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微历史:细节中的中国史

险些从此不比诗

字体:16+-

险些从此不比诗(1/3)

微-王之焕与王昌龄、高适是同时代人,他们都擅写边塞诗。一日,三人在旗亭饮酒,忽然来了一队梨园伶官举行宴会,有四位美女出来准备唱当时由名诗谱成的曲子。三位诗人暗中约定:谁的诗被唱得最多就算谁是高手。第一位歌女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第二位唱的是高适的《哭单父梁少府》,第三位唱的又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这时,王之焕有点急了,指着最后一位也是最美的一个歌女说:“要是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一辈子不再比诗了。”说话间,那位歌女轻启朱唇,唱出了王之焕的《凉州词》。三位诗人不禁大笑起来。

打架打出的文学家

微-陈子昂在初唐诗坛非常有名气,但在青年时代却是一个纨绔子弟,17岁之前从不知道诗书为何物,整天过着斗鸡遛狗、无所事事的生活。实在无聊的时候,陈子昂就骂骂大街,打打群架,并以此为乐。后因击剑伤人,有些后怕的陈子昂才开始弃武习文。也许是陈子昂资质过人,没过几年,他就学涉百家,据说他“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张生的原型是元稹

微-唐代的元稹虽然早早就诗名在外,但他最出名的事迹,还是提供了崔莺莺这一家喻户晓人物的原型。元代王实甫就是以元稹的《会真记》为蓝本,写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西厢记》。《会真记》差不多就是元稹的亲身经历,元稹23岁那年,偶遇他的亲戚崔莺莺一家,元稹死皮赖脸地骗取了17岁少女崔莺莺的纯真感情。往后的事情和《西厢记》就大相径庭了。崔莺莺的老娘发现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也只好认栽。这时元稹入长安应试,虽然落榜却得到了长安“市长”韦夏卿的赏识,没几天就娶了韦夏卿的女儿。韦夏卿不仅是地位显赫的三品大员,韦姓更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权贵显要遍于朝廷。对于元稹这样的穷小子,做阔人家的女婿是向上爬的一个捷径。崔莺莺就成了这小子贪婪欲望的牺牲品,论起来,元稹还是陈世美的老前辈。

生吞郭正一,活剥张昌龄

微-唐时张怀庆想作诗,又不下功夫,把别人的东西,或生

拼硬凑,或改头换面。诗人李义府《白燕》:“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在其诗句前各加两个字,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对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人们讥笑他:生吞郭正一,活剥张昌龄。

奉诏评诗

微-唐中宗登基后,上官婉儿劝皇帝设置昭文馆,广召当朝饱学之士,赐宴游乐,赋诗唱和,并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评诗会。上官婉儿当评委,宣布规则:奉诏评诗,只选其中最佳的一篇进呈御览并谱曲,不中选者即刻下楼,当场退稿。

内侍拿过诗来刚念过诗题和开头两句,诗稿便纷纷飘落,只剩沈佺期和宋之问(这两人是当时宫廷诗人中顶尖级的人物)两人的诗稿还没有给丢下来。沈佺期悄悄对宋之问说,咱俩一向不分高低,我看就以今日定高下,以后不必再争了,宋点头同意。

隔了好一会儿,楼上又飘下一张,原来是沈佺期的诗,宋之问的诗则被呈给皇帝。婉儿的评价是:“二诗文笔相当,但沈诗结句‘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辞气已竭,而宋诗《奉和晦日昆明池应制》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婉儿的评判让沈、宋都心悦诚服。

骆宾王写诗代传情

微-卢照邻在四川成都附近新都县尉的任期满了之后,还“婆娑蜀中”,徘徊不肯离去,原因是,卢照邻在那里爱上了一位姓郭的市井女子。后来卢照邻离开新都去洛阳两年之后,骆宾王替那女子给卢照邻写了一封诗信,倾诉思念之情,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卢照邻之一去不复返,未必是他薄情,有可能是他身体出了问题。有一种说法,卢照邻从新都离任是因为生病了,风疾。后来,卢照邻一直在洛阳附近的具茨山上隐居养病,最后实在忍受不了病痛,投水自尽。

苏颋文思若泉涌

微-苏颋(tǐng)小时候聪明俊秀,读书的速度特快,扫一眼能读千言。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六月二日,内乱初定,

苏颋被提升为中书舍人,在太极殿后阁任职。当时苏颋还年轻,刚刚担当这项重任,各种文告诏书都让他草拟,动则上万件,有人担心他胜任不了。然而苏颋手写口说,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后来,主管文书的韩礼、谭子阳担任抄写诏书这项工作,屡屡对苏颋说:“请你口述得稍慢一些,口述快了我们记不下来,恐怕会将我们的手腕子累坏。”中书令李峤看到这种情形,感叹地说:“苏颋文思若泉涌,是我们这些人所想不到的啊!”

学士争诗

微-唐朝时,有个国子祭酒(官职名)辛弘智写诗道:“君为河边草,逢春心剩生。妾如台上镜,得照始分明。”同房的学士常定宗,只因为将其中的“始”字改为“转”字,就要争夺这首诗。两人都说是自己写的,于是写下了讼状。罗道宗裁断道:“过去五个字是标准,以说理深刻为奇。今天一个字就要夺诗,取字数多的为诗的主人,诗归属弘智,‘转’字还给定宗。将此状文发放周知,任凭公众验证。”

史青五步成诗

微-曹植七步成诗,他的才思已经够惊人的了。但史书上还有一些比他作诗更快的例子。据说唐代开元年间,有一位江南人史青,他向唐玄宗上书自荐说:“子建七步,尚为迟涩,臣请五步成之。”玄宗就在这年除夕召见他,并以“除夕”为题命他成诗。史青听了,略一沉思,在五步之内构想完毕,接着就吟道:“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衰。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金龟换酒”交李白

微-贺知章好酒、好书法、好作文,更好交友。当年大诗人李白带着梦想来到京城长安,在紫极宫的紫气烟霞里与贺知章相见,贺知章一眼瞥见仙风道骨的李白,直呼其为“天上谪仙人”。相见恨晚之时,他一把拉上李白往酒楼里跑,要与之一醉方休。“酒逢知己千杯少”,直喝到日落西山,不得不分手了,去买单时,贺知章才发现身上没带银子,付不了账。于是,他解下腰间佩戴的金龟交给店主作了酒钱,真是潇洒大方。这件事,他让李白记住了一辈子。

(本章完)