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秋雪的书友应该知道,秋雪之前写了一本叫做《无格不斗》的书,但却因为某些原因,才写了三十几万字,就断更了,在此秋雪先向书友们说声对不起,因为秋雪的懒惰,让大家郁闷了....但秋雪在此保证,这次但求完本,不再牵挂稿酬等因素,全新写书,回报书友!
这本《惊动天道》,构架很宏大,构思还在《无格不斗》之前,是秋雪最想写的一本书。
新书将会从一个浩瀚的江湖开始描写,武林中人的争斗残杀,恩怨情仇,武学渊源等等......然后再通过神武境武学大宗师的出现来引出仙道,逐渐去揭开仙道大门,那里会有无穷法宝,无上神通,仙道大门,洞天福地,妖魔鬼怪等等等等......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过往的仙侠书,多是写什么金丹元婴之类的,但秋雪是个追求创意的人,所以书中的设定,不会有金丹元婴,而是一个全新的体系,会让大家耳目一新,因为我认为求新求变,才能在大家审美疲劳的时候,带来更多的欢愉。
接下来,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新书中的武功设定,这里详细地解说下武功境界的问题。(略显繁琐,不喜欢的话,可以不看。在正文中看也一样。)
许多武侠小说中,不时会出现什么内力和真气之类的,但却没有直接了当的解说,概念很模糊。首先我声明一下,我查过资料,但理解也不深刻,更不敢说准确,所以就按自己的理解来设定了。
打个比方,在游戏中,内力算是魔法攻击力,那真气就算是“蓝”,也就是所谓的魔法上限,支撑你发招的东西。这是最普遍的解释,但我不怎么认同。我认为真气应该人的一种“真元”,一种“元气”,从层次上来说,要高于内力,所以我将“真气境”定在了“内力境”之上。
按照我的设定,通过吐纳打坐等方法,逐步控制住体内气血的运行,可以练出内力来,将内力灌注于肢体或是兵器之中,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真气灌注于兵器之中,同样是发挥强大的威力,但却比内力要强悍得多。比如同样是灌注于兵器之中,内力只能让兵器上的力量更大些,但真气却可以让兵器更加锋利,可以产生“刀气”、“剑气”等等,就是将真气灌注在竹叶上,都会变成削铁如泥的利器!
又比如内力可以用来为人疗伤驱毒,但真气却可以为人续命!(比如《倚天屠龙记》中所说,以张三丰的功力,随意点上一指,输入真气,就是新断气之人,也会醒过来。)而且真气可以隔空伤人,将真气打入别人体内,封锁住穴道,可以令人麻痹僵硬。
这是内力与真气的区别。
真气境之上的两个境界,通脉和浑圆,我解释一下。
因为人体之中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我认为这些经脉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气血甚至是真气的运行,而且这是一个过程跨越大的境界,从内力境就可以打通某些经脉,但一直要到真气境圆满,才能将身体所有经脉打通,所以经脉完全通畅之后,真气运行无阻碍,就会循环得快,真气就会很悠长,才能随心所欲地施放杀招,越战越勇,那才会是名副其实的“千夫斩”!
而浑圆境,则是我出于多年对武侠小说的体会所设定的。通脉境的高手因为身体容量有限,所以要用真气来冲破一个个的穴道,来储存真气。待全身穴位都通了之后,浑身充斥真气,就会达到一种奇妙的武学境界。
比如可以看破对手的招式,做到后发先至....又或者是出手奇快,做到唯快不破的水准...又或是以点破面等等.....这个境界的人叫做“万人敌”,在俗世之中,就是可以只身冲入百万大军,取上将首级的人物了。
至于神武境,就再说看,那是武林与仙侠世界的一个转接点......
