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频繁地接触惊悚悬疑方面的小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萌生写这种小说的想法。但是我还记得开始构思《莉莉斯的祭品》的那段日子,记得写序章时的那个教室。那时候《时间之塔》还没有截稿,我在写作上比现在幼稚得多,我甚至以为刚刚想出框架的《莉莉斯的祭品》可以**,毫无阻碍地写出来。
这部小说前期的规划有过很多次变更。
最早,《莉莉斯的祭品》被构思成了一部短片小说集,当时我头脑里已经有了娜依和落英。我感觉这种风格的故事我还能写出不少,所以就想到结一个集子。“莉莉斯的祭品”这个名字就是在那时确定的,因为这些故事大多是哥特风格而且常常提及黑魔法,就借用了夜之魔女莉莉斯的概念。当时我的设想很简单,每一个故事都从人的贪婪和无知开始,而结束于诡秘阴森的陷阱,故事中的主角从不同的路上走向魔鬼的祭坛。
不过,如果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思路,不会让人感到啰嗦吗?可我又不愿意割舍已经想好的那些故事,进而就想到把单一的故事相连,把短篇集写成长篇。
在篇幅上,《莉莉斯的祭品》也有过几次不同的计划。刚把《莉莉斯的祭品》整体框架订出来的时候,我凭经验已经估计出这本书大约要写个五十万字上下。这五十万字的重心在荒野怪人身上,主要是些这些怪人的来历,相互间有什么关联。这个时候序章已经些出,可以说说万事俱备,只差动笔了。但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又有了个新的设想。
我想把《莉莉斯的祭品》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些已经构思出来的内容,下部些鬼谷箫、水草离开荒野之后的故事。大致的情节是,鬼谷箫和水草逃亡回来以后马上面临新学期开学,鬼谷箫乘火车北上去了常青市的学校,水草留在燕壁。当她们都以为一切恢复平静的时候,在荒野上死去的白鲨鱼忽然在燕壁和常青两地同时出现……加上下部,全书大约可以写到一百万字。
这一次修改有这么几条缘由,首先是觉得这故事确实还有往后些的余地,而且新加的部分会让整本书更有意思。其次,五十万字的长篇对于网络小说而言篇幅偏短,爱看网文的朋友只怕会觉得意犹未尽。第三点说来有点惭愧,我感觉上部设计的人物众多,情节纷繁,有些事恐怕难以在鬼谷箫和水草逃生之前讲清楚,拉长篇幅也是进一步整理和完善小说的方法。
从今年的七月到十一月,《莉莉斯的祭品》都坚持每日更新,眼看上部就要结束,我却不得不推迟下部的写作。
眼看我就要本科毕业了,毕业论文要做,已经谈妥的实习要去,工作要找,找到了还需要时间适应(我是学电子的,工作起来只怕不会轻松),课程以多著称的电子学院到了大四还在排课——我在写《时间之塔》的时候因为专业和写作两头做,压力过大已经光临过一次安定医院了,所以不管诸位理解不理解,在如此关键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想冒险。看到这里一定有人会嗤之以鼻,觉得我为了现实的利益让文学靠边站,觉得我话说的玄乎,其实和水草是一路货色。
我不想争辩什么,记得那时候一边吃抗抑郁的药一边写《时间之塔》,在讨论区抱怨过,结果也不过是遭人耻笑。这年头,痛苦都是自己的,我已经知道不管我写出什么,都不会有人理解我个人的痛苦,我只是想说清楚,只要我的健康没有大问题,只要我不会沦落到风餐露宿,我就会一直写下去。而越是如此就越需要计划和理智,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我砸本砸家,不要学业不要工作地去写小说,那我就会面对生存危机,会面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即便如此我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完成这本小说,还有五十万字呢,不是一朝一夕能写完的,既然不是一朝一夕,就一定要涉及一段时间内的吃穿用度,这道理是明摆着的吧?
