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了17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终于站在了静海火车站的出站口。
“后面的把票拿出来打一下啊!”车站的工作人员,一个身穿棉大衣的大叔对着刚刚从K920车次上下来的乘客喊到。
走在我前面的是一个七荀老太,儿媳妇似的人物跟在后面搀扶着,顺便把车票从口袋里掏出来递给车站工作人员。他摆摆手,示意人群快点出站。
他并未仔细看清车票,只是用“敷衍”的眼神对着匆匆掏出了车票的人们摆着手。
我并未来得急看仔细棉衣大叔脸上的表情,本来是不想掏出车票,嫌麻烦。后来,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在距离棉衣大叔还有4米的位置,我乖乖的掏起车票来。
“咦?我明明放在这里的!怎么不见了?”心里想着,急忙翻着身上的小挎包。
明明之前是确认过好几次的,在临下火车前还确认过……明明和身份证一起夹在学生证里面的…
快要到天津了,从火车驶出沧州站后,车上的座位基本都已经空下来了。坐在我旁边的天津塘沽区的男生坐到了对面的三个空座上,最后干脆枕着书包躺下来。
我不忍心打扰他,想快到静海站的时候再让他帮我取一下行李箱子。
过了一会儿,我站起身穿好因为闷热而托下来的羽绒外套。背好小挎包。他听见声音,醒来了:“还早着呢!别激动。”
“能不激动么?回家啊,当然急了。”我检查了一下小挎包里的重要物件,都在。
“哎,你要下车了。我还得再熬半个小时。”
想起刚上火车的时候的情景。进了11站台,看到了一辆很普通没有什么特色的火车停在那里。候车厅里的LED显示屏显示的是乘K92010-18车厢在11站台上车,西区10-11候车区候车。为了避免从一头横跨整个车厢穿越到另一头的无奈,我以为“灵机一动”的问了一下站在车厢门口的检票人员:“请问一下,那个14车厢115号是在这头上,还是在那头上好?”大叔没有任何表情地抢过我的车票在上面狠狠的挂了一竖,然后把票扔给我。我看着他,在我上一句话话音未落时我又补充一句:“14车厢大号的是在这边上吧?”他依然对我不理不睬。我脸皮很厚还是自我安慰似的想:“没说话就是默认了吧?”然后大包小包地上了车,从那个门,也不清楚是前门还是后门的。11,12,13,14。走过13车厢看到14号车厢的那个门口。理论上想应该是前门吧。可是,事实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后门。有厕所的一边。新换了的车厢不知道另一头是怎样的布局,应该不可能两边是对称的样式吧。
从门口进入,就强烈的感觉到这个车厢的“崭新”程度。路过厕所,两边的扶手和“墙壁”都是新新的感觉。当看到门口的几个座位都是3位数时,欣慰自己相信了沉默的意思是默认。
口里低声默念115,左找右找可就是没看见显示着这个数字的座位标识。
找了大约有半分钟,它在哪呢?只能用一句话形
容。“众里寻它千百度,那座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就是门口对面靠窗的角落里。所谓角落,正是因为是算从前数起最后一排角落里的座位。当我目光盯住那个座位牌牌时,忽然身旁的一个男生站起,说的话意外地把我吓了一跳:“用不用我帮你把箱子放上去?”
愣了一下,还没等反应过来,条件反射似的说了“哦,谢谢!”
看他轻而易举地将我的行李举过头顶,然后把我的行李安置好。自始至终我竟然完全没看他的脸一下,连衣服的颜色都不曾在意。
一落座,我就忽然有一种惶恐不安,这次上车那么轻松,不会上错车了吧?车厢那么新,那么整洁,上车的人不多也没想象中的那么拥挤。不会…真的是迷迷糊糊上错车了吧?
从来都是坐这一辆车,从来都是。以前坐过几次破脏车厢,也坐过几次新车厢。
可第一次有上错了车的感觉?想问问旁边的这个男生是到哪下来确定下的,又不好意思开口。斜对面的男生手里还握着票,票背对着我,他的手不停动着,晃晃悠悠的,我始终没办法瞄见票上的车次。
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仿佛已经“容不得我-反悔”了。我担忧啊,焦虑啊,无可适从啊,尴尬啊,直至,对面的人开始问他:“哥们儿,你到哪儿下啊?”