嗯,还有时间,再说一点秋雪对仙侠的理解。
提起仙侠,不得不说道《诛X》、《星X变》、《凡人修X传》等仙侠经典力作了。第一本,被称作是后现代武侠圣经,是很早的一部网络小说,由于那是网络小说还在初步阶段,所以这部小说没有受到过多的局限,故事很“纯”!保留了许多思想和情感色彩在里面,甚至在血腥纷乱的世道还可以存有仁义之心,这在最近的网络小说中是很难看到的。我本人是非常欣赏,可以从中借鉴下侠义的理解。
《星X变》,很爽的一部星际修仙文啊!三界飞升,自创功法,傲视苍穹....世界非常恢宏大,升级体系也很丰富,融入了作者本人的宇宙观以及事业观,很值得借鉴。在网间曾流传一句话:“网文不读星X变,纵称书虫也枉然!”
但说句不太中听的话,除了金丹元婴等境界比较像样之外,其他什么几级几级天仙金仙之类的,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在几年前这中设定也许还可以,毕竟情节走好就可以了。可是秋雪作为一个新人,想要创新,所以境界的设定,喜欢求新求变,力求言之有物,所以《星X变》中的体系,就要适当借鉴了。
《凡人修X传》,慢工出细活啊,既沿袭了飘渺的设定,又创新出了灵根这玩意,使得对修真者的资质有了衡量的标准,这是个创意,秋雪就想找这种创意,继而学习这种创意!
众所周之,修仙这东西,为的就是长生不死,超脱大道彼岸。所以一路血雨腥风,与天争命,不惜杀人夺宝,甚至都顾不上亲朋的性命,这就是修仙!
似乎在大家印象中,修真的人都必须六亲不认,冷血残酷,杀伐果断.......但秋雪想想要既把修者间残酷的竞争写出来,但同时要写出他们对天道的理解感悟,衍化出道义等等东西......而不是单纯的杀杀杀!
总之一句话,秋雪力求写出一部震撼性的仙侠作品,不管是笔力不够,还是剧情拖沓,还是更新慢.....等等的一切问题,都统统无视,只要慢慢地写出属于我秋雪的仙侠!只求完本!
我敢完本,你敢看着我完本吗?
下面是具体的关于内功的介绍。(比较复杂,仅作参考。)
内功是通过气(炁)的练习而成的,练气讲究呼吸吐纳,多用腹式呼吸法,精神集中,循序渐进,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目的。武术中可以提高耐力、战斗力和极强的自我保护作用等。
内功基础理论
科学上,所谓内功即是寸劲加强版,不依赖距离(即短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发出强大的爆发劲。原理如高频振动器,内功即将高频振动转化为肌肉本能,在打击物体的瞬间,在打击力量不变的前提下,对物体进行零距离高频打击,这种所谓的内功,强者甚至可以发出所谓的内力外放,
形成所谓的气劲,达到远程攻击的目的,对物体进行直接打击时可以出现诸如隔山打牛(与物体表面形成谐振,对物体内部进行毁灭性打击),剑气(与武器形成谐振并影响空气振动,有点像高频振动匕首)等现象。内劲又有阳劲与之分。阳劲,即采用内功的一般攻击频率,但攻击力量巨大的攻击方法;阴劲,即攻击力量稍弱,但是攻击频率极高的攻击方法。这也是内功分阴阳的说法的解释。无论哪种所谓的内功,均非一两日可以练成,这需要巨量的时间对肌肉与神经反应的高强度锻炼,或者达到一定技术(有可能吗?)后对肌肉与神经改造。当然,不排除世界上有其他方法可以让人瞬间学会所谓的内功,但是知道它的基本原理并不难,仅此而已。
人体的穴位和经络
西方人大多不相信这些,中国人基本相信这个。从解剖学上解释不出来,不过穴位和经络的存在是确切无疑的。印度的瑜珈中也有类似穴位的理论。瑜珈认为人的脊柱上有14个生命能源点,瑜珈的修炼正是刺激这14个能源点,从而达到强身的功效。中国的穴位理论更加详细,穴位不仅存在于脊柱,更存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而经络起到一种类似于纲领的作用。奇经八脉把人身的穴位贯穿起来。
气
