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原记

第一章 昆仑外传开篇

字体:16+-

白雪皑皑,苍茫大地,部落征战连连,幸好有一昆仑之地,免于战争的洗礼,而大清早的这里就已经被鲜血给染红,白雪上覆盖了一层淡淡的红色,也不知道是什么部落在这里征战了一场惨烈的大战,这个时候根本还没有政权的形成,只是各个部落为了赢取更大的领域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的战争,现在这场战争却是一个强大的种族的入侵的战争,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本地的这个部落战败了,而胜利的一方显然是不想给这个部落留下一点可以复苏的机会,居然在清理战场,他们带着刺刀大摇大摆的走在这个死亡之地之上,一个一个的检查尸体,并且都是补上数刀,以确认肯定是必死无疑了,才放开。

鲜血染红的大地上,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婴儿躺在雪地之上,这个妇人显然已经是没有了生气,他空洞的眼睛还张开着,她的脸上根本就看不出有生命的样子,苍白的脸色已经和这里的环境给融为了一个颜色,是那么的苍白,但是在她的怀中却是还有一个小生命活着,这个小生命好像是在母亲最后一口气依然争取为他寻找机会逃命一样,小东西还不懂事,也不知道悲伤,不知道为自己的母亲和种族的灭亡而悲伤,他知道的就是饥饿和寒冷,于是便是哭了出来,这一声啼哭一下子就把那些打扫战场的士兵给吸引了过来,这些人围了上来,看了看地面上的婴儿,面面相觑,有的人说“要不要杀了?”

但是有的人却说“斩草要除根,一定要杀。”什么样的说法都有,但是却是斩草除根的说法要多一点,一个壮汉上前一步,把婴儿抱了起来,说道“真是可怜,只能怪你生错了地方。”说完便是要向地上摔去,突然一阵清风飘过,这里的所有人都失去了意志,好像是时间都停留了下来,雪花的飘落都变得异常的缓慢,这群人都呆滞住了,一个白衣老人慢慢的走在雪地之中,他的步伐根本就不像是在走路,而像是一只在水面飘走的蜻蜓一般,轻盈轻盈,也像是天神下凡,不落凡尘,地面上偶尔有一处是他遗留下来的脚印,但是都不是很深,他的右手扶有一个法尘,法尘上的毛发也是白色的,就像是马尾巴上面的鬃毛一样,但是却是那么的飘逸,和这个老人的头发和着装形成了一个格调,老人嘴巴的地方白色的胡须长长的长到了腰部,眉目炯炯有神,可是却已经是个古稀以上年龄的老者了。

这个老人慢慢的飘到那些野蛮人的跟前,然后把那个婴儿慢慢的接了过来,用自己身上的袍子盖在上面,慈祥的看着这个小婴儿,然后还用手揪了一下小孩的脸蛋,笑着说道“哎,幸好来得及时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看来真是要必先苦其心智,炼其体肤啊。”

说着然后飘飘然的又飘开了,时间一下子好像就是恢复了正常,那个壮汉还是用力一甩,但是突然发现手中的居然是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这些人都惊呆了,明明看见小孩被那个壮汉给高高举起,正要摔下,但是居然这个时候已

经不见踪影,好像时间停止了小孩被带走了一样,其实也是这样,只是当事人已经远去,在远处传来空洞的回声“战奕无绵期,奈何以站?小孩,我先带走了,如果运气好,可能以后你们还会在见面的,哈哈哈哈。”这个空洞幽邃的声音从远处传了过来,这些便是呆在了那里,犹如看见鬼魅一样,把这样的事情记忆犹新的储存在脑海之中。

久闻昆仑,百神之巢,神人之穴,列以神话典故一条,概述下文外传。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

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传说黄帝吃的是一种沸沸汤汤的玉膏,从神话英雄变成了仙界首领。昆仑已非昔日可比,俨然是仙人的老家。

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天柱,仙人万一还想上天,这是绝妙的歇脚之处。昆仑又是黄河之源,黄河是母亲河,古人出于这种崇拜心理,将昆仑由神山转化为仙山便顺理成章。

昆仑山在神话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它是海内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仑山方圆800里,高达七、八千丈。上面长着一种木禾,高四丈,足够五个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说玉石,并不是如代指的真正的玉,即优质石〉作栏杆。每一面又有丸道几每道门都有开明兽在那里看守着。开明兽是什么样子,是位半人半兽的神,身躯有1虎那么大,九个头,长得都是人面,向着东方,立在昆仑山上。昆仑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

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见《西山经》)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爱而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他长寿,后世便有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王西巡,有偃师求见,有的说他与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样,能唱能舞,受到穆王的称赞①,便把他带回了皇宫。穆王西行,还有人向他献一尺长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献夜光杯的;又传说,连雨三月,穆王吹起了笛子将雨止住……总之,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位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断的传说化了的帝王。他最大的奇遇是与西王母的会见。他对西王母毕恭毕敬,手执白圭和玄璧,献上彩色丝带三百纯。西王母设宴款待,双方用歌对答。穆王离开后,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这段会面的事用铭文刻在那里,并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见《穆天子传》、《十洲记》、《拾遗记》等〉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说他与西王母吃一种黑枣,这种枣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实,有二尺长。又说他与西王母欢歌以后,升云而去,或西王母亲自到穆王之宫,一同升云而去。这其间,已经是神话与后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体。

据《封神演义》记载三清之一,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就坐落于此。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

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境内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最高峰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的公格尔峰(海拔7649公尺,另说7723、7719)。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昆仑山,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摇篮,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穆天子传》中就有“穆王八骏渡赤水,昆仑瑶池会王母”的传说,在众多古书中都有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映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天险奇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