他说:“到终点站,天津。”
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嗨,终于找到了车票和学生证了。它们从侧立在背包里变成躺在背包底部了。
拿出车票,拉着行李走到棉衣大叔身边,接受着他的挥手,我出了火车站。
外面是一片热闹的小县城,繁华又和谐。
只是,出租车的价格真坑爹。
因为用老公的钱买了带给弟弟的鸭脖,所以,这次有钱奢侈一把打个的回家了。
刚拉着行李背着个沉重的背包走出了几步远,一个司机问:“打的么?去哪啊?”
我说:“杨李院。”
“哦,那儿啊,知道,知道。”
然后司机尾随了我几步,我趁机问他:“到杨李院几块钱啊?”“啊?”他好像没听清。“多少钱?”
“哦,你说多少钱啊。到那儿,离王楼不远。15块。”
“靠,真坑爹。”我被他吓(he二声)了一跳,说:“这么贵啊?”
他竟然说:“都这价儿。县城里面的都10块,出了县城就15。”
我说着“真贵”就快步把他甩开了,他在后面大喊着:“这都是出租车,不信你可以问问。你往前走,那头儿上也都是这个价儿。”
我在心里呸了一句,姐姐我坐公交车花1块钱去。
(真是说来话长啊,打字好辛苦,说了半天离正题“长足的进步”还有十万八千里远)
怎么说呢?真是说来话长。没灵感的时候吧,半天连个屁都憋不出来。有灵感了吧?又说来话长,思如泉涌,止都止不住啊!好痛苦。我想睡觉。但我又怕灵感跑了明天接不起来。哎!郁闷啊!
背着沉重的书包,拉着行李,向前走了100多米。站在公交站牌准备等车,可恶,路边满满都是私家车,然后还来了个出租车挡住我托着行李上公交的去路。不得已,我提起行李,绕到靠近路中间,挡着我的出租车前面等581公交的到来。
背着沉重的背包,在路边等啊,等啊,581偏偏就不来。连583都不曾过来。而路的对面,一辆辆581、583就那么潇洒而过,驶向另一个方向。
终于,远远来了一辆。“希望”。近一点了,看清了是581。欣喜。可同时也看清了,车上满载着的人。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再说。幸好,在排队上车的同时,有不少人下车了。上车之后,还不算是很拥挤。
落脚之后,环顾了一下四周。只有最后一排还有一个位子。毅然决然的决定,算了,站着吧。反正也不远。
现在靠近后门的栏杆旁,行李箱靠着栏杆,依然背着我那如泰山还是五指山一样的背包。
故事背景:静海县城有4趟公交车线路,每隔几步就是一站,所以平时人不是很多,即使满了超了在下一站也很容易出现空位。
是很和谐轻松的乘车环境。
在路边等公交的时候,我就发现,怎么好像都是私人出租车呢?根本没有什么出租车公司的什么打表的出租车。是不是打表太亏了?
于是,到下一站,我行李的位置就空出座来,我顺势在那儿坐下。
这站,上来两个小学生模样的小孩,坐下了。此时,人满,有人站着了。再下一站,上来的人中有一个老大爷,从前门走到后门,一直没有座位。我站起来,指给老大爷这个座位,老大爷看见了,连说了好几声谢谢,我没有做声。
大爷坐下后看出我背着背包,手里还扶着行李箱。
我面向着后门,背对些司机站着。再下一站,有一些人下车了。老大爷捅了下我,指给我他前面的座位让我坐下。我照做了。
到了终点站,我站起身来。老大爷忽然问我:“提得动么?”还伸手做要帮我提行李的样子。我笑了一下,赶紧说:“没关系,提得动。”然后大爷缩回了手,目送着我笨重地提着行李下了车,他才下车。我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大爷远走的背景,有一些感慨。
公交车是到了终点站之后调了个头停在了路的另一边,我站在下车的地点,左顾右盼,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回家。
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有一些薄雾,三五十米之外都是白茫茫的。向路的两头看都看不出个差别,当时也忘记用店的方向辨别方向了,车调了个头加上有雾,我彻底迷路了。在那里踟躇了大约1分钟,左看右看的,还试图走了两步。
话说,我怎么可能在没有雾的情况下迷路呢?那个终点站可是我读了整整四年的初中啊!
拉着行李根据自己估计的方向感走,在走了五六步之后回头看,然后想了想,嗯,走的对的。
这就是短暂性的迷失吗?我貌似经常迷路吧?也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