气(炁)这种东西,连很多中国人也不相信,主要是因为没见过。当然,气是看不见的东西,我也没见过,不过亲身体验过。它的存在也是确切无疑的。连中医里也有很多关于气血的理论。气功(炁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
内功的理论
下面说说内功的理论。各家的内功理太极
论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各家的内功心法不同。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内家有太极、八极、形意、八卦等等。不论哪一门,都有一种所谓的“气拳”,每一个招势都要静止很长时间,这就是内功的修炼。用行话来说叫“桩功”。初级的桩功只是为了体验气,比如某一个姿势,你要感觉到有热气从脚下向上蔓延,直到腰间。有这种感觉说明练对了,没有就说明练得不对。当你对于内力的行走很熟悉了,就练习更加高深的桩功,这时,就涉及到各家各派的心法了。如何引导、控制你的内力,并使之在身体里如何运行。
编辑本段内功的最高境界
内功的最高境界叫做“身知”,就是“身体本身知道气的运行”的意思。再说得“武侠”一点,叫做“打通任督二脉”。这个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学中医的人都学过穴位,同时有一首口诀,讲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顺序和时间。子时运行到哪一个脏腑,午时运行到哪一个脏腑……一天12个时辰正好周身运行一遍。这就是一个周天(先天大周天)。这个周天是人生来就不停运行的。练内功的人,控制他的内力在身体内快速运行,把本来应该一天完成的运行用一个小时完成,他还可能和正常人一样吗?而这个周天(后天周天)又分两种,一种是大周天,一种是小周天。小周天是指控制气血只绕行于任督二脉(上起头顶百汇穴,下止裆部**.穴。身体前面中央线为任脉,身体后面中央线为督脉),速度快但是长功慢。大周天是指控制气血绕行身体所有经络,长功快但是速度慢。这种程度的内功修炼则是只有“身知”的人才能作到的。达到“身知”的人真的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有一位太极名家(已故),身高1米6多,生前(当时已八十多岁高龄)坐于一把藤椅上,一个身高1米9的壮汉双手压住他的胳膊,全身用力压住他。老人家只是大喝一声,就用内力把壮汉弹出2米多远,这就是“身知”的威力。另外,还有一种不为打人的内功。武当派的老道有一种功夫叫“寒暑铁布衣”,是张三丰创立的,练这种功夫,可使人不畏寒暑,四时只穿单衣蔽体而能云游四海。这种内功不仅涉及到上面所说的理论,还要提到道家独特的宇宙观和养生理论。在此不赘述。不过还是那句话,内功也是有极限的。像我现在在长春,经常下雪,天气较冷,但是我仍然只穿一件衬衣一件外套,不穿毛衣和羽绒服。寒暑铁布衣比我还要狠,但是也绝不可能只穿一个小裤衩到南极科考去。以上是关于内功讲解来源于书籍及民间的传说,尚无考证及科学依据
武侠小说里的内功
中国武侠小说里描述的内功应该诞生于1932年,它的“发明”人叫做李寿民。李寿民还有一个笔名叫“还珠楼主”,他与张恨水等人都是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领军人物。李寿民的代表作是《蜀山剑侠传》,但他最为著名的蜀山剑侠传
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
1、丹田呼吸法
内功修炼有三大要素,即调身、调息、调心。其中的调息,就是指对呼吸的调整,武术谚语云:“能柔软,所以能灵活,能呼吸然后能刚硬”。丹田之呼吸呢方法极简单,吸气时小腹自然凸起,呼气时则意念肚脐与小腹内收,并后贴于命门即可!
