么了。”程杰眼睛一亮。
“大个子十有八九会认为我们百分之百会攻打莞城,而且她自己一定也会做着相应的准备。甚至我们都不能排除她跟庞培和解,并且通好气的可能。”张航说道。
“要是这样说的话,如果我们打进去,或许人员素养装备性能上占优势,但是架不住他们破裤子缠腿,没完没了,到时候损失会更大。”
程杰一拍大腿,“我明张你的意思了,怪不得你要反向思维。”
“我们绕过莞城,往东走,沿着环线公路北上,那里还有BX城、莞城,以及臧舟市。”
张航在地图上比划着,“相信我,这三个地方一占,莞城里的人肯定会慌,到时候,就看他们会不会主动突围。”
“要是突围还好,我们可以一击必胜,就算不出来,也可以把他们困死在莞城里。”程杰点着头,表示赞同。
“所以,我们要主动出击。”
战略层面的改变使得所有工作的方向也开始转向,更多的补给、更多的干部、更多的兵员,还有更多的装备。
都在源源不断地从控制区和根据地运往南城,这个在旧时代默默无闻的小城市,如今成了一台不停运转的战争机器,随时准备四面出击。
这样的大范围物流运转,让远在云城的王诗晴有些惶恐。自从张航和程杰北进以来,她担下了几乎所有的正事工作。
资源的调配不仅是个辛苦活,也是个细致活。每天数字的不停跳动,让王诗晴很快意识到,张航和程杰他们又要玩把大的。
王诗晴不停地往前线发送信息,但是苦于林良依旧在东岗核电站忙活着,根据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没有完全跟上,导致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这让她极为苦恼。
“你们要搞什么,这是要考验我们的资源动员能力吗?”
在电话里,王诗晴气势汹汹地说。
“没有任何难为你的意思……形势所迫嘛。”张航小声嘀咕着。
“你们两个是不是又折腾什么了?”
“核心会议不是通过了我们针对莞城的新决议了吗?”
“就这个?没有别的瞒着我?”
“就这个,真的就这个!”
张航等待的,是电话另一端的沉默。
十几秒过后。
“这一次,确实可以考验一下我们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情况下的物流运转……这相当于把能动员的全动员起来了。”
听王诗晴的语气,张航知道这是认真的。
“对我们来说,就当它是一次全面战争,一旦未来有任何紧急状况,只会比现在更糟,不会更好。”张航严肃地说。
“我会尽力把能动员的全动员起来,至于民兵,要保护好车队和管道,这可是你们的生命线。”
“我知道,会做妥善安排的。”
结束和王诗晴的通话,他知道,在控制区,那还算是一片祥和,过了控制区到了根据地,就会是虎狼环伺。
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倒不是来自敌对势力和破坏分子,而是近乎于原始的生存条件。
毕竟,基础设施还没有修过来,想要维持一支大军的吃喝拉撒,可并不容易。
打仗,打的不仅仅是战略战术、兵员素质、武器装备,最核心的,是后勤补给和工业制造力。
这个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新基地”的发展,基本是围绕着两条腿走路,一是抓工农业生产,这是群众生存保障的生命线,再就是抓民兵战斗力,这个是组织稳定的基石。
好在这两条腿抓得都很硬实,在持续的北进行动中,强大的后勤支援始终保证了前线民兵的衣食住行。
这些补给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其一,控制区的物资,通过发达的公路系统持续性的进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