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明末当皇帝

第87章 新式子弹

字体:16+-

第八十七章 新式子弹

为此,基隆城的城墙是一面面修建的,这样做的坏处也是十分明显,整个东西城墙长度都在十里以上,达到了十二里宽,北面的城墙长度甚至达到了十五里,这样一来整个城市的城墙周长为五十四里,要知道明朝的南京城作为开朝国都,整个周长也不过六十五里长,因此基隆城显得过大,这对于明军这点有限的兵力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明军根本连城墙都铺不满,更别提守城了。

不过对于进攻一方而言,难度是同样的,这样一座大城至少需要两万以上的兵力才能攻克,即使明军兵力不足,进攻方的兵力也至少需要八千人以上。

按照之前陈永华的计策和估计,冯信只会派出两千余人的部队,人数不会很多,因此只要将南边的城墙建立起来,明军即使龟缩在基隆城中,守城的危险也不大。

项玉眼下的注意力并不在基隆城的城墙上面,由于新兵招募,原先给民兵们配备的冷兵器和老式的火绳枪就需要进行更换了,他好些天没有去军械所那边了,也不知道他们那边的燧发枪生产了多少。

明军的军械所不仅负责为军队中的火枪火炮进行维修处理,而且还负责新式枪械的生产和研发,之前由于人手不足,所以生产速度十分缓慢,后来从日军俘虏中挑选了一批工匠,再加上重新招募了一部分工人,使得军械所的规模扩大不少,人数也超过了百人,其中的一些熟练的工匠专门负责新式燧发枪的制造和检测,一些老工匠们则负责教带新学徒,这个时候的燧发枪比起后世的那些精密枪械来说简直不值一提,火枪的进化也是由一代代人不断研发而得以慢慢实现的,因此项玉特地在军械所里面成立了一个技术研发部,相当于后世的创新设计所一样的部门,专门寻找明军枪械中的各种不足和缺点,并且提出改进思路加以制造和实验,这个部门的枪械生产和消耗量也是十分惊人,但是他们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自从项玉跟他们讲解了空气动力学之后,他们对于“流体”这一减少空气阻力的研究进行了数十项,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证实,在火枪的体系之中,需要考虑流体力学的其实主要是子弹,因为子弹在射出枪管之后是一个遇到阻力不断减速的过程,因此在初始速度,也就是子弹离开枪管的那一刹那,怎么样减少子弹所受的阻力便是他们所实验的方向,其实这一点而已餐口后世的锥心子弹,项玉并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却没有提出来,而是想看看研究所的这些学员们能不能自己想到。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没有辜负项玉对他们的期望,在经过一些列的实验之后,他们终于制作出了后世的这种子弹的原型了,模样上面来看几乎是差不多的,当然这种子弹并不具备地火,因此没有弹壳,而且他们在子弹的底部加上了一个铜环,由于铜的导热性强于铁,加上延展性更佳,所以这一个小小的铜环,将使得子弹在枪管里面与枪管内部贴合更加紧密,枪管里面的内压力维持的时间更长,子弹获得的加速度也就越大,因此子弹在离开枪管的时候获得的初始速度也大为提升,经过试验,在改进了子弹外形和加装铜环之后,使用新式燧发枪射击的结果是这种子弹能够射出两百五十步,相当于三百五十米的射程,比之前几乎提高了一倍,而且锥形子弹的破甲效果更佳优越,在两百米的距离上面就可以轻松的射穿明军穿戴的锁子甲,在一百六十米的距离上面可以射穿绵甲。

这样的成果自然令项玉自己也欣喜不已,但是由于子弹与枪管只见的摩擦加剧,如果是使用这种子弹,每射击五百发子弹就要更换一次枪管,不过目前明军的铁矿的产量稳步提升,这一点消耗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倒是这种子弹的出现令项玉对于自己一手建立的这个研究所的未来感到充满期望。

项玉对学员们一番鼓励和嘉奖之后,这才来到锻造间,里面目前又五十余人正在热火朝天的打造铠甲和武器,明军目前身上穿戴的主要还是之前的绵甲和锁子甲,这些铠甲在跟日军的作战中间被日军的铅弹丸十分容易的就击穿了,由于铅比铁中,因此穿透力要比明军的子弹要稍稍强上一些,这引起了项玉的注意,并不是他想跟换明军的子弹制作材料,而是明军的铠甲的脆弱性使得他有点担忧,郑成功虽然不太注重火器,火枪也装备的不多,但是明军中毕竟还是有相当的数量,因此继承了郑成功主要军力的冯信军中也应该有一部分的火枪兵,虽然他们手中的多还是老式的火绳枪,不仅射速慢,而且射程近,甚至不如明军装备更广泛的弓箭,但是一旦规模上去了,这些火枪也不容小视。