2、肩胯开合
肩与胯,在内家拳中是人身体的根节,形意拳有“六合”之说,其中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能达外三合者,已经可以打前透后,轻易的致人于死命啦,这里肩与胯又是关键的关键。在本功法中,肩(肩胛骨)要求是以向上、向前、向下、向后的顺序形成前纵立圆的运动,且吸气时为向下向后,呼气时则向上、向前运动,大家切不可忽视“肩不活,力不透”。胯部是难以主动运动的,但在呼吸中也有开合,大家略为注意一下,以体会为主,不要追求大辐度动作。
3、双手开合
严格的说,双手开合这一步,还包括了双脚的开合。但与肩胯开合一样,下盘的开合为隐,上盘开合为显。也就是说,在丹田吸气外凸时,人的双掌心的劳宫穴要有内吸之意,双脚心的涌泉也同样如此,此时人的五指(趾)皆要有内扣,扒之意;在丹田呼气后贴时,则人的劳宫、涌泉要有外吐之劲意。从传统气功的说法来讲,双手(足)开合可以迅速打开劳宫,练出开砖断石,以及击表伤内的小天星掌力,而我个人体会,这一要决是人修炼
由外用内,开发人体潜能,功臻上乘的关键。
丹田开合桩功法
丹田开合桩功的具体训练其实就很简单啦:双脚平行站立,间距略宽于肩,下颌微收,虚灵顶劲,上身正直,从头向下节节垂直放松,松肩,松腰,松胯,随放松使重力落于双足心连线之中点,双膝略屈,五趾抓地。双手由身侧缓慢上抬,于胸腹之间高度形成环抱状,双手掌心相对,掌指斜向前,然后随呼吸之配合做双掌之开合。要求,以呼吸为号令,吸气时,小腹随之自然凸起,肩胛骨也随之向下,向后张开,以肩胛带劲手臂,手掌外张双掌劳宫随吸气而内吸;呼气时,肚脐随之内收后贴于命门处,同时肩胛向上向前合,带动手臂,手掌内合,掌心之劳宫外吐。劳宫外吐时,要意想双掌夹一气团,气团密集凝实,两掌压之不动。如此,功法为丹田开合功之第一步,下丹田的炼法,修炼得法者,七天之内,丹田形成气团,劳宫穴打开,初具开砖断石之实力,进一步修炼,大约36天之内,内气可以打通大、小周天,百日之内气贯周身,是习武、养生、健身的绝佳妙法。说在后面的闲话:丹田功的训练,其内蕴丰厚,它结合了内丹功,武术的筋骨功以及各种训练方法的精华,形成了高效速成的武学内功。山西派宋氏形意拳李旭洲太师爷一系的传人,吴炳文先生曾说:“单求气者,为气所滞,单求力者,为力所拘”,这恰好是对丹田开合功的注释。在气功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法都练丹田,但成者寥寥,是丹田功难修吗?绝对不是,一般练丹田的功夫,敏感者7天,慢的100天,基本就可以形成丹田气团,可以行气于大、小周天。可问题是,单纯练气,炼下丹田者,往往在几天内就可以初步的精气充足,进而**大灼,难以自控,使元精走遍,所以对于炼气者而言,炼精化气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而在武术的力量训练中,丹田功属于腰胯的力量训练,采用西式肌肉训练者,没有不伤腰的,所以有此人认为腰不是练出来的。丹田开合功的妙处,则是把内修与外炼完善结合,把丹田、肩胯、手足结合起来,这是它高效速成的原因。再者,内家拳中有龙虎二气之说。有人说“钻裹践为技,龙虎二卸为击”,还有人说:“龙虎二气为技,钻裹践为击”。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将此“龙虎二气”之说放在丹田功之后的闲话中,其实已说明了我的观点,是以“钻裹践为技,龙虎二气为击”。何谓龙虎二气?对丹田开合功深入实修,应该有所体悟!练丹田开合功,还应适当节制自己的**,最好能节欲百日。此外,内功修炼有三大要素,即身形、呼吸、神意。内家拳核心讲究“形正气顺”。其内修之功验主要从身形间架上得来,虽然修炼丹田开合功是以呼吸为重,但如果有人修炼的功效不明显,那么应当从身形间架上寻求答案。如果有人在室外炼功,效果不明显,还可以找一棵松树,以双掌虚抱松树,进行开合。这算个小窍门。修炼本功时间、次数不拘,随时可炼,尤其以子、午两时为佳。唯一必须注意的,修炼本功之后,必修收功!
