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社会建设

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三、幸福的测量

字体:16+-

三、幸福的测量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一)幸福指数的含义及来源

幸福感指数又称国民幸福指数,或者称作国民幸福总值,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如果说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我们还需要一个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在国际社会,这个刚刚出现的标准叫GNH(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它纠正了“唯GDP主义”的单一取向,致力于在物质与精神、经济与环境等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因素之间寻求平衡,以获得人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自人们对幸福展开讨论以来,不同的学科都提出了自己对于幸福的见解。

西方主流经济学用效用或福利来衡量个人的幸福。他们把效用或福利的最大化作为理性经济人的首要甚至唯一目标,并在货币预算约束的情况下找出假定的效用函数的最优静态解和动态解作为经济分析的出发点。

美国心理学家Martin E. P. Seligman提出了一个幸福计算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H=S+C+V):一是一个人先天的遗传素质;二是环境事件;三是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在社交生活方面,Seligman的研究表明,10%最幸福的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丰富的社交生活,他们区别于一般人和不幸福的人的一个标志是愿意与他人分享生活,而不是一个人独处。

在各种不同的幸福指数测量方法中,最早开始规范研究并付诸实施的,当属国民幸福指数(GNH)。它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南亚的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不丹模式已经引起全世界瞩目,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开始了“幸福指数”研究,英国则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MDP),考虑了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日本也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GNC),更强调了文化方面的因素。

国民幸福指数(GNH)的两种计算方法:

1.国民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该公式中的基尼系数(Gi

ni coefficient)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测量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平等的指标。

2.国民幸福指数=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b%+社会福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数×e%

其中a、b、c、d、e分别表示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所占的权数,具体权重的大小取决于各政府所要实现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二)幸福指数的测度方法

目前,对幸福指数的测量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和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

1.主观指标体系:不丹、英国、OECD、世界价值观研究所、新经济基金会等,均采用此种方法,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测度被访问者的生活满意度(收入、就业、健康、休闲等),以及对社会、生态环境、政府治理等方面的主观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优点为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受访者的主观幸福感,但是由于受访个体受到受访时的状态以及对幸福的理解等内外部因素的干扰,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容易受到学术界的质疑。

2.客观指标体系: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开发署的人类发展指数、荷兰社会研究所的生活状况指标等,均采用此种方法,其主要通过客观统计指标通过计算公式的客观评价法,反映居民的生活条件状况,如卫生、教育、环境、寿命、生活质量等。但统计指标资料很难反映出如对工作的满意度、对婚姻的满意度、对政府治理的满意度、生活安全感受等等问题。

3.主观与客观指标结合:法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衡量委员会的幸福与经济发展测度、中国民生指数等,采用主观与客观结合评价法,这种方法弥补了前两类方法的不足,但是存在着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之间的权重协调问题。

除了从主客观的指标体系来测度幸福指数之外,国内外还有不少已经建构出来的“幸福指数”模型,这些模型或有共同点,或完全用不同的维度来测量“幸福”这个指标。例如美国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公布的幸福指数。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是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幸福指数研究机构,由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Ronald Inglehart负责,其计算幸福指数的方法简便,说服力强,通过对被访问者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后得出。问题只有一个,而且非常简单:把所有的事情加在一起,你认为你是非常幸福?比较幸福?不很幸福?还是不幸福?通过对被访问者答案的统计处理,得出各个国家的幸福指数。

(三)中国学者对幸福指数的研究

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幸福指数。我国各地政府、研究机构及学者也积极地参与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1.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

北京大学刘伟教授认为,幸福指数应该是一个包括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

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在内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

2.《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S)

邢占军认为幸福指数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反映的是国民主观生活质量。他用体验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思路编制了《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S),从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十个维度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 。

3.《综合幸福问卷》(MHQ)

苗元江编制了《综合幸福问卷》(MHQ),包括一个指数(幸福指数)、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九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对幸福指数进行测评 。

4.《中国人幸福感量表》(CHD)

陆洛的《中国人幸福感量表》(CHD)包括自尊的满足、家庭与朋友等人际关系的和谐、对金钱的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对生活的乐天知命、活得比旁人好、自我的控制和理想的实现、短暂的快乐、对健康的需求9个方面的内容。

5.南京居民幸福感指标体系

叶南客主持的南京居民幸福感指标体系共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两大类别;第二层次由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四个因素,个人生活中的经济、人际关系、个人状态三个因素,共七个因素组成;第三层次由十九个具体的有关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指标组成,其中每个二级因素分别有2-4个指标,涉及个人生活中与其幸福感密切相关的主要方面。

6.北京市统计局给出的幸福指数测量指标体系

北京市统计局给出的幸福指数测量指标体系内容包括:公平感、成就感、归属感、安全感、愉悦感、和融感、满足感和向心感。

7.深圳社科院制定的“深圳的幸福指数”

深圳社科院制定的“深圳的幸福指数”包括8个指标,分别是: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寿命。

8.中国学者根据“幸福星球指数”提出的“中国幸福指数”

根据“幸福星球指数”,中国学者提出了“中国幸福指数”,这个指数由三部分构成:中国各省(区)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各省(区)市居民的预期寿命、各省(区)市的生态足迹。最终的计算公式为:中国幸福指数=(生活满意度×预期寿命)/(生态足迹+α)×β,系数α用于调整,使分子与分母的离散系数相等,即保证幸福生活年每一单位的变动与生态足迹每一单位变动对结果的影响相同。系数β也用于调整,使计算结果换算成百分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