因此新式铠甲不仅加强了正面的铁片的数量,而且里面还挂了一层细丝网,能够使得子弹即使射穿了外面的铁片也会被这一层网给卡主,不能伤害到穿戴的士兵。

要不是条件实在是不允许,项玉甚至想搞几套防弹衣出来,但是这个时候防弹衣的意义并不大,穿戴之后不仅显得笨重,而且严重影响了士兵的机动力。

徐则清这个时候正在巡视锻造间的情况,见到项玉进来之后连忙迎了上来,项玉此行就是想要了解一下燧发枪的生产情况,生产速度和目前的储量。

见到徐则清之后向他询问这些问题,由于之前看到了研究所的新式子弹,项玉也想了解一下这种子弹锻造间一天能够生产多少发。

徐则清也知道明军很快就要打仗了,因此这几天便亲自前来督导,他想了一下后表示,锻造间目前尚有一批新学员即将上岗,虽然目前一天只能制造十五杆新式燧发枪,但是等到人员全部到齐了之后估计可以提高到二十五杆。

一天十五杆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杆,这个速度还可以接受,而根据徐则清的说法是目前军械所还有一百二十多支已经造好的燧发枪,随时可以领取使用。

但是研究所的学员们研究出来的那种子弹由于目前制造工艺还不熟练,加上人数不足,所以一天仅仅只能制造三十余发,速度很慢。

项玉在心中计算了一下,目前明军新式燧发枪的缺口在五百五十支左右,减去军械所的存货,缺口在四百支上下,保守估计明军还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因此燧发枪的数量是足够的,但是子弹的生产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一点,一个月也才九百发,等到开战前自己手中的这种子弹还不足两千发,空有一种利器而数量不足,这简直发挥不出来这种子弹的威力嘛,因此适当的将工人向制造这种子弹方面倾斜,燧发枪方面的速度可以稍微放缓一些,以便再开战之前明军手中有足够的子弹可以使用。

项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徐则清,徐则清表示会做适当的调整,但是由于工人们的熟练度的缘故,因此新式子弹的生产速度在增加了工人之后会有多少提高,他也说不准。

这种事情也没办法,任何新技术从学习道熟练都有一个过程,项玉也不能强求,他只希望在看展之前这些子弹的数量足够他们打一战的消耗。

从军械所出来,项玉准备去西面的码头上去看看,西面的码头是修建不久的一处水军的基地,码头不大,上面停靠着两艘稍大一点的战船和三艘较小的战船,大一点的就是之前在沙滩上搁浅的日军战船,目前已经成了明军的主力战舰了,稍小一点的是明军工匠在日军工匠的指导和帮助下自行建造的,日军自己的战舰都不是很大,因此明军自己建造的战舰就更加小了,按照后世海军的标准,排水量在五百吨以上的称为“舰”,五百吨一下的称之为“艇”,明军目前的五条船只能称之为小舢板了,缴获日军的量艘战船排水量还不到一百吨,只有一千六百石,相当于八十五吨的样子,而明军自己制造的战船则显得更加小了,只有一千一百石,刚刚五十吨出头,当然,因为这个时代的战船全部都是木质结构,所以会比后世的钢铁舰船显得稍大一些,明军海军的两艘“大船”,长约四十五米,宽十五米,吃水一米五,自己打造的战船要小上一圈,长只有三十五米,宽十二米,吃水一米二,即便如此,明军自己制造出了战船都让项玉感到十分高兴,万丈高楼不是一天就建成的,还不是一点点慢慢发展壮大的,所以这对于明军水军来说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肯定会有比这还好的战船的问世。

水军在项玉的军中还是一个新兵种,目前还只是一个空壳子,水军的主将就是之前跟随项玉身边的李权,水军目前只有十几名水手,都是从渔民中招募的,他们每天都跟着日本水兵们出海适应航行,掌握航海的技术,一级学习海战的技巧,说实话,项玉并不想让日本人来教,因为日军的水战简直就是一塌糊涂,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不仅打不赢船少兵弱的朝鲜人,更是被之后赶来的明军水军给完爆。

海军是一个贵族军种,她的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和优秀的将领指挥,才能够发挥出她的作用的兵种,在拿破仑称雄欧洲的时候,有一个国家他始终无可奈何,这就是大英帝国,彼时的日不落帝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几无人可撼动,加上纳尔逊这个海军将领的杰出领导,拿破仑几次跨海出征的意图都被挫败,终究咬牙切齿而又毫无办法,只好将一腔怒火发泄到体型庞大而又十分笨重的北极熊身上,这才在莫斯科城下的一败涂地。

眼下台湾跟清廷的关系和实力对比比之日不落帝国和法兰西王朝更加劣势,因此只有建立一支非常强大的海军,明军才能够保证台湾的安全,并且最终跨海击败满清政权,收复明朝沦陷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