编辑本段鹤拳道内功
调运内功
鹤拳道用气,气沉丹田,注气不注力,注意更注气。而这“气”,按中医理论是指人体内能够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有一定的运行路线。武术家认为,这种气的运行是可以锻炼的。练气这种功,就是气功,或叫内功。鹤拳道就是要练这种气。鹤拳道所练的内功是一种丹田功。丹田可分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鹤拳道着重练下丹田,即正中小腹的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的地方。练时应气沉丹田,有节奏地呼吸,呼吸应当做到绵、细、深、匀、细、柔、有力;且意守丹田。就这样使丹田这个位置时松时紧,有节奏地进行腹式呼吸。不断地进行这样的锻炼,日久会使你每当训练开始不久,就会感到腹内有一股暖气血在流动,全身会慢慢感到发热。这就是气血在人体内舒畅地循环流动,它循着经络,由丹日下行至足心(涌泉穴),然后上行经过背、颈,直到头顶(百会穴再下行经颜乔至丹田,成为椭圆形的周流形式。这种气血运行的速度很快,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在练丹田功时,腹部应当感到充实,并富有弹性,这样日久会使体肤变得极其坚韧,经得住相当分量的拳脚冲击。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人自出生长到成年,多则阴盛而阳衰。此“阴盛”指人体外形健美,此“阳衰”指人体内气不足。内气不足,气血不能通达四梢,则人多有病,故应以削弱柔顺形体之法以助内气之增长,终达外形与内气平衡,此练习鹤拳道之目的也。学者不可不知。故看师者松活弹抖,窜蹦跳跃,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未达阴阳平衡就尽力模仿,非但能健身,反伤身矣!所以学练鹤拳道必循矩,不可操之过急。
编辑本段内功的运用
在学习揉手之前,要熟练掌握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揉手时应把这八种劲适当地配合在一起使用。引化或击发对方用的不是单纯的一种劲法,而是由几种劲混合而成的。这种混合劲不是指手式与外形的混合变化,而是特指内功发出时兼有几种劲的作用而言。说到底,就是要根据对方的情况来使用内功。这也是功夫高深者在发劲时,总给人以“棚捋挤按皆非似”之感觉的原因。但必须注意,只有首先分别掌握了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后,才能正确地将各种劲有选择地混合使用。如:使用棚、按、挤之混合劲击发对方,或用采、挒之混合劲引化对方时,再以肘、靠内劲为后援,就分别混合了五种或四种劲。使用混合劲时,不是事先设想固定要哪几种劲相混合,而是完全取决於当时的情况和使用者的功夫高低,即根据应用自然混合。这八种劲的本质皆是内气。其区别只在於内气的不同表现方式和使用方法。内功为“术”,是无形无象的。手法为“招”,是有形有象的。“术”为阴,“招”为阳,两者必须相互结合。应用时,正如太极图所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即招里必须有术通出,术要由招找到通出之路。光有招法而无术的结合是外力较量的手法,光用术而不用手法领出则不能影响对方。只有招中有术,术随招出,才是内外相合的太极手法。发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发”,又曰“静发”;一种是“活发”,又曰“动发”。定发时脚步不动。学发劲必须先从定发学起。定发是一种基本而又普遍使用的发法。活发是在脚起脚落之间进行的,因此,比定发难,也比定发的威力大。活发法与活步揉手不同。要在熟练地掌握了活步揉手后方能懂得活发的奥妙。活发是在足提起而将要落地之际进行的。“足进一寸,手长一尺”,体现著活发的威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