另外,如果要继续写下去,现在已经成稿的五十万字就需要经历一次系统的修改。《莉莉斯的祭品》已经登出的篇幅都是随写随登的,但是这部小说的叙事和内在逻辑都不是一马平川型,不是那种写到哪算哪的小说。我回头看了看,整体框架虽然建起来了,内容却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有的地方还留了悬念。下部当然需要解答悬念,所以理清思路就更加重要。上部和下部是一个整体,上部的逻辑和线路还不够清晰,下部就没法写好。
修改当然也要占据一些时间,我想,依我现在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暂时不动笔,先看,等到周围的杂事尘埃论定,腹稿也成熟了,自然水到渠成。
说实话,我并不赞成看过《莉莉斯的祭品》已有篇幅的读者守着等下文,就算是那些觉得鬼谷箫这个家伙写东西还挺有意思的人。现在连我自己也不好估计下部到底什么时候能写出个眉目来。我只能暂时当这篇小说完结了,而下部则成了一个不是续写的续写。
不不不,续写总让人觉得是多出来的东西,而《莉莉斯的祭品》一旦写出下部,一定是能和上部完好合璧的,这个我还有那么点把握!
也就是因为篇幅上的变化,我没有在第四十九章结束以后写归零。其实有零就该有归零的,至少我有这个习惯。
我原先就说过,写作中的写手面对文本并不象上帝一样为所欲为,从某种角度来讲,文本自身也在悄然影响着作者的决定。写作者的状态应该是单纯的,他(她)写作的时候应该只想怎么把文章写好,别的都靠边站。既然如此,那他(她)只需要考虑一件事,就是怎么样写对文章本身更合适。我在写小说的时候虽然谈不上心无杂念,但也是尽量追求这样的境界,我的计划是跟着文本的需要走的。
如果小说也可以分为形态和灵魂,那么小说的思路在作者心中出现的时候,小说的灵魂就已经开始孕育。作者要做的,就是在小说的灵魂完备之后,在纸张上为小说生产出一个最最合适的形态来,让这个形态成为小说灵魂的寄托。让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都不再是作者心中的影子,作者要把他(她)能用心感受的灵魂以语言文字的方式传递给别人。
只有作者最清楚小说的灵魂,所以只有作者知道如何裁剪小说的形态,而裁剪形态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个思索和比较的过程,所以计划的变更是随时会有的。
不管以后这部小说会经历怎样的修改,不管我还有什么计划,《莉莉斯的祭品》灵魂已经在我心中成型,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最内核最本质的东西不会有任何改变,而我要做的就是依照那不变的,去修改可以变的。
有些人认为写作是一种灵感乍现,一蹴而就的事,但我的经验和阅历告诉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写出不朽之作的是极少数天才,而且这种天上掉下来的佳作都是诗歌散文类的,没有长篇小说什么事。在写小说的人中间更多被人传说的是谁谁谁排除干扰,踏实钻研,经过多少年的历练写出了有味道的好作品。即便是感性写作的大师杜拉斯也曾说过,一个作者要做的就是把文章改到无可再改,可见时间的酝酿,修改和雕琢对小说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现在已经登出的《莉莉斯的祭品》还没有经过修改,在我看来,《莉莉斯的祭品》离真正意义上的完结还有很长的距离。不过小说的大部分情节都已经定型了,对于那些只关心故事走向的人而言,这个故事已经讲完了。只不过讲故事的人还在想,要怎么样,以什么方式,略去哪些部分,才能让这个故事更加饱满、完整、丰富、浑然一体。
有的过程,只剩下讲故事的人自己去经历,这是一种命定的孤独,也是一种命定的幸福。
如果说《时间之塔》的写作纯粹是懵懂中的一种试探和练习,那么《莉莉斯的祭品》就让我真实得体验到了写长篇小说的感觉。我是把《时间之塔》当做一种预科,而《莉莉斯的祭品》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总要找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把《莉莉斯的祭品》修改好,把下部也写出来,尽力让整个小说完善。这个过程对我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写完《莉莉斯的祭品》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恐怕抽不出时间来写长篇。如果不想写那种流水账肥皂剧式的故事,长篇就会很耗人,我暂时耗不起,只好先把《莉莉斯的祭品》摆平,然后去琢磨琢磨小篇幅的文章,不管怎么样,写作还是要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